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 步履不停

2019-09-30 09:50:28
来源: 时代周报
随着“健康中国”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健康产业成为夯实民生之基的支柱性产业。在“健康中国”的指引下,预防、治疗、康复、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大健康产业正迎来发展新机遇。

1982年,安徽歙县,赤脚医生在农户家给孩子看病

从“赤脚医生”到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从看不起病到全民医保,改革开放后,百姓看病的负担大大减轻。

时代周报记者 章遇

漫漫历史长河中,7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而言,却是一段伟大的飞跃历程。回首我国在各个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健康领域的巨变,或许是最贴近民生、最有获得感的成就。

从“赤脚医生”到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从看不起病到全民医保,改革开放后,伴随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医疗理念不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百姓看病的负担大大减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道。

同年10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勾画出打造健康中国的美好蓝图。这一部署,标志着健康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

随着“健康中国”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健康产业成为夯实民生之基的支柱性产业。根据《纲要》的战略蓝图,到2030年,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中国的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健康中国”之路越行越稳、越走越远。

从缺医少药到病有所医

回首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几近于白手起家,缺医少药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老百姓过着“小病基本靠扛,大病基本靠拖”的日子。为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中国的医疗改革在八十年代蹒跚起步。

1985年被称为我国医改元年。彼时,国务院转批《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在这一轮医改推动下,中国的医疗机构数量、医疗设备保有量等指标大幅增长,促进了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增加。不过,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旧突出。

直到2009年4月,酝酿多年、数易其稿的“新医改方案”出台,中国医改步入深水区。

“新医改”摸着石头过河,重点啃五块硬骨头: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及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

同时,国家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医改实施以来,全国卫生总费用从2009年的1.8万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5.8万亿元,年均增长14.2%;我国政府卫生支出从2019年的4510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1.57万亿元,累计支出将近10万亿元,年均增长14.9%。

从医疗资源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3670个,医疗床位8.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0.5万人;到2018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已达99.7万个,医疗卫生床位84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952.9万人。

全民医保制度无疑是医疗改革最亮眼的成就。从1998年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到2003年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07年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再到2017年“双保合一”,中国织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

截至2017年末,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已达13.5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减轻了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基本药物制度亦更加健全。2018年版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数量由原来的520种进一步增加至685种,基本覆盖临床主要疾病病种。除此之外,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国家医保谈判、进口抗癌药零关税等政策多管齐下,有效降低药价,保证用药的可及性。

健康中国新机遇

在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国依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病患者快速增加、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有待提高等诸多挑战。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016年10月,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健康中国”被推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

《纲要》首次确立了“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提出将这一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统筹应对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纲要》同时提出了健康中国“三步走”的目标:到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有业内人士指出,“健康中国”的提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卫生和健康工作的新思路,最大的不同是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向,强调“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分别解决提供“公平可及”和“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问题,强化不同生命阶段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的有效干预。

在“健康中国”的指引下,预防、治疗、康复、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大健康产业正迎来发展新机遇。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