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新面孔 生物科技上位当主角

2019-09-30 10:07:30
来源: 时代周报
2018年的港交所改革和2019年的科创板落地,为生物科技企业开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找到了新的赛道。

7月1日,辽宁大连,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手术机器人“达芬奇”

自2015年起,生物科技企业一直是资本关注的焦点,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生物科技企业要上市并不容易。

时代周报记者 戚展宁

自2015年起,生物科技企业一直是资本关注的焦点,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生物科技企业要上市并不容易。

生物科技产品研发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无可避免,在漫长的研发过程中又急需大量资本支持,因此除了研发能力以外,资本运作能力能否打通融资渠道,往往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2018年的港交所改革和2019年的科创板落地,为生物科技企业开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找到了新的赛道。

9月17日,生物科技企业高管徐普(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15―2018年,在生物科技领域的投资一直火爆,屡屡成为投资热点,因为一方面生物科技行业抗周期性强,非常稳健,跟大的经济周期关联不大;另一方面,医药行业容易出现爆点,在研发的新药上市以后,往往能享受多年的巨额暴利,毛利率可高达90%。

港交所开道

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启动25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制度改革,第一次向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公司以及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敞开了大门。

在此之前,国内生物科技企业在尝试登陆资本市场时往往进退维谷—要在A股上市不得不跨过较高的业绩门槛,而前往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虽然门槛低,但又意味着更高的费用和复杂的交易成本。

赴港上市蔚然成风,生物科技企业争先恐后在港交所敲钟。

截至2019年9月底,已有9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包括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华领医药、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基石药业、康希诺生物、迈博药业和复宏汉霖。

时代周报记者统计,目前港股上市的9家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的总募资金额达到267亿港元,其中,百济神州的IPO募资金额规模最大,达70.85亿港元。

2018年,港交所全年上市公司数量和募资额均为全球第一,其中生物科技企业的贡献功不可没。港交所的报告显示,平安好医生、药明康德以及百济神州均入围2018年港股前10大IPO,筹资额分别为87.73亿港元、79.20亿港元、70.85亿港元,占港股前十大IPO筹资额的13%。

成熟的资本市场,稳健的投资者基础以及国际化环境,无疑是港交所的魅力所在,也是内地资本市场一时难以追赶的地方。

与港股IPO市场的火热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二级市场的惨淡表现。

大面积破发现象,让不少生物科技企业望“港”却步,不得不慎重考虑上市地点。

7月30日,成大生物终止2018年10月开始的港股IPO进程,理由是“市场环境的变化”;8月底,又有媒体传出天士力生物推迟港股IPO进程,近期的市场环境和估值风险是天士力生物的主要考量。

科创板引力

为了留住优质生物科技企业,内地资本市场和监管部门也不遗余力。科创板以200多天的速度横空出世,立即成为新的引力中心。

截至9月18日,3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有4家属于生物医药行业,152家已申报企业中的生物科技企业多达31家。

定位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科创板,从诞生之初就重点鼓励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加入,作为医药研发根基的科技属性也正符合科创板的应有之义。

与港交所类似,科创板也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关注重点转移到市值和研发水平上。科创板甚至为生物医药企业特设了“第五套”上市标准,即市值不低于40亿元人民币,医药行业企业需取得至少一项一类新药二期临床试验批件。

虽然目前在科创板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中还没有未盈利企业的身影,但已经有5家未盈利创新药企提出申请。

第一家采用第五套标准的泽璟生物连续三年亏损,累计研发投入3.9亿元,无药品销售收入,但却手握11个新药研发项目,在2018年底的融资中估值47.5亿元。

有了第一家企业试水,百奥泰和前沿生物也在7月和8月先后发起申请。百奥泰三年亏损共计9.24亿元,前沿生物则亏损3.36亿元。9月16日,三年亏损6亿元、曾资不抵债的神州细胞,也加入冲刺科创板的队伍。

以科创板刚开放的热度以及国家层面的鼎力支持,生物科技企业青睐于科创板的原因远不止较低的准入门槛,先行者上市以后近乎疯狂的市场表现也让不少企业垂涎。

8月12日,微芯生物首发即爆发。发行市盈率已经高达467倍,当天股价还上涨5倍,一度创下1300倍市盈率的纪录。虽然随后公司股价大幅回落,首日的狂热迅速平息,但直到一个月后微芯生物的市盈率仍高达841倍,股价较发行价高出240%。

7月22日上市的心脉医疗和南微医学同样备受资本追捧。心脉医疗首发日股价涨逾370%,南微医学则超过160%。一个月后,上述两家公司的市盈率都回到60倍左右,也远高于发行时约40倍的市盈率。

“科创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能满足企业最后几轮融资中机构投资人的诉求。目前关注度高,明星效应强,所以热度较高、市场流动性好、资金量充沛。而且由于这种聚光灯效应,企业的估值水平会较高。”但徐普认为,目前的市场表现未必能持久,根据企业的质地,相应的估值要恢复到合理的水平,还需要一定时间。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