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房企,麦当劳五年要进入300城

陈远枝
2018-01-24 11:43:44
来源: 时代财经
1月19日,麦当劳与融创中国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融创将会为麦当劳优先提供门店选址,麦当劳的扩张速度再次加快。门店下沉是麦当劳扩张重点,未来的竞争也将会在三四线城市打响。

麦当劳中国被中信股份收购后,跟房地产商走得越来越近。

1月19日,麦当劳中国与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融创”),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表示:“麦当劳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将进入历史性的快速发展期,未来五年将新增2000家餐厅。开设新餐厅的速度将从2017年每年约250家逐步提升至2022年每年约500家。要达成上述发展目标,与在全国范围内握有大量土地资源和精品项目的房企合作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融创不是麦当劳牵手的第一家房地产商。自去年8月麦当劳与中信股份完成业务交割后,新麦当劳已经与恒大、碧桂园和中海等地产商签署了协议。

麦当劳自1990年入华至今28年,目前国内门店数量超过2500多家,如今依托房企走社区化路线加速门店扩张,下沉三四线城市。

“中国居民在休闲和餐饮方面的消费将持续增加,而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潜力尤为巨大。”麦当劳中国公关部副总裁许颖婷向时代财经表示:“未来五年,除了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我们还会进入300个新的城市。”

社区化扩张

快餐店选址决定着门店的存亡,需要考虑到客流和成本等诸多重要因素。当下,麦当劳已不再局限一线城市的广场、商场等繁荣商圈,更多借助楼房商业配套布局至社区,扩张逐渐社区化。

广州萝岗某社区住户刘太太去年买了房,她告诉时代财经:“萝岗远离广州市中心,踩盘时候竟然在萝岗一个大型楼盘门口看到一家‘M记’(广东人对麦当劳的称呼),让我眼前一亮。”

像萝岗这样的一线城市边缘地带或三四线城市,其外卖网络并不发达,社区门店能够为居民提供了就餐便利。社区消费者的人群流量虽无法与繁荣商圈比较,但其重要性在于社区群体的固定。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指出:“与房企合作,麦当劳能够深入社区,整体商业租金会降低,门店密集度更高,整个服务半径缩小,服务精细化。从餐饮行业的特性来看,这是到位的。”

这样的合作,对于麦当劳和房企来说是双赢的。据了解,中信股份是中海地产的第二大股东,麦当劳中国自身就有着地产商背景,中信也就成为了架接房企的中间人。去年8、9月份,麦当劳连续与恒大、碧桂园和中海地产签订了类似协议。

对房企而言,借助麦当劳的品牌力,能够借机盘活手中的房产资源。麦当劳的进入,完善了房企项目的社区配套设施,并且以麦当劳的国际品牌效应,达到引流效果。社区拥有一家麦当劳,对房产项目也是不错的卖点。

本土化竞争

t01a855e98cefea6f9b.jpg

提到麦当劳,消费者自然联想到肯德基。1990年,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比肯德基晚了三年。

两者在策略上也有所不同,肯德基选择快速扩张,迎合中国市场,而麦当劳则坚持全球化管理,门店直营模式,扩张速度较为缓慢。

据百胜中国第三季度财报统计,肯德基门店超过5000家。肯德基在中国的门店数量约是麦当劳的两倍,但全球门店数量后者远远超过前者。

要提高中国市场的竞争力,门店扩张成为了麦当劳必然选择。而早在2003年,麦当劳就开始了在中国进行特许经营的试点,但过程并不顺利。据悉,在中信接手前,进程还不到20%。

按照去年8月份麦当劳公布的“愿景2022”计划,未来5年门店新增2000家,开店速度达到1天1家。依托中信推动麦当劳与房企的合作,预计2022年,麦当劳45%的门店将位于三四线城市,并且超过75%的门店将提供外送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洋快餐近年热度下降,两者都面临着本土化的挑战。

肯德基的本土化走得比较早。在菜品上,肯德基早在2002年就陆续推出了海鲜蛋花粥、油条、烧饼、盖浇饭等中式食物,以适应中国本土口味。去年百胜中国从百胜餐饮拆分,引入蚂蚁金服等本土投资者,拥抱中国资本。

麦当劳过去在中国采用严格的全球化模式,新品需要与总部保持一致,因此本土化的进程相对缓慢,而如今也开始提速。去年10月,麦当劳改名“金拱门”刷遍了网络,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麦当劳本土化的加速。时至今日,麦当劳中国在菜品、供应链上拥有相对自主性,在菜单上也加入了粥、馒头和定胜糕等中式餐饮。

如今,麦当劳与中信完成业务交割后,不完全是舶来品,已经拥有国企属性,管理权的更替使其更加深度本土化。

朱丹蓬告诉时代财经:“公司‘单飞’后,财务独立核算、独立评估,利润、业绩都是单列,所以麦当劳的自主性和决断力将加强,对局部市场能够进行更好把握。”

麦当劳和肯德基新一轮较量未分胜负,长期的战略布局将会是关键。麦当劳中国公关部副总裁许颖婷对时代财经表示:“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