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按下“快进键”,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史凯
2019-11-06 20:28:27
来源: 时代财经
周伟林表示,今后如何既能很好地保证生态,同时又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是一道思考题和新的要求。

“侬晓得伐,未来上海直达苏州的地铁S1线开通后,从11号线花桥站到苏州园区不会超过一小时,真是满心期待。”11月2日,上海市民余巧巧用一口普通话夹杂着上海话对时代财经如是说。

如果说把在建的苏州S1线看作是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的一个缩影,那么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迈出新的重要一步,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也按下了“快进键”。

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认为,从大背景来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从以前粗放型靠增量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高质量经济发展方式。“一体化的重点是制度和体制上的创新,打破原有行政的藩篱和障碍,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市场规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在未来形成经验后,示范引领其他区域。”

打破“小而全”模式

长江三角洲(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是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自1992年建立长三角15个城市经济协作办主任联席会议制度起,区域合作机制已航行了28载。

“过去浦东还没发展的时候,上海曾流行一句话: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 。”周伟林表示,而现在浦西和浦东发展的都很好,浦东还更加现代化一些。从上海向外辐射的角度来看今天的长三角区域合作,浦东浦西都有各自所服务和辐射的地区,浦东辐射苏南部分地区以及长江以北如南通等地区;浦西虹桥则辐射苏州、浙江等地区,这意味着长三角区域发展一直在不断探索前行。

继今年5月1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后,近日国务院又批复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进入施工期。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横跨沪苏浙,毗邻淀山湖,位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面积接近2300平方公里。其中,青浦676平方公里,吴江1092平方公里,嘉善506平方公里。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为660平方公里,行政区域包括金泽、朱家角、黎里、西塘和姚庄。

周伟林表示,近2300平方公里的面积大多属于三个地区接壤的边缘地区,虽然在长三角区域不算是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但从地理角度来看,这些地方水系较为发达,湖泊较多,农业比重大,发展相对滞后。

纵观整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业内分析人士曾指出,目前长三角一体化仍存在区域合作不够充分、改革发展不够平衡等问题。面临进一步打破区域市场壁垒,通过产业布局一体化破解同质化竞争,通过消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要素流动,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等任务。

在周伟林看来,过去粗放型靠增量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转型,而转型很重要的任务是打破原有行政区域的分割,达到一体化,将以前的市场障碍、市场壁垒等消除,使企业可以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组织生产销售,从而达到增加市场规模的目的。周伟林认为,一体化在经济规模增长的同时,必然会导致专业化分工更加深化,而专业化则会推进规模经济,“如果各地都是‘小而全’,那就难以做成规模经济。此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点是达到一种竞合,有竞争也有合作。”

“目前长三角有很多方面都已经联动的很好、很均衡。”周伟林指出,虹桥是辐射力最强的地方,许多高端服务业在此聚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均离虹桥枢纽很近。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尹继东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称,目前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在交通上缩短了各地的距离,带来了更多便利的条件,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与工作模式都会出现变化。

据澎湃新闻消息,10月30日上海市政协常委会议上,相关课题组建议,加强示范区与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拓展示范区的外延空间,向东协同大虹桥,向北、向西延伸到苏州市、嘉兴市全域,形成启动区、示范区、协同区三个圈层的空间发展格局。

尹继东认为,区域一体化使得城市之间走得更近,了解更多。在经济层次上,达到相互之间沟通了解、互通有无;在文化理念上,长三角区域不同地方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有很多的差异性,一体化会对思维方式、观念发生变化,对区域各方有利。

不以GDP衡量区域经济差异

当前,按照中央部署,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目标包括: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长三角的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排头兵;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时代财经梳理各省今年前三季度GDP发现,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省GDP总量达77191.22亿元、上海25361.2亿元、北京23130亿元。GDP排在第一位的广东,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3%,创东部沿海省市第一,基建投资保持23.7%的增速。而前三季度上海的第一、第二产业均出现了负增长,经济主要依靠强大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拉动。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从各省的GDP情况来看,区域经济南强北弱明显。

但在周伟林看来,不能简单地用GDP指标来衡量城市经济差异,因为不同的城市区域不是处于同样的发展阶段,所以不能简单以GDP数据看待城市经济发展的本质问题。

“区域的产业结构不同,导致区域经济增速有很大的差异,从产业结构层面来讲,上海和广东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同。”周伟林认为,上海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70%,按照经济学规律,在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占比很高的情况下,经济增速肯定无法高于获得了大量投资、拥有大量工业经济的地方。因此,上海与制造业非常发达的广东相比,在经济增速方面会有一定的差异。

“相对而言,目前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较好,京津冀区域有待更好地突破,粤港澳区域也有一定的挑战。”周伟林说。

尹继东也指出,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有不同的资源,不同区域要发掘自己的优势资源,创新性发展。

时代财经注意到,从城市来看,前三季度上海经济增量1704.51亿元,仍稳居第一,北京1618.85亿元,上海和北京均超过广州和深圳。

对此,周伟林认为,就上海城市本身而言,经济发展更强调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更多是围绕城市的品质、第三产业服务的质量和升级,经济发展的任务是以全球城市为目标,聚焦在贸易、金融、创新、航运等一些具有引领性、更高研发型的行业。

长三角三省一市2018年经济年报显示,该区域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机器人产能占二分之一,信息服务业占比三分之一,集成电路的产业规模占据半壁江山,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等。如今,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蓬勃增长,已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

周伟林认为,产业搭配是长三角的优势所在,上海的金融业、服务业,浙江的互联网、民营制造业,江苏的地方国资实力以及安徽的产业承接能力,使得未来长三角示范区会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创新,在形成规范和经验之后,将会为其他区域带来示范和引领作用,具有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业绩变脸股盘点|海通发展上市首年净利同比大降七成,五券商在解禁高峰前提前减持套现
监管能见度|IPO严监管进行时:常态化滚动式现场监管,重拳打击违规报价
业绩变脸股盘点|兴业证券IPO保荐怪相:18家企业上市首年业绩下滑,四成企业破发
减持套现观察 | 比依股份抛出千万元回购计划,限售期满大股东频频减持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