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人物 | 震惊吗?那个曾让人们“震惊”不断的UC创始人离职了!

综合
2017-08-23 16:43:06
来源: 时代财经
8月22日,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在内部信中确认,UC联合创始人何小鹏将从UC“荣退”,并“开启自己新的一段追梦之旅”。

8月22日是UC13周年的纪念日,当天,作为UC创业时期的“班长”,阿里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发出了一封内部邮件。俞永福在邮件中回顾了UC创业历程,宣布 “我们的兄弟小鹏将从UC荣退,开启自己新的一段追梦之旅”。

之后,何小鹏也在其个人微博发文宣布卸任:“创业一轮回,苦辣酸甜咸,开心归来还是少年!感谢所有,祝福UC,多谢用户。新轮回,是终点,也是起点,颠覆自己,享受出发。”

C5ACD9C286B7416DAE9A728FB8254AAB.png

为何何小鹏要离开阿里巴巴,脱离舒适区重新出发?何小鹏说,离开阿里和UC,首先要达成对自己定下的目标和责任,其次要追寻下一段什么样的道路。

在中国有非常多互联网和科技行业成功的企业家和个人,有人选择再创业,有人选择做投资,有人选择退休,也有人有很多不一样的选择,也很棒。

何小鹏的想法是,要挑战一下自己,做一些更深刻改变社会和生活的事情,并且能发挥在产品层的优势,这是他最开始思考的原点。

思考第二个维度是,传统信息互联网,娱乐互联网和基于电商模式,已非常难有机会创造巨大的改变,现有公司会持续探索。但在互联网+制造+人工智能会有巨大想象力和改变力。

“我们这一群人真的非常感恩这个社会,我们创造了一些别人创造不了的财富和成就,我们下一次努力的是去做一些绝大多数人很难做的事,或者对创业行业很困难的事情。”

201406114431402474189179.png

UC是中国创立最早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之一,特别是2004年的广州,围绕手机创业几乎是一个全新的事情。

UC的基因一部分来自亚信,后者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不过UC的主创员工,则在亚信互联网基因外又多了几分“大家庭”式的亲密,因为在与总部相隔千里的“亚信广州办”,这里的员工以大家庭的方式相处相称。

2004年,亚信广州办的工程师何小鹏和技术男梁捷决定离职创业,最初的创业方向是打造一款手机上的邮箱,但无心插柳柳成荫,附带产品移动浏览器意外火了。于是这家名为UC优视的公司,开始瞄准移动浏览器发力。

然而,意外而至的火爆也让这家初创公司尴尬了一把,突然增加的流量对服务器是个极大的考验,新增加的人手也让公司财务捉襟见肘,创始人何小鹏不得不向当时同在广州的网易创始人丁磊求救。

2004年,正是丁磊风光无限的时候,这位互联网新贵,另一个新晋身份是中国首富。丁磊在两个方面向何小鹏施以援手:一是提供了80万的借款,二是出借了网易的服务器。

80万在当时并非一笔小数目,如果以天使投资计,丁磊日后将在UC项目上收获百倍以上的回报,然而在当时,这单纯只是一笔个人借款,这与当时大环境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看法息息相关。

作为当时互联网世界里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丁磊对于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向的判断代表了当时不少人的看法。由于在SP分发业务上的进展不顺,这位网易创始人并不看好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因此在UC创业缺钱时,丁磊的方式是施以援手慷慨借钱,却未借机入股。

据UC创始员工回忆,当时公司还在居民楼里创业,除了一开始何小鹏筹集的30万元,公司再无账面现金,如果不是何小鹏向丁磊筹借来80万,公司很可能因为断炊而关张。

在创业的第一年,UC度过了第一次因财务引起的危机,虽然缺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但却为另一段因缘际会提供了前提。

158950034_550x500.jpg

借款缓解了财务危机,但公司资金链问题并未就此得到解决,靠业务营收还不到时候,最好的办法是融资发展。

为此,何小鹏和梁捷从广州奔赴北京,一切进展不错,项目很快得到了联想投资副总裁俞永福的认可,并将UC项目提交到了投资委员会的投票桌上,然而在这轮民主决策中,结果并非UC所望。

不过也有意外收获,在融资过程中,何小鹏和梁捷发现俞永福是不错的合伙人选,除了兴趣相投,何小鹏还认为俞永福在某些方面比两人都强,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于是说服俞永福加入UC,任职CEO。

具体何小鹏和梁捷说了什么,俞永福又如何做出的决定,现如今早已不能求得准确记忆,然而在结果上,这成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何小鹏梁捷有容人之量,俞永福放弃百万年薪南下创业。

在此之前,抑或至此以后,创业合伙人分崩离析的案例不胜枚举,甚至对簿公堂断臂成敌的也不在少数,然而如UC创业合伙人一样,人至而事业成,事业成而人仍在的,少之又少。

UC创业12周年之际,何小鹏为此总结了经验,这位UC总裁坦承了当时的想法:“我觉得我当时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100的情况下,你获得的一点点都是很多,如果在零的情况下,有再多也都是输。这是从纯财务数据、游戏的角度来看。第二,我认为人的时间是有限,很多人追求一种控制型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有可能很大、有可能很小,如果真的有机会做到大的公司,一定是有多个不同的人,而且比你强很多的人,大部分人会这样说,但是一般抓不住,就是凭什么跟你玩,因为他们不会看上,或者他们完全是以控制角度。”

何小鹏还总结道:“所以我觉得,跟你强很多的人一起去共同努力,对于你自己和公司都是巨大的价值。另外,他们不离开,他们一起去拼搏,关键在于让自己不断学习进步,不被他们抛下。针对自己来说,有两个事情一定要做对,第一,是要把心态做好,把他们真正的作为创业合作伙伴,去相信他们;第二,很好的沟通,我觉得非常重要。”

实际上,俞永福也在当时用行动回报了何小鹏的惺惺相惜。一方面,他到广州后迅速表明了安家心态——虽然家和公司距离很近,但还是买了一辆车,让同事看到自己的决心。另一方面是迅速融入并践行UC的大家庭文化:公司内直呼其名,不准称“总”。

工程师Max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当时自己向刚来的俞永福写邮件汇报工作,但这封邮件遭到了驳回重写,俞永福在回信中写道:不能称“总”,叫我永福。

后来,当UC建立的“大学五年级”文化成为制度,这位前联想投资副总裁,才又在名字前加了“班长”,而所有内部的决定,正文往往以“班委会一致决定”开头,用“班长永福”落款。

微信图片_20170823162228.jpg

此后,何小鹏的容人之量又得到了进一步回报。俞永福加入后,又为UC带来了日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是天使投资人雷军,他后来还是UC董事长。另一个人是朱顺炎,他后来帮助UC在市场营销上打开局面,现在则成了阿里妈妈总裁。

2006年,投资出身的俞永福加入后,UC融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解决,当时因为金山上市后身家数亿的雷军,决定向UC投资200万元,并且还带来了合投的资本,共计向UC注资400万元。

雷军投资后,给UC的最深远的建议便是砍掉当时的现金奶牛——B端业务,全面发力C端用户市场。

实际上,当时的UC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温饱之忧,通过和运营商合作,一个项目就有几千万的收入,但雷军和俞永福都很坚决,认为这对UC未来而言,不是一个“专注、极致、快”的方向,UC如果希望在用户服务和商业模式上获得更大的成功,必须全面发力C端用户市场。

10年后,何小鹏告诉新浪科技,那一次对他个人而言意义深远,在创业抉择的舍与得中,他完成了一次重要转型。

“那个时候在现实的诱惑,以及曾经的历史投入下,你想放弃这个事情,真的舍,就是巨大的舍,后来因为舍,也只拿到了一期项目不多的钱。”何小鹏说。

他还认为这考验到创业者的坚持和敢赌,“我觉得今天能得到一个更大的市场,所以我们一天的收入比当时一年的合同都大。当时的情况是我们觉得雷总的眼光是绝对正确,就做了这样的调整。所以创业者有时候要坚持,有时候也要敢赌。我当时就赌,我觉得他们讲的是对的。2007、2008年我们可能还觉得那个舍可能有点惋惜,但到了2009、2010年就完全不这样想了,甚至还觉得当时舍得不够痛快。”

另一个敢赌的案例发生在收购武汉迅彩的决策中,当时进入UC不到一年的俞永福认为公司需要引入迅彩创始人朱顺炎,理由是缺乏市场营销方面的合伙人,但这个决议一开始并未在董事会上获得通过。后来据公开报道称,俞永福为此在董事会上拿出自己的股份作为对赌,这才顺利引入了朱顺炎。

此后的情况证明了俞永福的前瞻性,朱顺炎加入后,通过渠道资源置换的方式,实现了UC浏览器绝对的市场占有率,而且本身并未花费额外的资金。有趣的是,几年后虽然那些资源置换的Wap站相继烟飞灰灭,但UC浏览器却早已通过借桥过路,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

one_20140611165958140.jpg

2016年,进入阿里体系后,UC早已度过了时刻关乎生死的时刻,但如何保持创业精神却成了新问题。

在被阿里巴巴收购的案例中,UC团队绝对是一个例外,UC团队很稳定,且俞永福成阿里大文娱CEO、何小鹏成阿里大文娱集团新移动事业群总裁、朱顺炎成为了UC的COO。

与之相对比的是,高德、优酷土豆、豌豆荚、天天动听,很多公司是被阿里收购后,高层经历大幅调整,只有UC不仅保持着壮大,还成功收编了优酷土豆、高德、阿里影业这些企业。

在阿里巴巴合并UC之前,何小鹏也很担心,因为中国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在大型合并中很成功,包括在前一年刚刚创纪录的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

当时何小鹏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什么要合并成功,什么叫未来能对得起阿里巴巴,对得起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

何小鹏后来和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前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都说过类似的一句话,UC要做到年收入100亿,公司战略清晰,公司团队稳健。

对于俞永福和何小鹏来说,从未来看,UC与高德、优酷土豆、豌豆荚的整合都是成功的。

阿里巴巴对于何小鹏有不一样的意义,他认为,阿里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一个人最好能在一家大的平台上有操刀实践机会。“非常开心阿里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也在里面不断学习。”

“我们看到阿里的战略和梦想的高度,在梦想实施过程中进行分解和变化 很多企业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阿里在公司治理、传承、价值观和HR方法论方面有很多值得中型规模的公司学习的地方。”

何小鹏说,一个好的产品固然很好,但随着规模不断做大,也需要思考商业的模式,阿里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棒,中国无人能超。

201404151402057d7f2.jpg

作为一个创业者,一个管理层,何小鹏在不同阶段也有不一样的理解,每个阶段是每个解读不一样的创业。这种创业可以是窄义的,也可以是广义的,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何小鹏说,当创业的员工数达到500人的时候,会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创业者需要像一个家长、班长一样,帮助员工实现他们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意义,这种责任感会非常强。

何小鹏的感悟是,当企业越做越大,当环境越来越变化情况下,会越来深刻体会到赢在格局,输在细节的过程,会不断焦虑,会想下一个局怎么去布局,实施,会收获很多不一样的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何小鹏的思想进行了升华,再去追逐下一个更庞大的梦想。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