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一年后 双品牌运营已到尽头?

黄淑妹
2018-05-30 18:00:59
来源: 时代财经
对于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一年后,其双品牌运营战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认为,“双方最终会成为一个平台,这样成本更低。”

被饿了么高调“迎娶”了的百度外卖,“婚后”生活似乎过得并不如意。

在被收购后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其已经历了创始团队出走、城市代理渠道裁撤、区域订单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如今又被曝出裁员消息。

5月29日,北京商报爆料饿了么正以“架构调整”的名义对百度外卖进行裁员。报道称,多位百度外卖现任以及离职员工称,所谓因融合而进行的“架构调整”,实则就是要进行人员压减。

对此,时代财经联系饿了么相关负责人,但对方回应称该消息与事实不符。

随着饿了么对百度外卖架构调整的实施,行业内对其收购百度外卖时所承诺的双品牌运营战略提出新的质疑。

对该战略未来是否还能继续的问题,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持否定看法,他向时代财经分析称,“饿了么与百度外卖最终会成为一个平台,这样成本更低。”

1.jpg

百度外卖内忧加剧

在被饿了么收购之后,百度外卖“内忧”与日俱增。一方面是其业务整合问题,即如何与饿了么进行融合,核心城市代理渠道去留等等;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激烈的外部市场,其如何稳定市场份额。

而从百度外卖的发展来看,其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创始团队相继出走之后,其面临的困境越发明显。

2017年9月8日,百度外卖首席技术官耿艳坤离职,随后,百度外卖副总裁陈青、物流渠道负责人刘润、王军以及董事长巩振兵等相继离职,百度外卖原创始团队基本出局。

对此,陈礼腾认为,“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看重的是百度外卖的技术与高端用户的流量入口。其他部分对于饿了么来说相对不是那么重要。随着平台的不断融合,定会出现人员流动的现象。”

而在业务融合的方面,百度外卖代理市场受饿了么整改“收编”之后,其核心城市代理渠道受限,订单持续下降。

有行业人士透露,今年一月,饿了么曾多次对百度外卖的核心城市渠道代理进行裁员,最终只保留了直营或大区约35名核心城市渠道代理。时隔一个月后,华夏时报爆料称,百度外卖再度裁撤部分城市渠道经理。

内部核心城市渠道被饿了么多次裁撤,外部又遇美团、滴滴等外卖巨头虎视眈眈,如今的百度外卖面临核心团队流失、团队管理难度大、物流配送不及时等问题。并且,其订单量也在逐渐下降,市场占有率减少。

据易观数据显示,2017年1月百度外卖月活跃人数高达2192.3万,而2018年4月其活跃人数仅815.4万。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31日百度外卖月活跃人数图谱呈现持续下滑态势。

11.jpg

对此,陈礼腾认为饿了么与百度外卖的融合过于急躁,据其分析,“饿了么与百度外卖在模式上存在差异,融合并不容易,若不能做到合理的整合,不仅达不到1+1>2的效果,还将适得其反。”

双品牌运营格局将变

在饿了么对百度外卖进行“架构调整”之后,百度外卖的处境变得十分微妙。

早前,饿了么CEO张旭豪曾向媒体表示,饿了么与百度外卖将实施双品牌战略,百度外卖专注于高端市场,饿了么走大众路线,两者形成差异化。

此外,他还声称,饿了么将向百度外卖投入资金、流量、人力等多方面的资源,支持百度外卖做大做强,提升用户体验。

而今,饿了么大幅干预百度外卖的运营,对其管理模式大动干戈,并导致订单量严重下滑。在此背景下,曾被寄以厚望的双品牌计划实则已是岌岌可危。

对此,陈礼腾认为实属正常,他告诉时代财经,“收购初期保持双品牌运营可以避免业务调整带来的损失。但从长远来看,两个平台进行优势互补更有利于发展。饿了么作为主动方,本来就具有话语权,对百度外卖进行调整实属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双品牌战略起初是为了留住百度外卖的创始团队,如今这部分人已流失。此外,饿了么与百度外卖的系统后台正加速融合。一旦此项工作完成,百度外卖或将彻底沦为弃子。

但对于双品牌战略未来是否继续坚持的问题,饿了么相关负责人向时代财经表示,“目前不大方便说,但可以明确的是,百度外卖肯定是饿了么未来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前外卖市场,美团与饿了么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新入场的滴滴外卖也在迎头追赶。

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无锡市美团外卖的使用率达88.0%,饿了么的使用率为80.5%,市场新进入者滴滴外卖的使用率达32.9%。

在美团外卖与滴滴外卖两大企业的围剿下,饿了么与百度外卖之间能否顺利融合的内部问题也将会影响其外部攻击力。从其当前的融合情况来看并不顺利未来进展如何有待考验。可以预料的是,在融合完成之后,曾经的双品牌运营格局也将改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