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AR:除了游戏没有更好的表现形式

梁志雄
2018-03-30 17:54:53
来源: 时代财经
目前AR面临的问题是,实际上提到AR,我们的所有想象力几乎都局限在了拍照和游戏上,所以看AR Studio的每个项目都觉得乏善可陈。

自苹果去年9月推出增强现实框架ARKit以来,时间已经过去6个月,据市场分析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ARKit相关应用的下载量已经超过1300万次。

数据显示,运用ARKit开发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游戏、工具及生活类,游戏占了AR应用的接近一半,比例为47%。此外,生活应用类的应用,如宜家AR、乐高AR工作室等,也均是热门下载应用。

641 (16).jpg

ARkit应用类型分布

ARKit是由苹果于去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与最新一代苹果手机操作系统iOS 11共同发布,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借助该工具,开发增强现实类应用,在发布会现场,苹果也演示了基于ARKit套件开发的几款增强现实类游戏。

另一方面,谷歌在苹果之后也发布了AR开发工具ARCore,向苹果公司同类产品ARKit发起冲击。但是与苹果只用适配数量不多的iPhone不同,ARCore为了提供与数千种不同手机型号的兼容性,难度上比苹果的ARKit要高。

AR主要表现形式仍为游戏

小米上周在发布会宣布,小米和谷歌达成战略伙伴关系,成为国内首批采用ARCore技术的公司,小米将独家首发AR游戏《The Machines》。

1505358549212096.gif

《The Machines》游戏效果

《The Machines》这款游戏由上海初创团队Directive Games研发,该游戏使用虚幻4引擎渲染,最高可以实时在屏幕上渲染120万个多边形,甚至还加入了4K纹理,在满足硬件要求的情况下能够实现4K画面效果。

《The Machines》最初是对应ARKit平台,目前被谷歌争取移植到了ARcore平台。Directive Games的初创制作人张竹云表示,从手游到VR,再到AR,他们看好AR的发展,“相比起数千元的VR设备,AR用手机即可实现,门槛低了很多。苹果平台的封闭性让开发者便于内容开发。”

1505358568436143.gif

《The Machines》游戏效果

但目前的一个尴尬事实是,AR游戏和AR应用大多只在APP Store海外市场登陆,《The Machine》时隔半年后才由小米首先引进,而当时火爆全球的《精灵宝可梦》在国内也看不见身影。

大批用户呼吁《精灵宝可梦》引进的时候,2017年1月,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旗下的游戏产业网公布了总局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表示“从境外消费实践和若干案例看,此类型游戏在运营中也存在较大社会风险,例如:对地理信息安全的威胁、对社会交通安全和消费者人身安全的威胁等等。故建议国内游戏企业在研发、引进、运营此类型游戏时审慎考虑。”

从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性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考量无疑是有利的,但这也给国内AR游戏的研发增加了难度。

事实上,《The Machine》的Directive Games团队,无疑展示了国人游戏团队目前拥有全球前列的开发实力,而去年年底,另一款名为《悠梦》的国产AR游戏也亮相,由开发了《阴阳师》的网易游戏盘古团队开发。

59ccc00fa6936.jpg

《悠梦》AR解谜界面

此前《阴阳师》已推出过AR现世召唤的新玩法,这只是网易在AR领域的小试牛刀。《悠梦》最终呈现的类型是解谜类游戏,这区别于市面上绝大多数AR游戏类型。

盘古团队的制作人表示,像《The Machine》这样的RTS(即时战略)游戏,在AR环境下的体验并不能给玩家带来比PC端、手机端更好的游戏体验,做解谜游戏相对能呈现更好的体验,甚至好于传统的解谜手机游戏,如《纪念碑谷》等。

AR的进化方向

根据Sensor Tower的数据,除了AR游戏之外,AR自拍类应用、生活应用类的应用,尽管下载量仍可观,但重复打开频率过低,显示了用户的新鲜感容易退却。此前Facebook的扎克伯格就曾提到目前AR在技术应用上的巨大问题:“实际上提到AR,我们的所有想象力几乎都局限在了拍照和游戏上,所以看AR Studio的每个项目都觉得乏善可陈。”

早在2013年,很多人还不知道AR为何物时,宜家就推出了一款互动产品目录,打开摄像头就能看到家具在自己家中的样子。

5994ebbfe3faa7.49865309.png

宜家AR应用

到现在为止,很多AR应用都能灵活使用虚拟空间设计的功能,但现在AR应用到最多的技术就是LSB(位置服务)、图像识别(其中大部分还是简单的人脸定点识别)和边缘融合。在本质上,这几种技术最多能做到图像和图像的简单结合。

要进行AR技术的进一步进化,就要倚仗SLAM——深度传感器,是让摄像头进化为“眼睛”的重要一步。

早在四五年前,各大厂商就开始着手收购深度传感器公司或自行研发,一直致力于如何减少传感器功耗和体积。比如苹果就在2013收购了以色列传感器公司PrimeSense,同年,谷歌也为深度传感器项目“Project Tango”立项,意图利用传感器和摄像头对室内进行3D建模。

timg (12).jpg

谷歌Project Tango测试项目

有了SLAM,AR将不再需要LBS和识别图片,也能实现对周围3D环境的理解构建。

现在对SLAM+AR用得最纯熟的当属HoloLens,随着头显方向的移动,AR视觉效果会相应出现,甚至在一些demo中,HoloLens还能根据特征改变环境。

关于SLAM,最简单的例子是科幻电影中常见的场景之一,主角一个开关就显示出所在地洞、太空船的虚拟3D场景地图,这当然是基于SLAM的高级展示方式,但是未来AR技术肯定会朝着这一方向进发。

但是基于SLAM上的AR想要实现效果,需要更精确的传感器、更大的计算量,这也是HoloLens为何是一副沉重的头盔设备。因此SLAM未来要置入到手机、平板设备中,毫无疑问元器件的体积减小比技术的进步还要迫切。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