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逢源:不一样的印度

2010-12-21 16:13:34
来源: 时代周报
对于印度理应引起中国知识界和民间的重视,这个因地缘位置屡遭不幸的国家,正在利用它独特的地理、文化及历史谋求成为地区和世界大国。

“世界上有足够的空间供中印同时发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一席话反映了中国高层对于印度地位的认识。

对于印度,理应引起中国知识界和民间的重视。

这个因地缘位置屡遭不幸的国家,正在利用它独特的地理、文化以及历史谋求成为地区和世界大国。

本报记者 张子宇 发自广州

尽管印度奇特的次大陆造型导致其在历史上遭受了无数次入侵—从蒙荒时代的雅利安人到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人,但在印度国力日强的今天,它的地缘位置成了独特优势—南可进非洲,北可上中亚,东可入东南亚,西可连中东。

地缘上四方均可逢源的印度,外交上迎来了四处逢源的好时期。

10月25日,印度总理辛格访问日本,带回了一份经济连带合作协议,两国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撤销94%的贸易关税。印度目前已超过中国,成为日本直接投资的最大接受国。

一周以后,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将访问这个世界第二大发展中国家。“我们将印度视为东亚大国。”美国方面表示。

而俄罗斯目前则是印度最大的军备供应国,两国素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逢源外交回归

“印度外交一直以来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为此,可以在冷战时期东西逢源,与美、苏两大阵营保持相对良好的关系。迄今为止,仍无迹象表明该国已放弃这个政策。”中山大学亚太研究所讲师、印度德里大学访问学者黄迎虹博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

1998年核试验,是印度外交的低点。当时执意试验了原子弹的印度被西方集体制裁,而日本同样是制裁国的一员。到了今年8月,时任日本外长的冈田克也却在德里和印度政府商讨一揽子原子能合作计划。

2010年,印度已超过中国,成为日本直接投资的最大接受国。日印关系仍有很大潜力可挖。双方视对方为传统对自己友好的国家,目前日本还只是印度第六大投资国,印度每年留日学生不超过1000人,远低于其他东亚和东南亚国家。

[page]除了日印关系,奥巴马的访问也将极大改善美印关系。[/page]

除了日印关系,奥巴马的访问也将极大改善美印关系。

美印关系在克林顿、布什和奥巴马任内出现了“指数级”转变。布什视“一个民主印度为制衡中国的重要工具”,2005年的《美印民用核能协定》是这个政策的高峰,但是之后的美印关系却没有真正实现突破。美国不满印度拒绝进一步开放市场,印度则不满于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

2010年,奥巴马访华期间认为中国可以在南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时让印度政坛为之大为惊恐。预计这次奥巴马访印将足以安慰印度,并诱使印度进一步介入亚太事务,希望印度在东亚峰会等亚洲地区论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印度目前的外交方向是开拓‘疆域’,‘向东看’。向东不仅是东南亚,也包括东亚。可以预计,印度将会继续加大对东南亚事务的介入。而在东亚峰会里,和中国的各种博弈也是不可避免。”北京大学南亚系系主任姜景奎教授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尽管外界预计印度不会加入美国的防御同盟,但它已经成为美国最频繁的军事演习合作伙伴—两国在过去8年里进行了50次军演。

除了印日、印美蜜月期外,印度和俄罗斯及其他亚非拉国家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

印俄关系依然以传统的武器买卖为主打。2010年3月12日,普京的12小时闪电访问德里取得了5项重大合作,包括合作修建17座核电站,合作开发第五代战机和大量购买俄制武器的协定。印度是目前全球第二大武器进口国,也是俄罗斯武器的最大买主,这种传统的防卫合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看不到重大变化的可能。

“俄罗斯一直与印度保持良好关系,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印-苏’对抗‘美-中-巴’的说法。”黄迎虹称。

印度在投资以及价值观上受到非洲和拉美新兴国家的欢迎。民族主义色彩较重的国家视印度为不同于西方阵营的新兴第三世界国家,而面对较亲近西方阵营的国家,“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又成了有力的招牌。

三家印度公司联合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Vale)正在莫桑比克勘探煤矿—据信这是自上世纪60年代初以来发现的最大煤矿,印度的制药企业在非洲也生意兴隆。

获益地缘优势

印度国父尼赫鲁在其著作《印度的发现》中写到:印度不能只做二等国家,一定要成为世界的领导者,否则宁可消失。

成为大国,这是印度一直以来的外交定位。无论是独立初期的联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抗西方,到后来的倾向苏联对抗美中,到现在的被西方抬着的“中国竞争者”,印度的外交定位和思维中都没有脱离“大国”一词。

“从尼赫鲁开始,印度就要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国,无论是经济、国防还是外交实力。目前在世界各国中发展速度唯一有可能赶超中国的也只有印度。印度实行的是大国策略,这并不是只和大国建立关系,而是用一种大国的姿态去介入国际事务,这个政策是由尼赫鲁制定的。”姜景奎表示。

从具体的角度着手,黄迎虹认为印度制定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有三点:一是塑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保障本国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二是保持在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三是在亚洲地区保持某种均势。

印度目前在国际政治环境中享受的优势,使得外界对于印度的未来感到乐观—这种乐观在印度自己的声音中又被放大。印度经常制定雄心勃勃的计划,并且总是和中国做着比较。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政治系副教授Lawrence Saez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认为印度不应过于乐观:“印度的国力,在过去5年增加得很快,但即使如此,印度依然会受到经济、军事和能源方面的一系列制约。现在对印度的未来地位定位为时尚早,它会成为一个重要角色,但仅仅是重要角色中的一员,必须在其伙伴的帮助下才能发挥作用。”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和印度的竞争,很难是一场零和博弈,更多的只是一种综合国力下的“软角力”。

“印度不可能让中国成为亚洲唯一的强国,如果亚洲的强国是两个,那就是中、印;如果是三个,那就是中、印、日。”姜景奎说。


“缓慢”印度另一面

尽管贫穷,但印度仍有许多闪光点值得关注。

“中国应该向印度学习什么?”

英国爱丁堡大学社会学博士Hugo Gorringe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对这个问题表示“惶恐”。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Saez喃喃说道:“中国已经开始向外国出口汽车了,印度却依然没有做好接受从中国来的低附加值生产的准备。”

但是所有接受采访的专家都表示,印度是个潜力远没有被充分发掘的国度。

“中国有一项弱点,中国的社会紧张是我们所关注的。印度需要向中国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在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的公民社会方面,印度值得中国借鉴。”Saez说。

印度有着比中国更加复杂的民族构成和宗教信仰系统,还经历了印巴分治的重大混乱,但其在独立后却保持了国家的完整而没有陷入大的内乱和动荡。

“印度有效地建立起一种不同阶级、种族和信仰群体的对话机制。这种机制对印度是一种润滑剂。”Gorringe表示。

社会比较和谐,气氛较为宽松,是大部分人提及印度时喜欢称赞的地方。

“印度不那么冒进或者说急功近利,诚然印度需要在建设中学习中国的高效,但中国有时需要学习一点印度的‘缓慢’。”北京大学教授姜景奎表示。

当中国即将面临人口红利消失的“刘易斯拐点”时,世界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聚焦到了印度身上。在这种情况下,轻视它并非一种可取的态度。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所的黄迎虹博士称,国内当前对印度存在轻视的倾向,不值得提倡。

“印度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存、对社会多元的容忍和尊重、媒体的开放与自由、对法治的重视、印度高等教育的水平以及学术界的自律、印度软件业的领先,都值得关注。”黄迎虹表示,“正如印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所言,‘对于印度与中国,我们更应关注两者应该相互学习什么,而不是谁超越谁’。”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1天6只基金发清盘预警!年内超100只基金陷清盘危机,权益类成“重灾区”
创始人家族放权,“奶茶第一股”香飘飘去年卖了36亿,销售费用为净利3倍
2024中关村论坛4月25日开幕,举行60场平行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等热点
物流资产被调仓,传万科拟出售普洛斯股权,曾出资157亿元购入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