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廉价工厂时代行将落幕?

2012-08-16 01:56:41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何光伟 实习记者 彭戈 发自苏州

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经济学家、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担心,阿迪达斯等国际巨头撤离中国,必须要引起重视。

韩志国在去年年底就表示,随着人口红利、外贸红利、土地红利的消失,以及受投资、消费、外贸、国际环境全面恶化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在2012年将进入被动的危机转型期。

研究德国经济政策的杨佩昌博士也认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些企业一般都先知先觉,他们能够较早地看到中国经济即将面临的风险。

尽管中国廉价工厂时代还未终结,但趋势很明显。杨佩昌表示,中国制造业应该还有10年时间;但若宏观经济形势不给力,未来的10年机遇对中国制造业也无太大用处。

制造业迎来冬天

2007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企业所得税法》,从而象征性地结束实行近30年的外商投资优惠政策。

外资参股企业和近60个经济特区的企业,以当时的数据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税,也不足中国本土企业33%纳税税率的一半。

为吸引和隔离外商投资,中国于1980年在深圳设立第一个经济特区。此后30来年里,随着各地区竞相吸引外资,特区数量急剧增长。

这个自2000年首次提出并讨论了长达7年之久的提案,直到2008年才开始把内外资企业税率统一至大约25%的中间水平。

在《企业所得税法》通过前已投资的企业将保留低税率——在某些情况下,最长可达5年,而中国政府还打算继续向高科技生产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

韩志国表示,此前外企仅凭可享受的那些免税政策,就是一笔很大的收入;现在,他们不能享受“非国民待遇”,加之成本升高等因素也正在挤压他们的利润空间。而中国近10年来不断攀升的物价,则表明中国人口红利已经消失。韩志国指出,加之生活成本增加,如不提高工人的工资,他们没办法在城市生活。

根据此前规定,外企在中国可享受基本税15%及“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但在许多地方达到了“五免五减办”,甚至“十免十减办”。

韩志国表示,前些年外资在中国所用的土地,其成本几乎为零,但现在不行了;而工人的维权意识也在增强,以前的优势对外商而言如今都没有了。

杨佩昌也认为,这说明中国经济在未来3-5年将面临危机。换言之,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迎来冬天。

终结廉价中国商品

以苏州当年的招商引资为例,该市除临近上海的区位优势之外,主要就是靠低廉的土地、人力成本和税收优惠。

官方信息显示,在1995-2007年,苏州实际利用外资额从23亿美元升至71亿美元;而同期苏州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超过1800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九成左右。

一份调研报告也警告,工业用地周期长达50周年以上,是不可替代的短缺资源,这种模式将阻碍苏州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而按此前苏州经济的增长要求,每年仍需要新增项目用地6万亩左右,只要苏州市的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要消耗4000亩土地。

由于农村庞大劳动力的无穷供给,导致用工工资长期低廉。为吸引外资及技术,一味提供优惠政策而导致土地、水等资源价格的长期扭曲等。

这些决策让中国付出了不菲的代价。而中国人口红利逐渐转变为人口负债,社会优抚率上升也势必会推动潜在经济增速下移。

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巨头相继关闭在中国的部分工厂“出走”东南亚,这将意味着中国廉价工厂时代结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中国也将终结廉价商品时代。

杨佩昌表示,跨国巨头不会全撤离中国,因为中国市场还是很大,他们舍不得这块蛋糕。部分撤离是肯定的,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而且经营环境并没有质的改善。

在杨佩昌看来,只要经济形势不快速恶化,中国制造的地位不会有显著变化,但其“世界工厂”的地位将会削弱,并将形成东南亚、印度与中国三分天下的局面。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龙湖集团“造血能力”强劲:经营性业务优化盈利结构,有息负债降154亿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打造新窗口!银联助力广州首个优化支付服务示范区落地白云机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