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携新旗舰“归来”:没有定下预期销量

罗燕珊
2018-06-30 11:00:50
来源: 时代财经
沈义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OPPO Find系列之所以时隔四年才更新,是因为被冠以探索之名的Find系列产品必须有其独一无二的技术;另外,Find系列也不一定会保持稳定的更新,只有当出现了满意的产品才会让它与用户见面;更多的关注是在产品本身,OPPO内部对于OPPO Find X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预期销量。

6月29日,OPPO Find X国内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这是OPPO的一次“归来”: Find系列时隔四年重回大家视线,OPPO Find X的发布从巴黎回到了中国。

在国内发布会上,OPPO数位发言人多次强调新产品的“美”,OPPO大陆营销业务负责人沈义人表示,Find系列是OPPO对手机产品的不停探索和对未来手机的假设与想象,既不是跑分怪兽也不是堆料旗舰,而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成果与压力

基于对美的理解,OPPO新旗舰的设计“浑然一体”。OPPO Find X采用前后一体、无孔无镜设计,实现了全球最高的93.8%屏占比以及安卓手机最窄的下边框(3.4mm)。

要说最受瞩目的黑科技,应该是其为了隐藏摄像头而首创的双轨潜望结构。据介绍,Find X的双轨潜望结构为马达+螺纹丝杆的结构驱动,拥有30万次耐久测试和跌落保护。

该双轨潜望结构将3D结构光器件、前置摄像头、听筒甚至后置双摄都隐匿起来,因此摄像头变得按照需求自动升降。此举不但解决了目前全面屏手机最为人诟病的“刘海屏”问题,也让整个手机呈现正反无孔的一体外观。

1530323041504073272.jpg

有科技圈资深媒体人对时代财经表示,今天上半年最让人惊艳的手机主要有两款,一款是华为的三摄手机,另一款便是OPPO Find X。在他看来,同质化的手机时代迫切需要“石破天惊”的产品。

但OPPO Find X自动升降摄像头的创新设计最终会否被用户所接纳并成为手机行业的新趋势,仍有待时间验证。

另外,FaceKey 3D结构光技术也是OPPO Find X的主要卖点,实现人脸解锁之余,OPPO通过和蚂蚁金服合作,拿下安卓手机人脸识别支付的首发,实现支付宝人脸识别支付。

有关新旗舰的研发、定价、上市以及预期表现,OPPO向外界传达的始终是“产品为先”的态度。沈义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OPPO Find系列之所以时隔四年才更新,是因为被冠以探索之名的Find系列产品必须有其独一无二的技术;另外,Find系列也不一定会保持稳定的更新,只有当出现了满意的产品才会让它与用户见面;更多的关注是在产品本身,OPPO内部对于OPPO Find X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预期销量。

谈及压力,沈义人认为,市场就像天气,总会有阴晴,不可能强求市场永远在上涨的阶段。究竟有没有打造出让用户怦然心动的产品,才是OPPO所有人的压力。为了打造出这样的产品和品牌体验,压力永远都存在,而不是来自于经营和销量方面。

进军欧洲市场

继过去几年国内手机厂商攻下了印度和东南亚市场后,欧洲市场成了下一个目的地。实际上,最早布局欧洲市场的是华为,小米、OV快步跟上,而在那头等待它们的是三星和苹果。

据调查,欧洲市场每年手机销售规模超过1亿部。对OPPO而言,欧洲是一个有极强吸引力的空白市场。但要拿下这片市场,OPPO将主要面临哪些问题?

Counterpoint研究总监闫占孟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分析称,OPPO是做开放市场起家,它首先还是会做零售市场、开放市场,那么它更多的困难将主要来自运营商渠道,不过它此前也积累了一些开发澳大利亚、新西兰运营商市场的经验。

另一方面,OPPO如何把握欧洲消费者的特点也是一个问题。闫占孟指出,OPPO作为中国品牌虽然在东南亚做得好,但欧洲消费者的习惯是不一样的,对拍照、摄像头等功能要求都不一样,以及欧盟、非欧盟、南欧、北欧的用户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目前,OPPO将其海外业务划分为五大海外市场业务区,包括欧洲区、亚太区、南亚区、东南亚区、中东及非洲区。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17年OPPO市场份额居亚洲市场第一。

OPPO副总裁吴强此前表示,OPPO在欧洲采取的策略是循序渐进、扎实深耕。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四国,是OPPO在欧洲市场的始发点。据悉,为深入了解欧洲当地消费者的切实需求,OPPO将一如既往地组建本地化团队,计划将有超过90%的员工来自欧洲本土。

值得一提的是,OPPO还与兰博基尼汽车合作推出定制款,此举无疑有助于提升OPPO品牌地位,未来OPPO在欧洲市场的表现可拭目以待。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