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2020年全面实现,养老金省级统筹进入最后攻坚期

柳军
2019-03-18 12:24:40
来源: 时代财经
“养老保险制度本身依托于经济发展,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太大,这是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缓慢的根本原因。”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研究员孙永勇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

养老金省级统筹.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养老金政策的一大亮点。

同时,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两会”期间也向媒体表示,将加快规范养老金省级统筹,推动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时代财经梳理发现,从1987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国家体改委”)、劳动人事部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养老保险全省统筹的试点算起,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过程,至今已超过三十年。

“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之所以如此艰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养老金储备结构不平衡,区域之间的人口年龄结构不平衡等客观因素。”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研究员孙永勇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

那么,随着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在两会期间多次提及,这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能否如愿划上句号?

旷日持久的攻坚战

一般认为,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越高,调配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就越强,出现养老金收支缺口的压力就越小。由于中国职工养老保险统筹区域分割于各市县,资金管理分散,统筹范围狭小,因此,提高统筹层次早已成为业内共识。

早在1987年3月,国家体改委、劳动人事部提出“全国大多数市、县实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进行全省统筹的试点”,这是国家层面提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政策的起点。

到了1992年,国务院在《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尚未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由目前的市、县统筹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

此后,国务院曾提出1998年底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目标,这是国务院文件首次明确省级统筹的时间表;2007年,国务院再次提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期限在2009年底完成,而直至2009年底,人社部才正式宣布我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成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这只是一种名义上的“省级统筹”,它并未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收统支,而只是在省级政府建立了一个调剂金专户。

随后几年里,中央多项文件都曾提出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最终也都未能达成目标。

直到2018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我国将在2020年要全面实现省级统筹,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打好基础。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已经明确养老保险由县市统筹到省级统筹、再到全国统筹的思路,但省级统筹仍未实现。

那么,政策提倡多年,目前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具体进展如何呢?

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提出的省级统筹标准是“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使用、实行省级基金预算、统一基本养老保险业务规程”。

对照“六个统一”标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截至2015年,仅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陕西、青海、西藏等少数省市区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大多数省、自治区还停留在建立省级、地市级调剂金阶段,个别省甚至连省级调剂金也未建立。

国家审计署的数据从另一个方面证实省级统筹现状。2018年6月,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表示,截至2017年底,省级统筹在一些地方落实还不到位,6个省有60个市2017年当期结余554.25亿元,而省内其他45个市当期缺口460.55亿元。

由此看来,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仍然处在攻坚期。

为全国统筹创造条件

时代财经梳理发现,从目前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地区来看,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开展省级统筹时间较晚,改革力度也较小,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目前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较为完善。

以经济大省广东为例,时代财经梳理广东各地市社保基金统计数据发现,2017年深圳、广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期结余分别为638.559亿元与110.72亿元,但与此同时,茂名当期赤字5.57亿元,肇庆当期赤字为4.45亿元,韶关当期赤字2.53亿元。

为了增强全省统筹调剂能力,广东省于2017年6月发布《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施方案》,提出自2017年7月1日起,全省统一执行14%的企业缴费比例,低于全省统一比例的,用3年时间逐步过渡至全省统一比例。根据这份方案,广东全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收统支,由省级统筹管理,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调度和使用,实行统一核算、分级存放、等比调拨。

相比之下,西部省份青海则早在1998年就提出各地以州、地、市为单位统一缴费比例,2003年又规定养老保险费收入直接缴存省级国库,至2005年时,青海省已全面实现省级统筹。

“由于中央财政对欠发达地区实行省级统筹给予一定的中央财政补助,再加上省级财政补助,省级就有足够的资金开展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且省内地市由于结余少也愿意将责任上移。”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林毓铭撰文指出,相比之下,相对发达省份无法得到养老保险基金的中央财政补贴,省内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又滞留地市级,若省内经济差异化大,则各地市不愿将养老保险金上缴省级补差调剂。

“若要较发达地区把结余资金拿出去,肯定不积极。”孙永勇认为,从主观层面来看,省级统筹说白了就是要求资金结余多的地市,拿出一部分支援养老保险支付压力较大的地市,地方不再享有多余资金的支配权,这是省内各地区之间利益调整的问题。

“但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以及区域之间的人口年龄结构、养老金待遇差距等客观原因。”孙永勇强调,养老制度本身依托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很难实现省级统筹,因此部分省份迫不得已地选择了省级调剂。

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2018年6月发布的《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明确,在实施中央调剂金拨付以及中央财政补助后,各省养老保险资金缺口由地方政府承担,而省级政府是责任主体。

与此同时,刘昆在“两会”期间向媒体表示,今年将养老保险基金的中央调剂比例提高至3.5%。

业内认为,类似举措可倒逼省级政府尽快构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模式,只有实现了省级统筹,才能为全国统筹创造条件。

“如果大部分资金留在县市,那么省里上解的资金从何而来?只有省里有钱里,才能上解到中央。”孙永勇认为,这是一个相互支撑的过程。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