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补充:财产公示如何取信于民?

2013-01-10 02:48:42
来源: 时代周报
这一制度18年悬而未决的事实,从某种意义上不仅已经耗尽了社会的信心和耐心,而且陷入了尾大不掉的困境,以至于眼见着久旱甘霖即至,却难以置信。

本报评论员 令狐补充

官员财产公示作为“反腐利器”之一种,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特别是近来广东、江苏等地的相关试点工作,更是被视为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即将破冰的征兆而广受舆论关注。与许多时事热点一样,这一议题也体现在了新媒体的运用之上,最近某网站一项有5604人参与的网络在线调查就是一个例证。该调查形成的一个结果就颇为引人注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网民对官员财产公示持不信任态度—参与调查者对官员的“灰色收入和转移性财产公示”存疑。

即使只着眼于百分比,这也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据。如果没有概率统计的常识以及将逻辑稍加扭曲,甚至可以推导出官员公示财产是否还有必要的荒唐结论。可见这是一个值得一议的问题,不仅有辨析厘清的必要,也有将官员财产公示的讨论进一步拓展的可能。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虽然区区不足6000人的调查样本,并不足以保证调查手段的科学性以及保证调查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但是,调查结果所呈现的合理之处也不应轻率否定。例如,以时代和社会为背景,锁定“不信任”这一关键词,那么,这个结果就不仅与人们的观察、感受、经验有共鸣,而且与更权威的调查也有很大的重合。

还有必要提醒,参与调查者并不否定官员财产公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是因为长期以来,腐败现象猖獗,贪腐官员通过灰色收入和转移财产,隐瞒和遮掩腐败的行为司空见惯,故而,对官员财产公示是否能真正有助于防腐反腐的功效,公众存有深重的疑虑。

其实,回顾官员财产公示这一议题的历史,这里大致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自然是已经被广泛讨论过的,官员财产公示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制度的建设过程,亦即常见的官员财产公示“时机”成熟与否的问题。其次则是参与调查者中,相当部分人对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方面的常识欠缺的问题。

事实上,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只要一天不落地而仅仅是在天上飞,官员财产公示的时机就永远不可能成熟,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也就是一句空话—从本质上看,这是一个伪命题,甚至仅是一句托辞,其之所以颇为一些人津津乐道,是因为它有着阻碍官员财产公示的神奇功效。换言之,官员财产公示落实推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配套制度探索建立的过程,完全吻合“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具有高度政治正确性的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

有鉴于此,不难察觉,“高达九成网民不信任官员财产公示”之说,在反映了一种足以引起警觉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心态的同时,也存在着曲解事态和误导公众的隐患。退一步再看,世界上有众多施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多年的国家,同时,在各国政府廉洁度排行榜上,有位于我们前列的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廉政制度,诸如阳光法案、官员财产公示办法等等,都有足以资我们借鉴的多元的方式和丰富的经验。

由此可见,与其说高达九成网民不信任官员财产公示,不如说这个调查结果,印证了社科院中国社会心态蓝皮书中的另一个结论—中国社会出现反向情绪:“不断发生的社会性事件导致社会情绪的耐受性和控制点降低,社会事件的引爆点降低。仇恨、愤怒、怨恨、敌意等负向情绪与需求不满足、不信任、社会阶层分化有密切关系。弱势群体中一些本该同情却欣喜、本该愤恨却钦佩、本该谴责却赞美。”

具体到官员财产公示上,这一制度18年悬而未决的事实,从某种意义上不仅已经耗尽了社会的信心和耐心,而且陷入了尾大不掉的困境,以至于眼见着久旱甘霖即至,却难以置信。这种反向情绪,值得引起全社会的深思和警惕。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投资亏超8000万元,沃森生物一季度净利大跌逾九成,刚终止一款新冠疫苗研发
北京车展今日开幕!合资自主齐上新,智驾“普及风暴”进行时
《恋与深空》海外上线3个月狂赚超5亿元,苏州跑出一匹游戏“出海黑马”
一季度营收、利润双降!西部证券去年净利润上涨超170%,分红超4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