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智造突围

2019-09-30 14:29:05
来源: 时代周报
越来越多大湾区企业将转型升级的希望,寄托于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度融合,试图摆脱低端标签,以“湾区智造”迈进高端制造产业生态圈,完成新时代所赋予的新使命。

越来越多大湾区企业将转型升级的希望,寄托于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度融合,以“湾区智造”迈进高端制造产业生态圈,完成新时代所赋予的新使命。

时代周报记者 潘展虹

从生产制造到包装发货,全程由自动化设备连接云端数据进行,一线工人站在屏幕后方,从过去的“制造者”变成了当下的“管理者”。曾存在于科幻电影想象的无人工厂,已经真实地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不同的工业制造企业生产基地,成为这场“智造”主力。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如今,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会搬货、能避让、可对话的工业机器人逐渐成为大湾区高端制造业的标配。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博智林”)亦加入了这场“智造”升级浪潮,试图为多种应用场景提供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满足“智造”需要。“通过研发生产及合作共创的方式搭建核心技术、网络平台等业务体系,开发涉及建筑、机器人餐厅、智慧家居、智能制造、仓储物流等应用领域的产品。”博智林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道出了其发展雄心。

越来越多大湾区企业将转型升级的希望,寄托于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度融合,试图摆脱低端标签,以“湾区智造”迈进高端制造产业生态圈,完成新时代所赋予的新使命。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出台的背景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发展蓝图,正在大湾区内加速变为现实。

湾区“智变”

8月31日,位于佛山顺德的博智林总部启用。作为碧桂园全资子公司,打造建筑机器人是其诞生之日起所肩负的使命,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建筑行业融合破解行业难题。

日本、韩国、美国等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建筑机器人的开发应用。然而,经过多年研究,适用于现场建造的机器人仍然是开发难点。原因在于,建筑机器人要代替工人投入建筑一线,面对极为复杂的建筑工地环境,不仅需要执行复杂任务,还需要“思考”并作出决定,并非易事。

“这是世界级难题,因为它是‘无中生有’。使用过程中若发现错误,就要不停迭代,不断在工地上试验。”在总部启用仪式上,碧桂园集团董事长杨国强谈及对建筑机器人的期望时说道,要将人做的事交由机器人来做,用机器人的脑袋、手和眼睛来完成,需要科学谋划才能真正做出来。

为破解这项世界级难题,博智林不断增强内生创新动力,吸纳大量科研人才,推动先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截至今年8月31日,博智林已递交专利申请超过600项,研发人才团队规模1840人,其中博士、硕士占比超过 31%。

工业机器人已然成为大湾区制造业“智变”的媒介,推动大湾区在全球高端制造的赛道上奔驰。公开数据显示,全国每5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产自广东,以其优雅灵活之姿演绎大湾区高端制造的未来。

如今,大湾区有着更为明确的任务。《规划纲要》提到,大湾区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高地,发挥港澳研发优势和珠三角产业链条齐全、配套系统完备的优势,推动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

越来越多湾区企业如博智林,挺起自主创新的脊梁,通过自主研发突破世界难题,推进高端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让“湾区智造”身影出现在全球各地。博智林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如今已有10多款建筑机器人进入工地测试。若测试成功,这些能“思考”并能决定执行任务的机器人或能批量进入国内外施工现场,为行业突破瓶颈限制。

突破瓶颈

然而,在企业创新驱动下,“湾区智造”还是面临发展瓶颈。

去年,广东省政协曾就湾区先进制造业开展专题调研,奔赴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市,以及上海、重庆、江苏等地展开调研,形成《关于“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着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指出,尽管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在某些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但仍存在总体规模比例偏小、结构调整不到位、产业总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等问题,创新要素跨境流动也存在障碍。

有企业印证了上述分析。“核心零部件的材料缺失,关键技术受限,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国产化。”广东明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钱华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尽管近几年高端医疗设备实现部分国产化制造,但在集成电路技术、材料仍依赖进口,致使国产高端设备未能在国内外打开市场,规模比例偏小。

“要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就要不断自主创新、培养人才、开放学习,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尽管有着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以及完备的产业配套,国内制造业还不足以与美国竞争的关键,就在于“中国智造”仍未达到产业链中高端。

大湾区试图为此探索发展方向。

《规划纲要》中提到,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港澳以较强的基础研究能力吸引越多越多湾区企业、机构关注,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输出的源头;广深则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而珠三角各市则依托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为科研成果提供落地转化,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创新要素在湾区内加速流动,“港澳研发+珠三角转化”模式逐渐在湾区内流行,实现资源优化互补,助力“湾区智造”迈向产业链中高端。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