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作“带头大哥”,与周边协同共建“环深”一带

柳军
2017-11-06 10:33:00
来源: 时代财经
10月31日,深圳公布《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的编制思路,深圳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将遵循“推进精明增长,引导城市转型”的基本思路,实现区域、生态、创新、空间、治理五大方面的转型。

同时,新的规划思路提出,在区域方面将从“功能外溢”转向“协同共建”。深圳将参照国际大都市经验,在距离市中心半径50公里范围内配置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所应有的资源,与当地协同共建。

“对深圳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对时代财经说,“深圳土地不够用了,拓疆不可能,但通过行政调整,通过协同共建的方式,为深圳可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新规划可缓解用地紧张

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深圳土地资源最少、人口密度最大。深圳土地面积为1990平方公里,相比之下,16800平方公里的北京大约是深圳的8倍;上海6300公里,是深圳的3倍;广州7300公里大致是深圳的3.6倍。

对深圳来说,每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配套功能置换,土地资源一直是制约深圳的瓶颈。也因为如此,每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中预测的人口和土地,总是超标或透支。

例如,1996年制定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预测,到2010年深圳常住人口为4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80平方千米。实际上,到2010年时,深圳常住人口为1037万,城市建成区面积已经达到830.01平方公里。

2010年,国务院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批复中指出,到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1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90平方公里以内。实际情况是,到了2015年,深圳常住人口已经是1137万人,到2020年的建设用地指标已经用完,并且全市城市建设用地已经超过市域陆地面积的46%。

由于深圳将占全市陆地面积50%的土地纳入基本生态控制线,这意味着,深圳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已经饱和,通过“增量规划”向外扩张的空间很小。

微信图片_20171103171010.png

在四大一线城市中,深圳的人口密度最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新一轮城市规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深圳用地紧张的问题。按照新的规划思路,深圳将优化存量用地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改善城中村面貌,提升旧工业区效益,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

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对时代财经表示,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确实可以通过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来解决,具体包括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立体化集约化的空间开发、存量用地的挖潜提质增效(三旧改造、城市更新)等。

“协同共建”成标志性做法

和深圳以往的城市总体规划相比,本次规划思路特别提到,在区域合作方面,深圳提出从被动的功能外溢转向更积极的协同共建。

“这是一个标志性做法。”马向明表示,深圳有全国最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和公共服务,这导致相关产业不愿外溢到周边地区。现在通过协同共建,用深圳市区的标准去建设周边地区的公共服务,实际上就是深圳企业疏散出去的一种调整方式。

多位专家认为,在协同共建方面,深圳可借鉴的例子是英国伦敦。

伦敦曾经因为人口大规模增长而出现住房短缺、公共设施匮乏等问题。随后,伦敦出台新的城市规划,围绕市区建立了一条占地51万公顷的绿带,绿带以内多是文化创意、科技、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而第二产业多分散到周边的小城镇。

伦敦城市规划的独到之处在于,周边城镇的外围产业可以受到中心城区服务业的辐射,从外围地区可以很便捷的直达中心城区,使得整个城市的功能连成一体。

马向明认为,如果按照伦敦的经验,松山湖地区的轨道要便捷的直达深圳市中心,深圳的公共服务要覆盖到松山湖,而不是丢给东莞。此外,本次规划思路提到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深圳的特别功能服务区,将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合作典范,从这个角度看,深汕合作区将是深圳探索伦敦经验的一个转变和代表。

海洋属性将加强

在未来的总体规划中,深圳的城市定位很可能会发生变化。

此前,国务院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的批复中,将深圳的定位从原来的华南地区中心城市,变更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后来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深圳又被确立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里,深圳被确定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根据10月31日《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编制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的消息,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将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承担国家和区域责任。未来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新贡献。

这意味着,在新一轮规划中深圳或将被赋予更多综合性功能,且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不过就目前现有的城市和产业格局来看,深圳在国际社区、孕育创新的软硬环境、保障低成本创新空间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且新的城市定位对中心城区的用地功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调整的地方还有很多。

马向明以全球海洋中心的定位举例说,深圳最早的规划依托香港关口而形成,不论交通还是CBD,都是为对接香港,这些地方和海洋还有一定距离。“虽然现在前海面向大湾区,发展势头不错,但珠江口海岸线一带还是一条沿江高速,以交通性、生产性为主,未来,这里应该转型成一条富有魅力的海岸线,这样城市品质提高了,才可以称得上是海洋城市。

“伦敦原来是世界大港,后来港口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原来的港口变成了金融区。”他认为,目前深圳的西海岸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