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暴利”倒逼利率市场化进程

2012-03-22 01:56:11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王珏磊 发自上海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近日公开喊出“银行暴利超过烟草石油”,成为批评银行暴利的先锋。他称,去年是中国银行业最赚钱的一年,从已公布业绩的几家上市银行来看,其利润增长都在40%-50%,堪称历史之最。

银监会最新统计显示,至2011年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达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净利润10412亿元,同比增长36.3%。

此一利润增速,远高于去年1-11月24.4%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也高于去年24.8%的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银行大赚实赖于稳定的息差政策红利,这使得利率市场化呼声再起,也引发诸多争论。

息差乃暴利之源

有数据显示,银行利润有超过80%来自于存贷息差。目前我国存款利率是3.5%,贷款利率是6.56%,且可以一定幅度上浮,息差超过3%,这使得银行可以“坐地挣钱”,而自金融危机以来的大规模信贷扩张,更让银行盈利“如虎添翼”。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一位官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最近,在会议与饭局上,他成了大家“围攻”的对象,话题也是围绕银行暴利。“我们利润是高了点。”他承认。

上海资深投资顾问林端方告诉记者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数据:“2010年,银行业对2011年利润增长的期望值,只有百分之十几,是后来实际增长水平的一半。银行蛮横地低进,又市场化地高出,怎么可能不暴利?”

“银行利润从总额上,这几年相对企业来说,是偏高了,这跟中国目前金融管制的情况是相关的。在实体经济困难较大的情况下,银行的状况显得更突出。银行利润高是没法否认的事实。”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应展宇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不过,“银行暴利”说也引来了不少银行辩护者。央行行长周小川即认为用“暴利”这个词形容银行业利润有些过分,相对于其他行业,去年银行业的利润状况确实是不错,但银行业系统今年恐怕要面临资本金不足的问题。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也对媒体表示,去年中国银行业利润10412亿元,拿去补充资本金就需要8000亿元,银行利润“绝没有大家想象的高。”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更是声称:“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银行的利差是不高的,是偏低的。为国家为股东挣钱有什么错?”

广东金融学院代院长陆磊也不同意“暴利”说。他告诉时代周报:“从商业银行的数据来说,无论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还是利润增长率,我个人以为都谈不上所谓暴利。因为银行所获得的利润不在于一块钱贷款可以卖更高的价格,而是贷了更多的款,是由于规模做大了。信贷从2009年以来的大规模扩张导致它利润总额过高。”

利率市场化难题

尽管银行业去年赚取万亿利润,但在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实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看来,这一数据仍然彰显了中国银行的竞争力低下。“银行总资产有110万亿,利润1万亿,还没达到总资产的百分之一。盈利主要靠政府给的较高息差这种政策红利,更多地反映出我们的金融体系竞争不充分,银行的效率比较低下。”

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纷纷开出了“利率市场化”的药方,希望借此扼制银行高利,敦促银行改革。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新和张庆成分别提交提案,都提出目前较为紧迫的事情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开存款利率。李立新建议,在完善利率浮动制的前提下,逐步过渡到调整存款利率的上限,贷款利率下限的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夏绩恩也提交议案表示,继续实行过高的存贷利差,不仅保护垄断的延续,同时银行在高利差的驱动下,会盲目追求规模增长,滋生银行资产的安全问题。

“日子好过的时候,银行不思改革,不好过的时候,它们更不想改革,会强调改革风险,寻求政府救助。银行的改革,说到底有点像钝刀子割肉,非但割不动,有时候这把刀还不肯举起来。”林端方的说法有些讽刺。

不过,应该看到,在利率管制并未放开的背景下,近年来,利率市场化已有松动迹象,变革已在悄悄地进行。

“由于客观竞争的存在,利率市场化已在推进过程中,银行搞的理财产品已经把存款利率提高了,在放贷时,为追逐优质客户,特别是面对地方融资平台和政府项目的时候,往往会实行利率基准和利率下滑,也即是说,实际利差水平和官方水平是有差距的,要小一些。”陆磊告诉时代周报。

而据独立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观察,目前的利率市场化过程,反而使得利差更形扩大。“贷款利率可以上浮的幅度很大,一般都会达到10%以上,另外还可以通过收费来提高贷款的收益。民营企业很少能按官方利率取得贷款,除非它跟银行有特殊关系。而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水平要低一些,只有大额存款才能去买一些理财产品,享受高的存款利息。”

刘煜辉也表示:“在理财市场,大额以上的负债利率近几年有很高的浮动水平,银行的负债成本显著提高。这实际上就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演进。”

事实上,3月20日,周小川在央行主办杂志《中国金融》上撰文称,中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基本成熟,中国今年将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不过,业内人士预测,改革已是必然,但步伐到底能跨多大,仍是问号。

一个掣肘因素就是所谓“银行高利不可持续”。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即表示,近年来银行业利润实现持续高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原因在于,一是不良贷款反弹可能侵蚀利润,二是利率市场化可能收窄息差。据初步测算,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以后,我国银行业的息差水平将由目前的2.4%降至0.7%-1.2%。14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在短期内将下降35%-50%,这种冲击不可低估。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官员印证了这种说法,他对时代周报表示:“银行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2008年以来的信贷狂飙,让一些不良项目也拿到了贷款,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能有出现坏账的风险。这时候推进改革,有很多银行可能承受不了,我认为步子还是应该迈得谨慎点。”

“前一轮信贷扩张以后,带来一些资产质量的问题,肯定有一定比例是不安全的,这让监管层有些左右为难。短期内,银行盈利模式的改变是不现实的,在盈利模式没改变的情况下快速推动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盈利下降,又会面临另一种僵局。因此,现实本身比较复杂,需要权衡。”应展宇也表示。

在陆磊看来,银行利润将随着未来货币信贷增量的收缩而减少。“今年1月、2月的信贷增量只有7000多亿元,远远低于2009、2010年同样月份单月信贷超过1万亿的数字。M1、M2这两个数据也在回落,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收缩仍然会持续。这会带来两个结果:一是银行的风险水平在上升,原来客户要靠银行不断输血,借新还旧,现在停止输血,客户违约的风险上升,贷款将不能滚动。二是信贷总量增幅在下降,未来银行的利润增幅也将下降。”

单行政推没用

有点巧合的是,3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增长3.2%,两年来首次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3.5%,居民存款告别“负利率时代”。存款利率转负为正,是否会让利率市场化改革呼声趋弱,在某种程度上为银行解围?

“正利率不会降低利率市场化的呼声。这是两个概念,有些研究者喜欢搞混,属于低层次的错误。负利率是指利息水平,在管制的利率体系下,由央行直接控制。而利率市场化是制度的变化,完全是两回事。”刘煜辉告诉时代周报。

应展宇也认为,利率市场化最核心的是提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CPI并不直接相关。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对利率市场化的要求不会减弱。

“要水到渠成地实现利率市场化,前提是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得到自然的释放。而能否自然释放,有赖于整个经济体制层面的变革,就是说由政府来主导资源配置的模式要逐步淡化,转向市场主导,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利率市场化它不是个单兵突进的、可以孤立起来的东西,用行政推没用,假如现在央行说把利率放开,只会出更大的乱子。”刘煜辉对时代周报说。

而在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市场外,股市、债市等直接融资市场的进一步生长发育,也有助于弱化国有银行过高的市场垄断率,助推利率市场化。

陆磊也对时代周报表示:“利率市场化当然应该向前推进,但是有前提条件,就是要有债券市场,才能形成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的基准利率。目前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缺一个基准利率,所以未来应该培育债券市场,比如一个小企业在市场上发债,利率是多少,那它获得贷款的利率,也应该跟这个差不多。”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直击胰岛素集采接续开标:13家企业全部中标,甘李药业称结果符合预期
产能过剩叠加价格战,锂电负极企业钱难赚,货难出
监管能见度 | “科企16条”政策破冰,IPO新股发行回暖可期
业绩变脸股盘点|康力源上市首年扣非净利同比下滑16.99%,产销量双双同比跌超25%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