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蝶变(下):从深圳到雄安,企业的北方总部

徐冰倩
2018-03-30 18:57:42
来源: 时代财经
雄安新区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它不会是任何已有特区发展模式的复制。在这片近乎白纸的土地上,这些企业要为雄安绘制出一张怎样的发展蓝图,无数人翘首以盼。

编者按:去年4月1日,雄安新区“横空出世”,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被纳入雄安新区范围内的容城、雄县、安新三个小县城被推入全国人民的视野中。一年时间过去,雄安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新区建设进展如何?雄安人的心态又有何转变?

3月下旬,时代财经报道组来到雄安新区的核心地带容城县,近距离的观察和记录下了雄安新区这一年来鲜活的故事。

专题片《雄安蝶变|不可错过的未来之城》,编导:时代财经记者 谷霓裳


雄安蝶变(下):从深圳到雄安,企业的北方总部

北京南站、霸州、白沟、白洋淀,这趟时速180公里的动车,抵达白洋淀站。

车站并没有坐落在孙犁笔下那个芦花纷飞芦苇摇曳的白洋淀,而是在距离其十几公里以外的容城县城北。

866065920472500984.jpg

白洋淀高铁站,时代财经记者徐冰倩 摄影。

车站外是大片农田,前往容城市中心的途中,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民房随处可见。容城原本只是白洋淀边上一个安静的小县城,即便毗邻首都,但城市化程度并不高。眼前相对原始的城市风貌,让人想起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深圳。

1980年代至今,深圳从默默无名的小渔村成长为如今中国科技创新优势最突出的经济特区,其生产总值从1980年2.7亿元飞跃至2017年的2.24万亿元,增长了八千多倍。而令深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建设者中,改革开放后引进的企业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

雄安新区是继80年代深圳特区和90年代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国家级新区,也是未来扩大开放的新高地。新区成立后,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众多大型央企如中国石化、中国铁建、中船重工等,和知名科技企业包括互联网行业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的入驻。

在雄安新区的顶层设计中,高新高端企业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这势必会改变以传统服装制造业为主的容城传统产业格局。

随着首批企业陆续入驻,雄安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已在发生改变。

带着深圳基因扎根雄安

虽然与深圳有着相似的起点,但雄安新区的定位与80年代的深圳并不相同。深圳因毗邻香港得改革开放时期港澳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入之利,而毗邻首都的雄安更多的则是依托政策与区位、资源等优势,促进京津冀地区资源的均衡配置。

98393564169064720.jpg

雄安的地理位置,制图:时代财经记者 徐冰倩

据时代财经统计,在首批入驻雄安的48家企业中,深圳企业有13家,占比高达27%,大部分为高端高新企业,其中包括腾讯、万科等知名企业。

来自深圳的光启集团在2017年9月成立了雄安首家军民融合创新平台,着力军民融合方面的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等发展方向。光启集团总裁刘若鹏曾对媒体表示,这个平台还会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领域相结合,服务于雄安的公共安全和智慧城市建设。据悉,未来光启计划在雄安打造“示范一公里路”,主要运用超材料进行铺设。

光启的办公大楼位于“央企一条街”北边,一楼是企业展示区。在进入其中一个展厅时,光启新型发动机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新举起胸前的工牌发射了一道光束,大门随即打开。他向时代财经介绍,这是光子认证技术,结合生物指纹技术用光束代替传统门禁卡,能提高人员出入的安全级别。

展厅中环绕式3D屏幕上播放着光启“云端号”的使用场景——云端号上搭载了高清镜头装置,在空中可以对城市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扫描,倘若发生人群异常聚集,则会发送预警给附近的监测车辆,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

blob.png

云端号上搭载了高清镜头装置在城市上空工作,图片来源:光启

目前光启驻雄安的员工很大一部分是直接从深圳调动过来的,时常需要在雄安和深圳“两边跑”。据李新介绍,“深圳的同事在协助我们推进研究院的各项工作,雄安这边都开始运作了。”

相比于光启在航天、军工等领域深耕,同是来自深圳的达实智能(以下简称“达实”)的主攻方向更“接地气”,主要提供医疗、建筑、交通的智慧化服务,许多达实的项目能直接为雄安的建设所用。例如,深圳的达实总部大厦融入了绿色节能、智能化运维及人机互动等亮点,对于在建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据了解,目前在建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被当地人称作“雄安第一标”,未来会包括“政务中心”、“企业办公周转房”和“雄安集团”自办公区三大部分。这栋地标性建筑也会是各类新技术如人脸识别、GPS定位、二维码溯源等运用的示范区,这与达实的主营业务高度吻合。

此外,达实之前为河北石家庄地铁3号线提供了轨道交通智能化及节能整体解决方案,这一类基于实时大数据库的智能化技术,与雄安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的重点任务也有很高的匹配度。

雄安达实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麟在采访中多次提到了“机会”这个词,他认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目前达实在雄安设立研发创新中心和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其经营方向能与雄安新区的未来规划同频共振。“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企业自身的发展机会,把握雄安新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

无论是光启还是达实,入驻雄安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整合北方资源,建立南北双总部,发挥企业在京津冀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此,光启还在河北保定设立了两个产业基地,为雄安创新成果提供规模化生产。

命运巨轮上的雄安服装业

容城县市中心矗立着一个巨大梭型雕塑,这是当地的地标建筑——容和塔,其外形在当地人看来是个织布的梭子,代表着容城的支柱产业服装业。除了雕塑,容城的马路上还竖有“北方服装名城”的硕大牌坊,这一称呼也是外界对容城的一贯印象。

容城 视觉中国.jpg

容城县中心的巨大梭型雕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截至2017年,容城共有服装企业945家,服装加工户两千余家。全县年产各类服装4.5亿余件(套),在2016年完成生产总值256亿元,几乎家家都有人从事服装行业。

但作为容城支柱产业的服装业,当下正面临着命运即将转向的挑战。

雄安新区在成立之初就已经明确了定位,要打造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如此看来,低附加值的传统服装业似乎与雄安的定位格格不入,这是否意味着容城的支柱产业或将遭遇被抛弃的命运?

马磊是容城本地人,也是本地服装企业静宇制衣的总经理。对于目前雄安服装产业的发展转向,他并没有太多的担心,反而相对乐观。

雄安新区成立后,为推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容城县11家规模服装企业主导成立了雄源服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此带动中小微服装企业共同发展,马磊的静宇制衣就在这11家企业之列。

此时,容城的服装产业站在了十字路口,有因污染超标而被淘汰掉的一批企业,也有的顺应发展趋势,走上了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移的新路子。

据悉,位于雄安西边的涞源和定州,已确定规划建设容城服装智慧新城项目以及雄安·定州雄源服装科技产业园,这两大项目主要是建设智慧厂房、研发中心、物联网仓储物流中心、高端服装展示中心等。项目建成后,容城县规模服装企业和与之配套的加工制造企业均可入驻,容城服装产业转移转型已经“箭在弦上”。

马磊1.jpg

容城当地服装企业负责人马磊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摄影:时代财经记者 谷霓裳

作为容城服装产业的一份子,马磊对于传统服装业如何适应新变化,也已有自己规划。

“打造更新颖的商业模式”是他目前认为转变公司发展思路的关键。马磊表示,之前的生产重心基本放在男装单品上,如今随着雄安新区的成立,外来企业和外来人口增多,想要服务更多样的客群就必须优化产品结构、进行多元化发展。

坐在自家企业的服装展示大厅里,他指了指身后琳琅满目的服装称:“这里有系列化的服装展示,包括女装,还有定制、团体工装的项目等。我希望在雄安固有的文化上添新元素,更好地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

除了对企业商业模式的重新审度,像马磊这样的“土著”企业家更是为雄安未来能够吸纳大量人才资源而兴奋不已,人才的聚集无疑会为他们的企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他在采访中多次强调:“人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基。”雄安新区的成立,给了他更多接触优秀人才的机会。原来为追求高薪而流向北上广深的人才,开始考虑回流到雄安工作。

除了像马磊这样的容城“土著”在带领着自己的企业转型,“新雄安人”深圳光启对于企业未来几年在雄安的工作也有了明确规划。

光启新型发动机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新透露,光启将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优先投入,推动研究院、产业基地、合作项目等在雄安的落地。

目前雄安新区的详细规划尚未出台,但雄安新区的规划框架已基本完成,一些重大基础设置项目也已启动。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表示,新区的规划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组建了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12个国内外顶尖的规划设计团队已对规划框架进行了几十次的修改。

从深圳到浦东再到雄安,中国在发展进程中从来不乏改革的勇气,中国的企业在改革中也从不会缺席。雄安新区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它不会是任何一个特区发展模式的复制。

而在这片近乎白纸的土地上,众多远道而来的企业正与本地企业一起,辛勤地挥洒汗水,将雄安的发展蓝图逐渐呈现为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真实场景。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