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缓和 “新冷战”能否避免?

梁励
2018-04-12 22:57:26
来源: 时代财经
自2000年以来美国对中国需求的经济依存度一直稳步上升,其与中国的贸易战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4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宣布了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包括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放宽汽车行业外资限制;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降低汽车进口关税等。

在习近平博鳌讲话后,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美贸易谈判大门还敞开,美国希望平衡两国之间贸易往来。这一言论是否会成为中美贸易战的转折点暂未得知,但目前市场普遍预期,过去数周一直都如火如荼的中美贸易问题将得到放缓。

商务部:美方没有表现出谈判的诚意

针对近期的扩大开放举措,有外国媒体认为是中方对美方的让步,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4月12日在发布会上表示,这种论调完全是在混淆视听。中方宣布的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是在准确判断中国现阶段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为引领新时代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与中美经贸摩擦没有任何关系。

他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的担当。“此次出台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完全是中国的主动开放,让世界各国都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希望美方有些人不要误判形势。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会受到任何外部压力的干扰。我们会按照自己既定的节奏、朝着自己确定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中美贸易摩擦最终是否会走向谈判桌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然而在这个问题上,美方却传递出了较为混乱的信号。

据华尔街见闻报道,白宫首席经济顾问Larry Kudlow在当地时间4月4日曾对福克斯新闻表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将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双方所面临的障碍都会被消除。而在4月11日CNBC的节目上,Kudlow又表示,中国宣布了大量开放举措,但双方的谈判也仍有可能在关税生效后才开始。“接下来将要发生的是,我们会在某个时点谈判。关税可能在那之前就已经生效,也可能没有,我们不必慌张。”

值得注意的是,高峰在会上表示,到目前为止,中美之间在经贸摩擦的问题上,没有进行任何层级的谈判。他还强调,现在不是中方愿不愿意参与谈判的问题,而是美方的行动,根本没有表现出谈判的诚意,“在单方面的胁迫下,中方不可能进行任何谈判。”

新冷战?

毫无疑问,中美贸易摩擦还处于激烈博弈之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倪峰看来,这次的贸易战将会是一个持久战。他在4月8日由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举办的“中美关系的新时代与新动向”研讨会期间告诉时代财经,特朗普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中美贸易不平衡,因为美国现在的经济结构基本以服务业为主,中国基本上还是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是中国向美国出超更多,这个结构是很难改过来的。

“因为无论是摩擦还是贸易战,最终就是要将逆差缩小,而缩小其实是很难的,由于结构原因,所以要将中美贸易整个变成平衡几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慢慢来。”倪峰说。

尽管贸易问题得到了缓解,但仍需避免双方的贸易战演变为冷战。至于中美之间是否会有新冷战,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看来,两国间的贸易战不见得一定能真正打得起来,但是新冷战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迟早问题。

郑永年在上述研讨会上表示,中美两国打不了热战,美国现在主要是想与中国打冷战。“这次贸易战特朗普有两个目标,其中一个是减少贸易依存度,一开始打冷战的话,双方损失太大,所以要减少甚至突破。”

据渣打银行4月2日发布研究报告称,自2000年以来美国对中国需求的经济依存度一直稳步上升,其与中国的贸易战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报告指出,2014年美国对中国需求的经济依存度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0.17%升至0.7%。按中国需求类型分,其中约0.32%的美国需求由消费拉动,0.38%由投资拉动。2015年至2017年间美国对华经济依存度还应进一步上升。而未来几年中国中产阶层的兴起意味着美国及全球经济由中国需求拉动的比例也将持续上升。

“因为是新冷战,对这个’新’我们还没有定义,到底这个新冷战是什么?怎么个新法?现在我们可能要在中美的博弈、斗争、互动中去慢慢摸索出来到底这个新在什么地方?”倪峰说,可能是竞争性更强一点,覆盖的面在各个方面都有。“我觉得可能在目前这个情况下,冷战不打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打,我们也不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见招拆招,一步一步来应对。”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