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比《桃姐》还是差一点

2012-04-26 04:24:31
来源: 时代周报

黄佟佟

最近,老人院很红。

《桃姐》卖个满堂红,尾随上映的《飞越老人院》海报上写明是“献给我们已经老去的父母,和终将老去的我们”。有人说《飞越老人院》与《桃姐》最大的不同,是后者可以带父母看,而前者不行。广州试片时,有位同行带自己的爸爸去看,看完老爷子一脸铁青,埋怨为什么要带他来看。大部分的老人心理都一样,宁愿留在家里打游戏,也不愿有人告诉他们人老了多悲惨—有多惨他们心里最明白,所以《飞越老人院》真正的目标受众是那帮不知老之将至的年轻人。

既然前后脚上映,难免被比较。从情节来讲《桃姐》几乎完败,它讲的是仆人一手带大的少爷如何为孤身老仆送终的故事,情节淡到几乎没有,而《飞越老人院》讲的却是一个发生在北方老人院的复杂故事。50多岁的老葛执意再婚,儿子与他二十多年不相往来,老伴去世后老葛想把继子给的20万送给孙子买房子,也被儿子拒绝。无家可归的他只好到老人院搭了一张床,忧郁到几乎自杀,而一切在老葛的朋友老周到来后改变,乐观的老周带着几个八九十岁的老哥们玩,甚至还组织大家排练节目去电视台参赛,开着大巴逃离老人院,驾车“飞越”在草原上……泪点还是落在老周身上,原来老周身患绝症,他想上电视是想让不愿和他联系、远在日本的女儿能看他一眼……

“《飞越老人院》比《桃姐》更浪漫更励志更热血。”微博上有人这么比较两部电影,但在我看来恰恰相反,《飞越老人院》那用力过猛一厢情愿的励志和煽情显然无法和《桃姐》温和内敛的力量相比,与其在老人院里空洞地说教“人生最大一种痛,不是失败,而是没有经历自己想要经历的一切。别忘了心底的那个梦想”,还不如沉默的节制更加有力,人与人之间的淡淡距离与远远关怀是另一种天高云淡。“生有时,死有时”的宗教情怀无处不在,正印证了《桃姐》那句哀而不伤的台词:我们历经苦难,是为了安慰他人。这种境界相比《飞越老人院》里心灵鸡汤式的励志,高下立见。

如果说《飞越老人院》和《桃姐》有何不同,正是北派与南派的不同,是大陆文化与港式文化的不同,说得更简单一点,是风华正茂三十出头与父母关系疏远的北京大老爷们和一个历尽人生起伏马上就要住进老人院的六十岁孤身港女的不同,你当然不能说《飞越老人院》是一部很差的电影,但绝对不能说它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它有它的好处,丰富、快速、善意,但离好电影还差着那么一口气,凸显的是导演的功力—《飞越老人院》的导演张扬,其父亲是北影厂的名导,多年积攒的人脉还能为儿子的电影努上一把力;而《桃姐》的导演许鞍华则天天要面对八十高龄、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这两人对人生的见识经历与感悟,岂可同日而语?宣传方硬要将《飞越老人院》与《桃姐》相比,那几乎是自取其辱。

 当然,从劝善的角度看,《飞越老人院》与《桃姐》达到了同样的水准,看完这两部电影的年轻人最常泛起的忏悔之心就是对父母的歉意,只不过,歉意之外更多的是恐惧。在表现老人院上,许鞍华和张扬都表现出相同的悲观与真实,港式老人院之脏与逼仄,北方老人院之冷与绝望,都把看过电影的年轻人吓个要死:“人老了好可怕啊!我不要中风,不要大小便失禁,不要住老人院啊!”豆瓣上的文艺青年在内心深处如此恐怖呼号,也让《飞越老人院》的浪漫飞越成为一只虚弱无力的拳头—老人院再如何飞越到底是悲凉之境,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你们把我抛弃”的暗示已注定悲剧。

既然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实行数十年后,老人院是大部分人的现实归宿,那么什么才是真正好的老人院呢?印象里唯一欢乐的老人院,存在于渡边淳一的小说《复乐园》里:市中心有自由安全的自助型老人公寓,老头老太太一个个不屈不挠地活到生命的最后一秒。真相是:飞越、浪漫与自尊的老年生活,似乎只有在经济优裕时才可尽可能多地得到。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与其指望八十岁了还靠浪漫靠热血去偷大巴车开直抵梦想,倒不如趁年轻,多攒点人品、多挣点养老钱来得实在。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销售通宵接单、提车要等2个月?小米汽车售价21.59万元起,雷军:成本真的很高
东北证券近30%股权遭"甩卖",第一大股东或将易主!公司回应:还在筹划阶段
业绩变脸股盘点|海通发展上市首年净利同比大降七成,五券商在解禁高峰前提前减持套现
监管能见度|IPO严监管进行时:常态化滚动式现场监管,重拳打击违规报价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