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平台欲克公益事业软肋 公益透明解决方案面市

2015-11-25 10:21:27
来源: 网稿

时代周报记者 刘伟 发自北京
  
2014年,我国社会捐赠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42.26亿元。随着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近两年郭美美事件、百色助学网公益骗局等乱象对公益组织的财务透明形成了倒逼。
  
“如果可以实时掌握公益组织的财务状况,75%的网友表示将增加参与公益活动的意愿。”11月13日,深圳市随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焦义刚在“爱+透明公益联盟”启动仪式上介绍道,据随手记社区今年10月开展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财务透明是当前影响公众参与公益活动的最重要软肋之一。
     
针对这种现状,随手科技推出公益透明解决方案,借助于个人记账软件随手记的基础,公益组织可以通过随手记定制开发的公益账本,在手机上方便地记录每一笔公益收支,并供捐赠者和公众下载查看,从而使公益捐款接受公众监督。

透明度制约公益捐款

互联网解决方案首秀

事实上,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捐助人对公益组织的财务透明和善款去向都有着强烈的关切,据研究机构新公益资本(New Philanthropy Capital)在其报告《善款》中披露的数据,有63%的英国高收入捐赠人非常关注公益组织对捐赠的使用计划。
  
10月31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中国首部《慈善法(草案)》也要求慈善组织每年公开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年度开展募捐以及接受捐赠情况、开展慈善项目情况等信息。
   
“实时公开每一笔收支明细是公益财务透明的关键。”焦义刚13日在北京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针对目前公益财务透明过程中的普遍痛点,随手科技基于其旗下记账理财app——随手记,首度推出了一整套涵括公益记账、社会分享、公众监督等功能的公益透明解决方案。
 
据介绍,通过这一解决方案,公益组织的基层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可以通过手机随时记录每一笔公益收支的时间、项目、金额,并在随手记平台上自动生成公益账本,供捐赠者和公众下载查看。所购物品、购物小票等相关凭证还可以通过拍照的方式在公益账本上进行留存,以备查验。
 
此外,随手记公益平台还允许公益组织的多个工作人员对账本进行检查、补充和修正,并保留修改人、修改事项等具体信息,做到一目了然。

“谁花钱谁记账,谁捐钱谁查账。”焦义刚表示,随手记公益透明解决方案,实现了公益账本的及时准确记录、方便获取,以及记账内容的规范有序和分类公开。从而使公益组织、捐款人、公众可以对每一笔公益收支进行记录、跟踪、分享和监督。

随手科技在北京首度揭晓随手记公益透明解决方案的同时,还与知名公益助学项目“免费午餐基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免费午餐基金”将成为该套解决方案的首个战略合作伙伴。

“公益需要持续的创新。”邓飞在发言中指出,“免费午餐基金”启动以来,互联网等科技工具让其在传播、筹款等方面更加富有效率,我们的工具越先进,我们的技术越发达,我们的公益监督就会更有效率,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互联网公益将迎新一波红利
 
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公益透明模式,有望成为继网络支付、网络社交之后,互联网为公益带来的第三波红利。

“支付红利让中国捐助人提升到百万量级,社交红利让中国捐助人提升到千万量级。”焦义刚表示,支付和社交解决的是公益组织的筹款问题,降低了筹款门槛,而互联网为公益带来的第三波红利将体现在捐款之后的监督环节,解决了公益财务透明和善款使用的问题,中国捐助人规模和善款规模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公益界认为,互联网对国内公益的变革,第一波主体现在支付工具上。从2007年开始,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改变了此前公众捐款只能以银行汇款和募捐现场捐款为主要渠道的模式,从而在募资渠道上大大降低了公众的参与门槛。

事实上,网络支付让捐赠人的善款支付更加便捷,从而大大降低了公益组织的筹款门槛。前文提及的随手记社区公益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008名网友中,有40.8%曾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网络捐赠平台捐款,已经超过银行转账汇款渠道的11.6%。

此外,社交网络给公益的第二波红利,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大大降低了公益组织和具体公益项目的传播门槛,免费午餐基金、微博打拐、腾讯99公益日等一系列公益项目,由此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声名鹊起,吸引到大量人参与其中。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公募行业限薪传闻再起,今年已有超80名基金经理离职
稻香村、片仔癀、菜百,国货品牌亮相消博会,有老字号国货展位被年轻人围观
一季度经济数据有何特点:5.3%增速超预期,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
“广东尖货”出海,谁在幕后铺路?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