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补血”新品种开闸,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将来袭

罗耿城
2018-03-04 13:26:17
来源: 时代财经
据时代财经了解,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并非新鲜事物,此前早已有之,但发行数量屈指可数。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央行公告发布之后,包含转股条款的二级资本债将会很快面世。

在当前金融去杠杆和资本监管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被戴上了“紧箍咒”,其资本补充压力有所增大。央行日前发布了2018年第3号公告,打开了银行新型“补血”工具闸门,并对银行发行债券补充资本行为进行规范。

时代财经注意到,该公告中有两点内容颇受关注:一是明确了资本补充债券可以在触发事件发生时实施减记,也可以实施转股;二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具有创新损失吸收机制或触发时间的新型资本补充债券。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市场上发行的以二级资本债为代表的资本补充债券,通常为减记型,而不是转股型。兴业研究分析师何帆指出,央行打开了新型资本补充工具闸门,此次央行公告发布之后,包含转股条款的二级资本债将会很快面世。

VCG11498002560.jpg

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将来袭

据时代财经了解,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并非新鲜事物,此前早已有之,但发行数量屈指可数。我国第一笔附有转股条款的二级资本债券可以追溯至2016年8月,嘉兴银行发行8亿元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发行期限为10年。不过,此后转股型二级资本债逐渐淡出投资者视野。

业内人士表示,该类债券的发行,此前通常面临着不少监管限制,因为需要打通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债券发行的障碍,以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

而二级资本债含有减记或转股条款早有要求。在银监会2012年出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核心一级资本工具、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和二级资本工具的合格标准均有明确规定。其中,二级资本工具要求“必须含有减记或转股的条款,当触发事件发生时,该资本工具能立即减记或者转为普通股”。

不过,国内市场上发行的以二级资本债为代表的资本补充债券,通常为减记型,而不是转股型。此次央行公告中,进一步明确了“资本补充债券可以在触发事件发生时实施减记,也可以实施转股”。

“央行打开了新型资本补充工具闸门”,何帆表示,此次央行公告发布之后,包含转股条款的二级资本债将会很快面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央行公告也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具有创新损失吸收机制或触发时间的新型资本补充债券,且明确银行可探索发行提高总损失吸收能力的债券。

对此,民生证券分析师李峰指出,此举是为了鼓励产品创新,“之前关于二级资本工具的规定主要专注于提高巴塞尔协议中的资本充足率,而提高总损失吸收能力是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提出的最新风险指标,因而央行发布公告鼓励发债提高总损失吸收能力,在情理之中”。

同时,这也是一次与国际接轨的制度更新。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王剑分析道,“这次央行发布的公告,为符合条件的资本债券的发行铺平了道路。因此,可以说这是一次与国际接轨的制度更新,丰富了资本债券品种,完善了资本充足渠道。”

资本补充压力增大

2018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监管新规将业务规模的上限与净资本挂钩,实际上提高了在一定规模下银行的资本要求。比如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存量非标必须要入表,这将需要消耗更多资本金。

从资本充足率的考核来看,2018年也是银行资本考核的“落地”年。根据银监会安排,到2018年底,各家银行需达到《巴塞尔协议III》的资本要求,即系统性重要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要分别达到8.5%、9.5%和11.5%,非系统性重要银行则要分别达到7.5%、8.5%和10.5%。

业内人士表示,在金融严监管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力促去杠杆、去通道,资本监管的要求也随之强化,资本补充压力有所增大。目前,国内资本补充工具相对有限,大致分为:定增、配股、可转债转股(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发行优先股(可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债(可补充二级资本)。

在兴业研究分析师郭益忻看来,二级资本债是补充二级资本相对有效、使用较为普遍的手段。同时,对于非上市、资本补充渠道相对有限的中小银行而言,二级资本债是重要“补血”渠道之一。

图表:历年二级资本债发行情况 数据来源:兴业研究

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呈现翻倍式增长,发行规模高达4804亿元,同比增长111.31%。

展望未来,郭益忻表示,对于银行而言,需排摸各层次资本充足水平,在核心一级、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合意的前提下,必须尽快启动及推进二级资本债发行进程,以把握目前发行成本相对可控的窗口。

民生证券分析师李峰则表示,央行此次公告不会引起中小银行发债潮,而四大行或有发债需求,但不会摊薄权益,也不会降低普通股的经营杠杆。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龙湖集团“造血能力”强劲:经营性业务优化盈利结构,有息负债降154亿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打造新窗口!银联助力广州首个优化支付服务示范区落地白云机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