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卖地”收入创新高,为何地方政府不得不饮鸩止渴?

柳军
2018-07-30 08:48:21
来源: 时代财经
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丛屹告诉时代财经,由于中央与地方之间一直存在事权、财权不匹配问题,要根本上解决土地财政,需要进行财税体制的深层次改革。

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布近200次,创历史新高,不过,同样创新高的还有“卖地”收入。据财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6941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三四线城市是“卖地”主力军。

时代财经梳理各级统计局数据发现,从“卖地”规模看,湖州、常州、嘉兴、南通、温州、无锡、徐州、台州、金华等地方卖地收入在200亿~400亿元之间,而眉山、庐州、赣州、许昌、镇江等地,“卖地”收入均超过100亿元。

从增长幅度来看,岳阳、许昌、淄博、泉州、眉山、上饶、湖州等地上半年土地出让收入增幅在200%以上,其中,湖南岳阳上半年土地出让金同比暴增10倍,增速高达1256.6%。

“三四线城市楼市的变化让人担心,从‘卖地’收入剧增可以看出,部分三四线城市经济压力大,仍然依赖于土地财政。”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丛屹告诉时代财经。

市场下沉

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高速增长背后,是三四线城市成为楼市成交主力的现实。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到2月,三四线城市的商品房销售量价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0.7%,销售额增长25.1%;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3%,销售额增长30.2%;而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5.2%,销售额增长35.2%。同时,房地产大数据服务商克而瑞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三四线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占比达到66%。

在上半年一轮又一轮的严控政策下,三四线城市的楼市为何依然高速增长?

“有些城市经历了前几年的滞胀甚至下跌后,出现了自然回暖的趋势,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受核心大城市楼市调控升级导致的热度外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璐告诉时代财经,还有部分三四线城市本地的棚改,也带来了一定的购房需求。

土地财政.jpg

丛屹向时代财经分析道,从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来看,部分三四线城市确实还有上涨空间;相比之下,一二线城市调控严格,限地价、限房价等政策的出台,致使房地产市场机会不多,在资金周转等压力下,大量房企开始转向拿地成本相对更低的三四线城市。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201750家代表房企在三四线城市的拿地面积同比增长145%,其中保利地产2017年新进入的24个城市中,超过90%是三四线城市。一些房企要求各区域公司下沉至县级市,实现三四五线城市全覆盖

饮鸩止渴

时代财经梳理发现,这一轮三四线城市卖地的大潮中,收入增速越高的城市,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越强。

已湖州为例,2018年上半年湖州412.99亿元的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速达到202.7%,这个数字是该地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74%

湖州并非孤例,除湖州外,眉山今年上半年土地出让金为135.14亿元,同比增速达到292.7%,这也是该地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45.1%

同样,岳阳2018年上半年145.16亿元的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速更是高达1256.6%,该数据占到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95.4%

就在各地纷纷晒出上半年“卖地”成绩单的时候,7月26日,新华社发出了警示。新华社报道称,楼市总体稳定下,部分地方投资投机现象抬头,局部市场出现升温,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与房地产业高度关联,经济增长、财政增长过度依赖土地财政,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摆脱不了的土地财政

对地方政府来说,土地财政创造了一种可供循环的经济链条。地方政府征地,一方面低价向企业提供工业用地后获得税收收入;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向开发商高价提供商业用地,赚取“卖地”差价,通过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获得税收;此外,地方政府还往往以土地为质押进行融资贷款。而地方政府通过土地所得的收入,用于改善基建和公共服务,继而进一步带动城市土地和楼市的升值。

与此同时,风险也如影随行。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副总裁诸蜀宁指出,房价一旦下跌,“卖地”收入就会下降,这将导致地方政府难以偿还以土地为质押的贷款,容易沉淀金融风险并对地方政府的信用造成压力。

然而,即便如此,许多地方仍然选择依赖土地财政。一方面,“卖地”收入一直是地方政府还债的主要收入来源。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贺铿曾透露,中国地方债大概有40万亿。“现在要让他还债,他说我工资都发不出来,财政困难得很,怎么办?”在巨额债务面前,地方只有选择依赖“卖地”来添堵窟窿。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实际上也是经济结构的问题。刘璐告诉时代财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房价虽高,但其他行业也发展得好,地方税收不会仅仅依赖房地产。而部分三四线城市要么产业(结构)单一,要么根本就没有拿得出手的产业,税收和就业如何解决?”

此外,丛屹指出,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与地方之间一直存在事权、财权不匹配的问题,这导致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来源匮乏,在地方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城市建设开发只能依赖于土地财政。

“现在的一个积极信号是,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将有助于理顺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财力划分,这为深层次的财税体制改革创造基础。”丛屹告诉时代财经,从长远来看,只有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财政问题,短期内,三四线城市仍然要依赖土地财政。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