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变迁史,你的观影记忆印在哪个年代?

张梦婕
2019-09-11 15:33:46
来源: 时代财经
人类的物质文明决定了精神文明的发展高度,而物质文明的积累则筑起了精神文明的标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翻天覆地变化着的不仅仅是中国本身,更是酣睡于其怀抱的国人的生活变迁史,这部变迁史从国人观影方式的改变便可以窥得一二。

timg (3).jpg

在2019年的暑期档,最热门的电影莫过于《哪吒之魔童降世》,截止至9月8日,已经上映45天,目前电影票房已经突破了48亿。作为一部合家欢式题材的电影,很多观众都选择一家大小齐出动,到影院感受“2019最燃国漫”。

周日下午,广州天河城飞扬影院门口,记者采访到了刚刚观影结束的吴伯伯一家三代四口,从他们的讲述中可以看出电影这件事儿的一系列变化,折射出整个社会生活的变迁。

40后的吴伯伯:难忘的旧日观影时光

已经70岁高龄的吴伯伯,头发花白,身形瘦削,稍微有些驼背,身穿一件白色的Polo衫,显得人很精神。吴伯伯是部队退休老干部,举手投足之间仍有指点江山的领导范儿,谈论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的观影感受,他的语气里带着骄傲。

以下为吴伯伯口述: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当时,每个大一点的村或者公社有电影队或者电影组,秋收或者农忙的时候就会组织大家看电影。那时的电影都是胶片电影,胶片中的画面通过一台老式放映机投影在对面的一块白布上。当时大家都是搬小凳子去看的,条件很艰苦,风吹过幕布,画面里面的人都是变形的。每次看电影都好多人,有的人占不到好位置,就跑到幕布的后面去看,虽然是反的,但也是看的津津有味。

当时最喜欢看的是抗战的片子,比如《南征北战》、《铁路游击队》等等。小学的时候,学校每个学期有一次或者两次组织我们去城里面看电影,在电影院里面条件就好很多了,有凳子坐,每次能去看电影,大家都觉得很幸福。

那时候看电影都是放映队或者集体安排的,内容题材也不到个人选择,不像现在喜欢看什么电影都能看到,自由选择。不过我现在很少来电影院,偶尔家里孩子说要一起去电影院热闹热闹才被拉过来的。哪吒这部还不错,但我觉得改编有点大了,更适合年轻人吧,我还是喜欢以前的老电影。

当时,电影院数量很少,广大乡镇及农村地区,只能放露天电影。当时,电影放映员拖着四五百斤的放映设备,穿梭于广大村镇,往往一个村庄要等上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才能轮到放映一场电影。对那时的人们而言,电视机还属于稀奇玩意儿,只有电影才是他们单调生活里的一点“色彩”。

当时电影的内容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老百姓最喜欢的是战争片。此外还有一个普遍放映的电影类型就是各大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电影。再后来,《英雄儿女》《上甘岭》《少林寺》《武当》等一系列优秀影片不断涌现,更是在农村电影市场引起了空前的观影热潮。

80后吴小姐:从露天到家庭影院的“装备控”

今年34岁的吴小姐,作为从小在广州长大的85后,她小时候也有观看露天电影的记忆。但是不同的是,她这一代人经历了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甚至是颠覆,在观影变迁上也更有感触。

以下为吴小姐口述:

我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里面,还记得大概三四岁时跟着爸爸妈妈去操场看露天电影,大人们在看电影聊天,小朋友们满场跑,我最喜欢的就是问爸爸‘这个是坏人吗?’‘这个是好人吗?’

小时候家里买了电视机,去看电影的次数也就变少了,露天电影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来家里还买了录像机和放像机,也可以看电影的录像带了。

到了小学,学校旁边就有一个电影院,里面就像礼堂,舞台是一个大荧幕,观众席是一排排阶梯凳子。小学组织过几次师生一起去看电影,看过印象最深刻的电影是《妈妈再爱我一次》。后来那个电影院拆了,变成了服装批发市场,在广州这种老式的电影院也没有剩下几个了。

再后来家里购置了VCD、DVD,电影市场的选择越来越丰富,可以租或者买电影光碟回家看电影,那个时期看了很多港产片和欧美的片子。

进入2000年前后,广州的各个商圈初见雏形,一些大的购物商场开始出现了新式电影院,第一次自己去电影院看电影,是跟高中同学一起去天娱广场的天河电影城,看《公主日记》。新式影院环境很舒适,比起以前无论是露天电影还是旧式电影院那种有回音的音效和吵杂的现场,个人观影的体验好了很多。当然,票价也涨了不少,大概是30到40元一张成人票。

但自从有了孩子以后,进电影院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我们选择在家里装了投影仪和家庭影院、音响等,而视频网站上就有很多电影资源供选择,可以在家里舒适的看电影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日渐富裕,电视机开始进入千家万户。电影的剧情已经不及电视剧《渴望》里刘慧芳的命运牵动人心。进出影院也不如家中电视机前一坐来得方便。再加上KTV、舞厅、录像厅等越来越多的休闲娱乐方式开始普及,露天电影愈发不受人待见。

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观看电影的途径更多,网络电视、电脑、手机、平板,通过其中任何一样载体都能找到成千上万部电影。“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科幻大、文艺片、剧情片、动漫片随便看,还能根据评分高低做选择!” 吴小姐说。

00后小青:回归电影院

2008年,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市场规模达到5317万户,电影真正走入千家万户。在电影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同时,人们对观影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化影院便是人们对电影需求的产物。

对于2001年出生的小青来说,生活上的富足、影院的现代化显得理所当然。

以下为小青口述:

我喜欢看电影,也经常看,一般在手机、iPad、电脑电视上看,跟爷爷和姑姑相比,我看电影可能就少了一种仪式感吧。

前几年我的朋友们有好多都不爱到电影院去看电影,我很喜欢,因为想第一时间看到最新上映的电影,而且感觉在电影院里度过两三小时的观影时间,比较不受干扰。

但最近这些年,随着团购的兴起、电影票务网站购票的便利化,似乎大家又都选择了去电影院看电影了。现在的电影院也变化很大,我知道的就有2D、3D,甚至有4D电影。还有影厅设置,除了大小之分,还有VIP厅、IMAX厅、杜比激光厅、4K全景声厅,甚至还有气味厅。我想这就是人们再次回归电影院的原因之一吧。

如今,走进电影院,不仅可以观看精彩的电影,还可以享受舒适的环境、美味的食品。尤其是特效影厅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观影体验:通过动感座椅以及喷水、刮风、下雪、闪电、气味等奇幻特效,打破银幕与观众之间的界限,让观众从观影厅“走进”电影,身临其境感受电影中的情节。

从电影进入中国直到今天,观影的方式一直在不断变革,不断更新,不断进步。这与电影行业的日益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也是观众观影需求日益增长推动的结果。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从露天到舒适的影院……“看电影”作为人们文化生活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变化。观众的需求以及对电影行业的主观意识都会对电影行业的发挥起到重要的影响。

一家人中年龄最小的成员——4岁半的小波,他的观影感受大概就是看不太懂但是很开心。吴小姐补充道:“现在孩子大了点,可以带他来看一些适合他的电影了。”虽然小波还没办法说清看电影对他的意义,但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他会对看电影有更加多新的见解和感受。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今日开盘即跌停!ODM业务去年Q4亏了近7亿,闻泰科技:外部原因干扰
低空经济火热,这家通航公司股权却流拍!5年间估值腰斩,创始人为瑞丽前首富
裁员风波中的贝达药业:一季度净利大增超9成,研发费用遭削减
杭州银行一季度增利超两成,定增未落地,拟发行500亿金融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