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京东白条”漏洞盗刷110万,消费金融风控隐忧仍存

胡卿如
2019-03-19 20:35:40
来源: 时代财经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风控和业务量,二者既紧密联系又彼此制衡。

京东白条_meitu_3.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长沙市天心区法院就发生于2017年的大学生“京东白条”诈骗案做出了一审宣判,汪某等9人利用冒用他人身份注册京东账号进行恶意赊购,共诈骗京东金融110余万元的商品,数额巨大,已构成诈骗罪。上述汪某等9人均被以诈骗罪判处10年9个月至1年2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此次诈骗案也让京东金融陷入舆论争议。京东金融对时代财经表示,2017年7月,公司陆续发现有不法分子盗用他人身份信息,开通白条账户。“基于安全考虑,我们于案发后已及时取消该种核身方式,升级为人脸识别等智能核身手段。”

漏洞

官网显示,“京东白条”是京东推出的一种全新支付方式,消费者可通过“京东白条”在京东商城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待遇。这种支付方式让湖南某学院在校大学生汪某发现了所谓的“商机”。

2017年2月,汪某在长沙某高校附近的一个网吧,花了200元购买了一张在校学生遗漏的身份证,而后他又买了张手机卡。

面对当时的人工审核环节,汪某挖空心思,先利用买来的身份证上的信息以及新购买的手机号在学信网上注册了一个账号,并查询到这张身份证对应的学籍信息。然后通过查询到的学籍信息,汪某在京东申请了账号,并提交“京东白条”赊购业务的申请。

提交“京东白条”申请后,汪某把身份证和学籍信息转交给同乡张某,张某利用学籍信息来到该身份证人的大学,找到该学校负责的京东面签官(当时一般为大学生兼职)进行现场面签。案件资料显示,面签官当时对身份信息并未进行仔细核查便完成了初审,然后即把初审资料发往了公司后台,由公司后台进行最终审核。

审核通过后,汪某利用“京东白条”赊购额度在京东平台购买了一台6000余元的手机,并快递至张某在平台上留下的地址。手机到手后,汪某立即将手机转邮至深圳,然后以八八折的价格销赃获利5200元。

汪某和张某在尝到甜头后,开始招兵买马,进行大规模骗购,通过上述类似方法,汪某等9人共诈骗京东金融110余万元商品。

“京东白条漏洞诈骗事件,属于诈骗者利用了平台的技术和审核漏洞,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进行诈骗的行为。不仅使平台面临资金损失风险,对于被盗用身份信息套取资金的用户来说,还面临着还款和个人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研究机构“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

风控

事实上,“京东白条”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消费金融市场不断扩容,利用漏洞套现、骗取贷款的案件屡屡发生。

2018年6月,消费金融公司“马上金融”也曾爆出员工贷款诈骗案,原马上金融员工陈某与他人合伙多次盗用他人身份信息,骗取马上金融8.8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消费金融的发展迅猛,行业竞争加剧,不少消费金融公司为了抢占市场,风控不到位也是普遍现象。例如此案中,“京东白条”为学生开辟了专属通道,仅需提供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学校所在地以及学籍等基本信息,并且通过大学生兼职的“面签官”审核即可。案发后,“京东白条”随即取消了这种人工审核方式,并升级为人脸识别等智能核身手段。

“诈骗团伙利用平台技术能力不强,风控能力不足的弱点,批量购买身份证等进行骗贷,不少平台也中过招。”于百程表示。

互联网金融研究机构“麻袋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苏筱芮也持类似观点,她认为,大型平台虽然拥有较为完善的风控系统,但这并不排除在大平台开展某项新业务时,由于前期经验缺失等原因造成漏洞,从而导致平台损失。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风控和业务量,二者既紧密联系又彼此制衡。宽松的风控政策能够带来较大的业务量, 但却有可能引发风险聚集;而严格的风控政策可以减少风险暴露机会,但在拓展规模、获取利润方面可能又存在劣势。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一季度营收、利润双降!西部证券去年净利润上涨超170%,分红超4亿元
A股惊现“最强幼儿园”:云南一幼儿园豪掷千万炒股,成九鼎投资前十股东
五一旅游业迎小高峰:北京某酒店价格上涨2倍,烟台因华晨宇演唱会火爆
广东年收租1.6亿元“土豪村”入股券商,近3亿元拿下中山证券部分股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