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之后又“武生” 疫苗之病亟待市场手术刀

陈远枝
2018-07-29 08:13:34
来源: 时代财经
继长生生物后,武汉生物成为了公众口诛笔伐的对象。面对疫苗企业接连“爆雷”,该行业不仅需要企业自律、政府监督,更需要市场机制这把“手术刀”。

长生生物疫苗造假被曝光,股票接连跌停,进而“戴帽”,但事件远未就此结束。

随着疫苗事件的发酵,另一家公司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生物”)也上了质量“黑榜”,其生产的40万支不合格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连流入重庆、河北等地,数量远超长生生物的25万支。

疫苗风波至今尚未停歇,更多疑问有待解开。

“隐蔽”的武生

长生生物的疫苗事件直接波及了多家公司,其中更是把隐藏起来的武汉生物推到聚光灯下。

公开资料显示,武汉生物是中国医药集团下属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拥有各类生物制剂的生产文号119个,每年生产30多个品种及100多个规格近2亿剂量的产品。这次出问题的,便是该公司的拳头产品——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早在去年11月3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已发布公告称,近日接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报告,在药品抽样检验中检出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1605014-01、武汉生物生产的批号为201607050-2的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

武汉生物生产上述不合格批次疫苗共计400520支,销往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0520支,销往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0000支;长春长生生产的该批次疫苗共计252600支,全部销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然而,武汉生物并非上市公司,相对“隐秘”。即便截至今年5月份,该公司因上述批次疫苗不合格而被武汉市食药监局作出行政处罚,也依旧未引起大范围的影响。直到,上市公司长生生物造假风波演变到最为激烈时,武汉生物的“案底”才逐渐被揭开。

时间已过去半年,该批次不合格百白破疫苗的使用情况究竟如何?这成为了公众新的焦点所在。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武汉生物涉事的约40万支百白破疫苗部分已经被使用,召回并销毁的仅不足3万支。

换言之,该公司生产的40万支不合格疫苗已经大部分被使用。继长生生物之后,武汉生物成为公众口诛笔伐的对象。

“可怕”的武生

VCG111159363432.jpg

疫苗市场的更多信息也被陆续公诸于众。事实上,武汉生物、长生生物、沃森生物三家公司已经瓜分了国内百白破疫苗市场份额,其中更以武汉生物为甚。

具体的情况,可从沃森生物的历年年报中得知:由武汉生物所生产的百白破疫苗,连年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2016年、2017年,武汉生物所产的百白破疫苗批签发量(剂)分别为6111.53万、4569.67万,市占率分别为81%、83.09%,还处于上升趋势;而长生生物的市占率仅分别为19%、16.37%;玉溪沃森(沃森生物控股子公司)的百白破疫苗在2017年才开始上市,当年的批签发量(剂)为29.48万,市占率仅区区0.54%。

此外,从武汉生物母公司中国生物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天坛生物的年报中,时代财经发现,2015年、2016年,武汉生物营收分别为7.9亿和7.1亿元人民币,其中2016年的净利润为4000多万元,产品毛利率高达41.35%。

如今,在长生生物已被责令停产,沃森生物刚入局产能不足的情况下,武汉生物在百白破疫苗市场中的地位更是不可动摇。广州一位母亲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很无奈地说:“现在这种疫苗几乎都是武生和长生出厂,也是没办法。”据财新此前报道,长生生物、武汉生物涉事的两批共65.31万支不合格的百白破疫苗已经销往山东、重庆、河北等地,共计35.92万人接种了问题疫苗。这其中,武汉生物生产的不合格疫苗共计40.05万支销往河北和重庆。

湖北省食药监局虽然在7月26日公布了涉事批次疫苗不合格,是分装设备短时间故障导致待分装产品混悬液的不均匀所致,但关于武汉生物的疫苗停产自检、处罚力度等问题,至今尚未有明确的对外公告。

案发后,武汉生物尚处于缄默状态,至今没有接受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甚至没有任何公告或者公司高管出面回答公众的疑问。所以关于该公司的百白破生产流程、生产工艺以及该品种的营收数据等方面,至今尚有诸多的疑问未解。

“生病”的体系吃啥药?

从长生生物再到武汉生物,疫苗企业接连“爆雷”。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对时代财经表示:“疫苗事件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涉及企业行业自律、政府监管。有些地方政府往往为了保护自己本地的企业,有丑闻也是遮遮掩掩过去了。我们法律的惩罚也太轻了。”

以2017年净利润高达5.87亿元的长生生物为例,其因百白破疫苗检查不合格,被吉林省食药监局立案调查,在今年5月被罚没款仅344万元……反观美国,在1955年,当时被称作为“卡特事件”的疫苗事件中,仅受害者之一的安妮一家,即获得了14.73万美元的赔款,按购买力计算,这相当于现在的130多万美元。

相比于国内资本对疫苗行业的趋之若鹜,经营疫苗产业,于美国医药公司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的苦生意。

此外,1955年的“卡特事件”,还推动了美国疫苗风险补偿这种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在1988年,美国推出了“国家疫苗伤残补偿项目”,这个项目类似于一个补偿基金,由美国财政部向疫苗生产商收取每一剂疫苗0.75美元的税,用于支付项目所覆盖疫苗造成伤残事件的当事人。

蔡江南对时代财经表示:“每个国家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完善保障。无论是建立保险补偿还是如美国那样的基金补偿机制,都是可以讨论尝试的。”实际上,中国的疫苗机制——“疫苗异常反应补偿保险”也能看到相似的身影,只不过,基金补偿被保险赔偿所代替。

例如,《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实施方案》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该方案提出,省级卫计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统一为一类疫苗异常反应购买补偿保险,出了异常反应都由保险赔;二类疫苗企业也可自愿购买。下一步,家长还可以自愿为孩子购买补充险,抵御接种后异常反应风险。

然而,我国疫苗保险机制还仅是初步建立,作用较为有限,存在着理赔困难的情况。例如,大地保险在淘宝平台销售的《儿童健康疫苗医疗保险少儿预防接种疫苗保障》,其条款的“除外责任”中即明确包含“使用过期、变质、质量不合格的疫苗或使用未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疫苗。”

借用一位资深保险从业者的说法便是,“打好疫苗出事儿了,保险可能赔,但如果疫苗本身有问题,那多数疫苗保险是得不到赔偿的。”换言之,如果是长生生物、武汉生物的不合格疫苗引发的问题,疫苗接种者即便购买了保险,也难以得到补偿。

对于疫苗行业而言,目前不仅需要企业自律、政府监管,进一步完善疫苗的保障机制,亦迫在眉睫。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发现新质好公司|“中字头+低空经济”双重加持,新质生产力代表中信海直16天9板!
哈啤被检出呕吐毒素?线上官方店已未见相应产品销售
汽车屏幕越来越大,车头放个“大彩电”真的那么香吗?
马上消费交出2023年双增长成绩单 践行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