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一度逼近百胜中国,海底捞能支撑千亿市值吗?

陈远枝
2018-09-26 22:52:20
来源: 时代财经
只有300多家火锅店的海底捞,市值一度逼近在中国拥有8000多家门店的百胜中国,但如何去支撑其千亿市值呢?

海底捞.jpg

海底捞董事长张勇以及首席运营官杨利娟

9月26日,海底捞(06862.HK)董事长张勇在港交所用锣鼓敲响了那面上市的铜锣。至此,经历了多次“被上市”后,这家火锅企业终于也踏进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但狂欢过后,海底捞将接受资本市场的严厉监管。近期一直被诟病的食品安全问题,或会决定海底捞是否能支撑千亿市值的关键。

一度飙涨千亿

据悉,海底捞IPO全球发行4.25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8%,其中91%为国际发售,9%为公开发售。海底捞IPO最终定价为17.8港元,估值达943.4亿港元(约830亿元人民币、120亿美元)。

作为中国火锅行业的龙头企业,海底捞上市前就受到投资机构的青睐,此前就已获得高瓴资本、景林、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雪湖和Ward Ferry等5家投资机构3.75亿美元基石投资。

有意思的是,由于股票每手为1000股,投资者最低入场门槛费用达1.78万港元,海底捞成为了香港史上入场门槛最高的新股。

在上市首日,海底捞开盘上涨5.62%,截至9:38,公司股价上涨9.55%,报19.5港元/股,市值为1033亿港元(约132.18亿美元)。该市值逼近肯德基、必胜客在中国运营的母公司百胜中国(134亿美元),远超另一火锅上市企业呷哺呷哺同时段的123.3亿港元(约15.77亿美元)将近8倍之多。

然而,海底捞股价上涨带来的好消息并没有持续太久。在达到当天的峰值后,9:40后急转直下,在随后20分钟内,急速下跌至17.96港元,逼近股票的发行价。海底捞首日股价高开低走,最后收于17.82港元,仅涨0.11%,每手净赚20港元。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时代财经分析:“海底捞是近期连续IPO的中国企业的最新一家,因此对香港市场一般投资者而言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特别是连续中资IPO后,市场资金紧张,加上此前IPO的几个大盘股表现也都不如预期,导致海底捞虽然以指导价区间上限发行,但首日表现疲软。”

因为资本寒冬逼近,企业抱团赴港上市,所以港股市场今年异常热闹,但态势却不容乐观,即便是明星公司也无法避开今年上市破发的魔咒。千亿市值的小米、美团上市前备受资本市场期待,却无法振奋市场,如今也纷纷跌破发行价。

但沈萌指出:“海底捞与其他科技股相比,属于业绩扎实的传统产业,而且其国际化业务也发展不错,所以后期股价会有所表现。”

扩张带来的AB面

1994年,张勇与当时的女友、现今太太舒萍以及朋友施永宏和其当时的女友、现在的太太李海燕凑了8000元人民币,开了第一家火锅店。24年的时间,“海底捞”从四川简阳走向全国,这名字也成为了国内火锅的代名词。

火锅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式菜品之一,在中式餐饮的分部內,是消费者最受欢迎的外出就餐选择之一。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火锅餐饮市场总收入由2014年3167亿元增长至2017年43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3%。

面对市场“蛋糕”的诱惑,海底捞近年的扩张进入了“快车道”。其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海底捞门店数量分别是112家、176家。截至2018年上半年,海底捞全国门店数量由2017年年底的273家增至362家。仅仅半年,其门店数量就增加了89家。

据其招股书数据,2018年上半年,海底捞营收为73.42亿元,上年同期为47.56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来自于火锅餐厅经营,占比达到97.4%。

在张勇的计划中,今年还将新增180-220家门店。在进入资本市场后,海底捞也补足了未来门店扩张的储备资金。从其募资用途可以了解,其中60%用作业务扩充,为2018年至2020年开设新的餐厅提供资金支持。

换言之,扩大规模将是海底捞未来3年的发展重点。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时代财经表示:“一方面,海底捞是依托整个行业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它整体的股价刚开始相对来说还算理想,将资金用到极致,可以把竞争对手抛开,形成品牌化、规模化,也是全产业链布局的体现。”

但,门店扩张为公司带来增长机遇的同时,负债上升则是海底捞需要承受的另一面结果。招股书显示,2018年一季度的流动负债直接激增至18.32亿元,而2015年为6040万,这一数字几乎只相当于今年一季度的零头。此外,资产负债率也大幅上升。去年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由2016年的17.9%飙升至73%,这一比率今年上半年回落至50.7%。

此次上市募集6亿至7亿美元的资金中,海底捞还将拿出15%用作偿还公司现有的债务。

食品安全之忧

海底捞通过上市以加速扩张的步伐,难免被业内担忧其管理是否能够同步跟上。

海底捞在官方微信公号的食品板块挂着两句话“海底捞可能有两种死法:一种是管理出问题,死亡过程可能持续数月甚至上年;第二种是食品安全出问题,一旦发生,海底捞可能明天就会关门,生死攸关。”

自将脚伸进资本大门之时,海底捞就始终绕不开食品安全的问题,更需要接受资本市场的监督。海底捞长期保持的良好服务形成的好口碑,却因“老鼠门”事件毁于一旦。去年8月份,一篇调查报道,曝光了海底捞北京地区的两家门店存在老鼠爬进食品柜、火锅漏勺掏下水道等现象,进而导致海底捞陷入了舆论风波。

至此,海底捞的食品问题似乎出现“骨牌效应”。继“老鼠门”之后,今年6月的“苍蝇门”又将海底捞推至风口浪尖。根据海底捞官网中每月公布的食品安全检查处理公告,门店包括食材过期、店内多个操作间有飞虫、排烟管道老鼠出没等问题层出不穷,让海底捞过去的口碑跌至历史谷底。

相比于漂亮的服务而言,食品安全问题更是餐饮企业的根本。上市后,企业虽然可在资本市场吸金,但突破食品安全底线,或反被资本市场所吸血。

朱丹蓬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对其股价的影响是相当关键。其实,行业早已有前车之监。今年9月上旬,火锅上市企业呷哺呷哺因爆出老鼠事件,导致资本市场反应剧烈,其股价一度跌至全年最低值9.53港元,在2天内蒸发约14亿港元。行业对手的遭遇,让海底捞在上市面临的挑战或将更加严峻。

但沈萌则提出了不同看法:“食品安全始终只能作为餐厅管理的个案,因为不太可能在整体层面有对食安的反向操作,所以对海底捞来说,如何能够保持消费者需求的持续旺盛,不被多变善变的消费者抛弃,是影响海底捞未来最重要的问题。”

虽然资本市场未来对海底捞的态度还有待观察,但海底捞却提前有所准备,目前已经停止了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此前海底捞方面关于定期公布每个月门店卫生、食品安全等自查情况以及处理公告,如今都已从其官网上悄然消失。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在今年8月底海底捞更新网站架构后,就已暂停对外公示《食品安全检查的处理公告》。

踏进资本市场的大门后,海底捞将以何种新的形式去应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呢?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龙湖集团“造血能力”强劲:经营性业务优化盈利结构,有息负债降154亿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打造新窗口!银联助力广州首个优化支付服务示范区落地白云机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