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兴控股在港申请IPO 品牌较分化 毛利率达7成

何蕴虹
2019-01-25 18:47:09
来源: 时代财经
花了30年,太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从一家港式烧腊快餐店,发展为一家刚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的大型餐饮集团。

花了30年,太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太兴控股”)从一家港式烧腊快餐店,发展为一家刚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的大型餐饮集团。在该公司的商业版图中,8个品牌共185间餐厅分布在香港、澳门和内地,覆盖中菜、日本菜、越南菜等品类,拥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但同时,该公司品牌发展不平衡、内地扩张较为缓慢等问题,或为其后续发展带来隐忧。

走平民路线 毛利率高达7成

太兴控股定位大众化路线,旗下拥有“太兴”“茶木”“靠得住”“敏华冰厅”“锦丽”“东京筑地食堂”“渔牧”“饭规”7个品牌。其中,“太兴”为该公司最大的品牌,营收占比约7成,“茶木”“靠得住”紧随其后。上述品牌除了渔牧外,人均消费约100港元以内。

太兴控股聆讯资料显示,其2016年至2018年前9个月净利润分别为1.97亿港元、2.1亿港元及2.89亿港元,201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已超其2017年全年水平。该公司休闲餐饮属性明显,毛利率高于同行业,稳定在7成左右。其纯利率水平则和行业持平,在报告期内分别为7.8%、7.6%及12.3%。

该公司主要成本为员工成本、用料成本、租金及相关开支。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时代财经记者表示,综合租金等成本因素,太兴控股的净利率接近10%,较为合理。

为了配合业务开展,进一步压低成本,太兴控股还在香港及东莞分别设立了1家食品厂房(即中央厨房),以生产半加工或加工食材。

其中,香港厂房为该公司所有香港餐厅提供支援,如适当地扩展,可于香港额外支援50至60间香港新餐厅。东莞厂房可为内地约200间餐厅提供支援并为香港餐厅生产多项产品,该部分货物运送由独立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负责。

值得一提的是,太兴控股通过开设新店以持续扩张。该公司旗下各品牌新店一般收支平衡期较短,多为2至3个月;但一般投资回本期较长,介乎11至26个月。截止最后可行日期,该公司有15间餐厅尚未达到收支平衡,55间餐厅未实现投资回本。

太兴_meitu_2.jpg(数据来源:视觉中国)

各品牌发展较为分化

由于太兴控股部分新店仍处于培育期,为了更客观地看待其餐厅营业情况,时代财经仔细翻阅了其可资比较餐厅(剔除了刚开业未满一个统计财年或时期的新门店)各项数据,发现太兴控股各品牌客单价变动趋同,但顾客总人数和平均翻座率的变动却有不同,品牌发展较为分化。

微信图片_20190125180926.png

微信图片_20190125180938.png

微信图片_20190125180948.png

(2016年至2018年前9个月太兴控股可资比较餐厅经营变动情况,数据来源:太兴控股聆讯资料)

据时代财经了解,一般在餐饮行业,顾客总人数、翻座率变动情况大致相同,与客单价大致呈反向变动。

其中,“靠得住”发展较好,是唯一一个同店业绩在2017年及2018年前9个月同比正增长的品牌。由于该品牌在2017年增加了早餐经营,客单价在当年下降幅度较大,但顾客总人数增加了27.16%,翻座率也提升至26%。

2018年前三季度,“靠得住”客单价微升,但延长了营业时间,顾客总人数同比仍增长10%,并带动太兴控股整体可资比较餐厅总收益上扬5.1%。

“茶木”的表现则较为低迷。2017年,该品牌客单价下降,但顾客总人数及平均翻座率也大幅下降,同店负增长6.6%,拖累太兴控股整体可资比较餐厅总收益负增长1.4%。步入2018年前三季度,在客单价没有变动的情况下,“茶木”客流仍小幅下降。时代财经了解到,该品牌在上述两个时间中,各有两家门店关闭/搬迁,或对其业绩有影响。

此外,“东京筑地食堂”在2017年客单价下降幅度位居第二,客流大幅提升,但并未能保持。在2018年前三季度,在客单价上升和1家门店关闭/搬迁下,其损失了约7%的顾客,同店业绩大跌6.8%,经营状况未获改善。

新店方面,太兴控股在2017年布局的新品牌“敏华冰厅”及“锦丽”发展迅速,经时代财经计算,该两品牌在2018年前9个月收益同比增长超4倍。

朱丹蓬分析,客单价、顾客数和翻桌率直接影响品牌餐厅的业绩。“太兴控股在这几项指标上有反复,或因行业情况有变动,或其整体出品、运营等仍未稳定。如果是后者,或对其盈利能力有影响。”

内地市场拓展缓慢

在深耕香港市场的同时,太兴控股也紧随香港与大陆经贸关系的发展,在2004年以“太兴”品牌餐厅落子深圳,开始了在中国内地的布局。其目前在内地开设了“太兴”“茶木”“靠得住”“锦丽”品牌餐厅,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等城市。

据太兴控股聆讯资料显示,其2016及2017年中国内地市场营收分别为6.79亿港元、6.69亿港元,占总营收比例从27%跌至24.1%;2018年前9个月该收入(5.39亿港元)同比回升7.31%,但营收占比跌了7%。同期内地市场的自营门店数量分别为49、53及55,内地扩张速度较为缓慢。

太兴控股在聆讯资料中称,内地分部经营业绩下降,主要因为内地员工成本上升及中央厨房投入运营致成本增加。该公司未来依旧看好内地市场发展,并称计划在2019年至2021年于中国内地,以现有品牌组合分别开设11间、12间及13间餐厅。

近年来,翠华控股(01314.HK)内地市场业绩下滑并关店、大家乐集团(0341.HK)撤出华东市场……港式餐饮在内地发展遭遇“水土不服”。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部分企业定位不准,口味创新不足,品牌较为固化,未能适应内地餐饮市场的快节奏。

朱丹蓬认为,目前内地很多港式餐饮都在“吃老本”。“10年前,港式餐饮在内地市场是香饽饽。经过多年发展,内地很多土生土长的精品餐饮、网红店等,在运营及出品水平、场景设计、供应链完善都做得不错,部分已超越香港品牌。香港品牌餐饮在这些方面的优势渐被拉平,再加上其价格较为昂贵,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对于太兴控股而言,如何更好地融入内地市场、拓展及完善内地市场布局,仍有待探索。时代财经就此问题邮件联系了太兴控股,其回应称未来将继续继续研发新菜式,“引客留客”;持续优化营运及管理效率、扩大食品厂房,保持及提升食品及服务质素。同时,将继续实行多品牌策略,扩展分店网络,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增长。

餐饮企业的资本难题

此次太兴控股上市,挑动市场神经的还有其未来股价走势预测。

目前A股除了湘鄂情(已剥离餐饮业务,现为*ST云网,002306.SZ),只有广州酒家(603043.SH)、全聚德(002186.SZ)和西安饮食(000721.SZ)三家餐饮企业,且广州酒家以食品制造业务为主,餐饮为辅。

与A股不同,餐饮企业在H股上市限制相对较少。像海底捞(06862.HK)、呷哺呷哺(0520.HK)、国际天食(03666.HK)等以内地市场为主的知名餐饮企业纷纷到H股寻求上市。根据choice数据显示,加上上述内地餐饮企业,目前港股餐饮板块共有37家上市企业。

有业内人士称,对于投资机构来说,餐饮企业也许不是理想的投资对象:难以快速扩张、利润率薄、财务不清晰,一旦投入,通过IPO、高管回购股份、第三方并购等方式退出的机会较低。对于餐饮企业来说,资本是把双刃剑,若增加的门店无法盈利,门店越多会将企业拖入更深的财务黑洞。

从业绩来看,choice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前半年,仅16家餐饮企业溢利同比增长,21家餐饮企业出现亏损,且同比跌幅最高为-338.57%(千盛集团控股)。同期仅16家餐饮企业每股收益为正。

从股价来看,仅有11家餐饮企业股价在1元以上。其中,与太兴控股业务较为相似的翠华控股于2012年底上市,自2013年上摸4.67港元高位,股价持续下跌了5年,最新报0.77港元/股。对于太兴控股来说,上市后守住股价也将是一个考验。

微信图片_20190125181148.png

(H股餐饮板块今日收盘价大于或等于1元的企业,数据来源:choice)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东方财富被王牌业务拖累?一季度天天基金收入下滑超三成,研发投入仍增长
资本市场不相信AIGC:出门问问上市开盘即破发,初代明星公司难造血
专访京基智农董秘尚鹏超:漫长猪周期下行业趋于谨慎,持续降本谋求稳健发展
传奇“铁娘子”史美伦卸任港交所主席,香港证监会前主席唐家成接棒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