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里有避孕药?被误读论文作者辟谣:损害忽略不计

2012-05-31 01:25:34
来源: 时代周报

Copperpea

最早的消息来自 @环保董良杰 的一则微博 :【自来水里的避孕药】:中国是避孕药消费第一大国,不仅人吃,且发明了水产养殖等新用途。避孕药环境污染可导致野生动物不育或降低再生能力。学者对饮水里雌激素干扰物研究发现,23个水源都有,长三角最高。另外,它们作为持久污染物,一般水处理技术去不掉;人体积累,后果难料。各国比比,吓一跳。在这条引来将近2万条转发的微博中,董良杰先生援引了一则论文的表格,并给出了消息出处—发表在2012年2月环境学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上的一篇论文。果壳网专门找到论文的第一作者@copperpea ,并请他来亲自讲讲,“自来水里的避孕药”事件中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

“完全曲解了原有结论”

Copperpea说,他的论文是用英文写的,这条微博是在译为中文后,加上了自己的意思,完全曲解了原有的结论。

第一,水产养殖业使用激素类药物,并无证据表明由中国人发明,论文里对于水体中这类物质的来源引用的参考文献分别来自日本和英国,并无一字提及“中国人发明”。这三篇文献的发表时间分别为1983年、1998年和2003年,可见西方国家使用雌激素要早得多。

第二,雌激素对野生动物确实有危害,但并不等于“避孕药环境污染可导致野生动物不育或降低再生能力”,环境中的这类物质含量是很低的,而研究雌激素对动物的作用仅仅局限于实验室中,实验中使用的雌激素浓度是环境水体中的几千几万倍以上,且必须长期持续暴露。有一些研究是有关小范围内水生态系统内的动物受到的影响,但很少有明确的结论表明影响与环境雌激素有关。

第三,董先生在此只提及“水源里有”,有误导网友之嫌。论文只是在水源水中检出这类物质,且浓度很低,而不是说的自来水。即使是文中报道的水源水中的含量也是很低的,不足以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西方发达国家的水源水和自来水中同样能够检出各种环境雌激素,且浓度并不比中国低。

第四,董先生所述“一般水处理技术去不掉”,也在很大程度上误导读者,会让人以为一般水处理技术对这类物质没有任何效果,事实上,目前工艺对这类物质还是有很好的处理能力的,最高可以达到90%以上。

“根本不需要担心”

基于水源地样本中检测出的雌激素浓度,喝这样的自来水有没有起到避孕效果的可能?copperpea说肯定不能,还是老老实实吃避孕药吧。每颗避孕药含乙炔基雌二醇20-30 微克,假如水中的乙炔基雌二醇浓度为1纳克/升(0.001微克/升),并假设水体中的乙炔基雌二醇能够100%被人体吸收,那么你得在很短时间内喝完2万-3万升水才能达到口服一颗避孕药的效果。显然你也不用避孕了,早就被撑死了。因此饮用水的雌激素含量在目前是根本不需要担心的,但是在科学研究上,必须有超前的意识。

至于水体中的污染物到底在怎样一个水平,才会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无害?这涉及一个风险评价的问题,简单地说,风险就是危害的可能性及损害程度。而风险评价就是,评价污染物在不同浓度水平时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概率及损害程度。

就目前环境中的雌激素浓度而言,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远低于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研究环境雌激素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影响仅局限于实验室研究或重污染水体,涉及的雌激素浓度是很高的,一般都在微克/升以上,是水源水中的浓度的几千倍以上,目前尚未有研究确证纳克/升数量级这样的低浓度环境雌激素对鱼类的影响。对于人体健康,科学家仅仅只能猜测可能性,尚在进行大量追踪观察研究。退一步说,即使人不慎饮用了微克/升以上浓度环境雌激素的自来水,也不会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对这类物质在人体中的积累和长期毒性根本不需担心。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腾讯发布汽车行业大模型,智慧出行钟学丹:优势来自互联网基础设施
上市银行中收增长遇瓶颈:25家银行去年缩水约500亿,卖保险也不香了
靠技术说话、用智能化改变生活,九号业绩大增背后:驱动行业的跃迁
理想汽车刘杰:MEGA上市遇冷是个警醒,内部调整最短需要一年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