刘颂杰:又见陈光标

2013-04-25 03:57:51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评论员 刘颂杰

雅安地震次日,刷了一天的微博,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人:怎么不见“标哥”—陈光标的身影?标哥从来不缺席大场面。正是在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标哥和他几十台据说是从江苏和安徽连夜开到四川的挖掘机、吊车一起暴得大名。又有传说他救出了几百人,救活了十几人。某大员当时盛赞其为“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此后,玉树地震、台湾莫拉克台风、钓鱼岛争端等等,只要吸引人眼球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他也在2008年、2010年被某组织评为“中国首善”,据说累计捐款捐物超十亿元。

我的“思念”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地震第三天(4月22日),标哥果然在新闻媒体上露面了。一如既往,灾民群众一字排开,标哥手握一沓钞票,挨个儿发到每个人手中,群众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据说,这次标哥比较“低调”,只发了30万现金。

我和标哥曾有一面之缘。那是2010年初。当时,他在银行用3300万元现金堆成“钱山”,为他牵头的慈善捐款作秀。上司决定让我到南京与陈光标做一个视频采访。简单的调研之后,我发现这个话题人物背后有太多的疑点,而早年曾经到他老家做过调查的某都市报记者也跟我讲述了他“发家”过程中的种种故事。

经过短暂的寒暄,陈光标开始熟门熟路地大谈其白手起家之艰辛、慈善捐款之荣光,我引入正题,抛出了一堆的问题:他巨额的捐款,资金从何而来?他的废品回收处理业务利润率有多少,能否支撑他做十几亿的捐赠?为什么捐给不同地方的款项,收款人签名笔迹是一样的?为什么集体捐款的照片里面,为其他民营企业举牌的是他的员工?为什么他在不停捐款,同时他又是接受捐款的江苏省红十字会副会长?有没有把其他人的捐款归到他名下?为什么他“捐建”的防灾减灾培训中心,现在是自己公司在办公?

镜头前的陈光标越来越不安。可以说,那是一次不欢而散的谈话。2011年4月,陈光标遭到媒体更多的质疑。4月23日,《中国经营报》发表长篇调查报道《破解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声称“陈光标高调的慈善背后却也暗藏玄机,在过去几年,其承诺所捐项目多有水分,而作为其事业之本的江苏黄埔目前也已陷入经营困境……”同日,《华夏时报》也发表了题为《陈光标缩水》的报道。4月28日,《南方都市报》的《陈光标旧事再调查》称:“其震后驰援的事迹曾被疑为子虚乌有,而其在家乡捐建的公益项目亦被指假慈善之名,谋一己之私”;“其扑朔迷离的公司业绩及巨额善款来源,一直是悬在民间的巨大问号”……

种种质疑,并未妨碍陈光标继续这江湖行走,在电视娱乐节目表演跳水,在北京街头派发“空气罐头”。诡异的是,每当有质疑的报道出来,遭到攻击最猛烈的恰恰是媒体。而且,总有人用奇怪的逻辑为陈光标辩护,比如,中国现在有良心的企业家太少了,标哥高调一点又怎么了?比如,媒体就是嫉妒标哥,有本事你们来捐个十亿元……

事实上,围绕陈光标争议的核心,不是慈善该怎么做,该低调还是高调。在我看来,这些都还是次要问题。最关键的是,陈光标是在做真慈善,还是在造假欺骗社会公众?遗憾的是,至少从最近的六七年来看,这个问题似乎无人真心去追问,一个原因是,在很多人看来,相比其他造假,慈善造假似乎算不上什么太严重的事情。更深层次的背景可能是,我们这个国家根深蒂固的功利主义态度。只要这个人为救灾扶困做一点事情,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这就好比这次雅安地震之后,就有人出来呼呼:大难当前,“这个时候痛批红十字会是极不合时宜的”。这种评论根本不顾及“郭美美事件”后红会信用已经破产的事实,而且即便如此,对红会从来没有认真的追责,遑论对其进行改革,还原其民间机构的本质。归根到底,在这个功利社会,“诚信”是一种廉价次要的东西。

善恶难分,甚至于善恶不分,实在是一种社会病态。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京东安联财险股权更迭:安联保险拟转让53%股权给子公司,京东持股上升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疯狂小杨哥不想当网红?减少直播带货场次,首部短剧开拍
甘肃银行资产突破3800亿元,去年净利润6.45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