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叮咚买菜Q2财报:供应链之战走到关键时刻

王峰
2021-08-31 16:50:05
来源: 时代周报

在生鲜电商的竞争中,叮咚买菜目前处于领先地位。

8月30日,叮咚买菜发布了IPO后的首份财报。2021年二季度,叮咚买菜实现营业收入46.46亿元,同比增长77.9%;GMV实现53.78亿元,同比增长80.8%;净亏损19.37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8.58亿元。

从最新一季财报可见,叮咚买菜的GMV/营收加速增长,当然亏损也在继续。结合其另外一些经营数据来看,其背后的逻辑是:叮咚买菜牺牲利润换增长,注重投入带来的长期增长而非短期利润。

受此利好,市场情绪高涨,叮咚买菜当日盘前收涨3.32%。

此外,叮咚买菜的账面资金较为充裕。截至2021年6月30日,叮咚买菜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为72.9亿元,环比增加16.7亿元。

显然,此刻的叮咚买菜规模不愁、现金不愁,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降本增效,以提振盈利水平。

WechatIMG14503.jpeg

高增势头不减

叮咚买菜在原有的规模优势基础上,依然处在高速增长之中。

2017年5月,叮咚买菜正式转型到家庭买菜业务上,之后深耕前置仓模式,加速前置仓扩张,追求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6月30日,叮咚买菜在全国36个城市拥有1136个前置仓和54个分选中心,其中分选中心的仓储面积共约398,000平米。

2021年二季度,叮咚买菜的GMV(交易额)实现53.78亿元,同比增长80.8%,超出市场预期,这主要得益于其用户大幅增长和用户黏性提升的综合影响。

GMV扣除优惠券、退货、价外税等项目后的金额就是叮咚买菜的营业收入。因此,GMV提升是叮咚买菜营业收入加速增长的核心驱动。2021年二季度,叮咚买菜的营业收入为46.46亿元,同比增长77.9%。可以说,在去年同期受疫情利好带来基数较高的基础下,能取得如此高的增速实属不易。

而且叮咚买菜通过加速前置仓扩张维持业绩高增态势,2021年二季度,叮咚买菜的经营规模与其增速均领先于行业内。

此外,由于可占用供应商资金,前置仓经营现金流端好于净利润端。叮咚买菜的经营性现金的净流出额度远低于净亏损幅度,主要是其应付账款的增加加大了额外资金的流入。2021年二季度,叮咚买菜的应付账款为21.32亿元,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叮咚买菜的现金流。

截至2021年6月30日,叮咚买菜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为72.9亿元,环比增加16.7亿元。

WechatIMG14504.jpeg

毛利率为何波动?

叮咚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该季度的毛利率出现了下降,财报显示,该季度毛利率同比下滑6.18个百分点至14.61%。

据了解,除了扩张的原因之外,叮咚买菜该季度主动调低定价,让利消费者,以提高客户的主动调整购买频率和客户黏性,并提高新城市的用户渗透率,也直接带来了毛利率下降这一结果。

该季度,叮咚买菜的销售费用同比增加263.6%至4.1亿元,这主要是叮咚买菜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在线上、线下各类场景都有投放广告,以获取新客户。

后续可以预见的是,当规模和用户黏性达到一定程度后,叮咚买菜可以选择通过调整定价策略与减少广告投放,来提升毛利率以及降低销售费用率。

另外,叮咚买菜该季度的履约费用为16.9亿元,主要是其为深入供应链,增加了基础设施等前置投入。

履约费用主要包括骑手工资(最后一公里)、仓储租金、城市仓到前置仓的配送费以及水电、分拣等。其中骑手提成部分相对刚性,最后一公里配送由骑手负责,由于骑手薪资由底薪与单均提成构成,因此配送费用规模效应较弱。但其他环节的固定成本的规模效应较强,可以通过规模和订单密度的提升来实现摊薄。

2021年二季度,叮咚买菜整体履单费用率为36.5%,环比今年第一季度的39%有明显下降;同时单均履单费用为17.9元,相较去年同期的20.6元亦有显著优化,这正是归功于规模效应提升摊薄了其履约成本。

该季度叮咚买菜在保持高增长、履约效率提升的同时,包括用户黏性部分经营数据也一同得到了显著优化:2021年第二季度,叮咚买菜的平均月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39.1%至840万,其绿卡下单会员数量同比增长85%,这意味着叮咚买菜的用户黏性在不断提升。

总的来看,随着叮咚买菜的规模效应和订单密度不断提升,以及降本增效的一些手段,叮咚买菜暂时的亏损有望在未来几个季度得到优化。

叮咚买菜CSO俞乐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在接下来的Q3,营收将同比增长100%左右,毛利率将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亏损率预估缩窄4个百分点左右,到Q4亏损率将会大幅缩窄,并实现区域性盈利。

WechatIMG14505.jpeg

叮咚买菜的破局之路

虽然前置仓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一直因盈利难而饱受诟病。前置仓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冷链设备,满足用户对便利性、时效性等需求,但同时带来高昂的履约成本,且并无法被其较低的毛利率覆盖。

因此,理论上而言,突破前置仓模式盈利困境的关键是降本增效——提高毛利率,降低履约成本。

叮咚买菜在面临盈利困局的关键时刻做了些什么?

首先是提升毛利空间,发力高毛利率产品。

目前叮咚买菜在提高毛利方面的主要动作之一,就是发力自有品牌。这一逻辑可以理解为,在深入参与供应链生产的过程中,自有品牌的作用较大:既可以提高平台的竞争差异化、提高商品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抬高客单价和毛利率。

叮咚买菜在自有品牌方面做的相对成功的,是其2021年4月推出的快手菜“拳击虾”系列,此次叮咚透露了更多的数据:上线2个多月的时间,该系列产品实现了8000多万GMV 。而“拳击虾”的券前毛利率为33.8%,高于整体券前毛利率。同时包含“拳击虾”订单的客单价比平均订单高73.9%,达98.9元。

另外根据公开报道,叮咚买菜也和其他生鲜电商平台一样,加入了鲜花电商赛道。

众所周知鲜花是个高毛利的生意,而生鲜电商平台做鲜花有着天然的优势:已有用户规模意味着大量的需求;生鲜电商的供应链基础在鲜花冷链上可以复用,同时鲜花产品有望均摊前置仓的一系列成本。截至目前,叮咚买菜的鲜花SKU已扩展至约50个,销量环比增长在30%以上。

电话会议中,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表示,今年Q4自有品牌的占比能到8%左右,未来自有品牌的占比将达到30%左右。而随着叮咚买菜的经营规模持续扩大,规模效应逐渐提升,为其带来更大的成本优势,有望进一步提升其毛利率。

其次,是用规模降低履约成本。

如上所说,规模提升有助于摊薄履约某些环节的固定成本,而规模效应的形成,又需要靠客单价和订单量的提升。

一直以来,相比提高客单价,叮咚买菜在口径上更强调提高订单量,也就是用户的复购率。有文章分析过,在客观情况下,如果单纯围绕着餐桌经济来说,一个家庭一天的菜钱往往就在60元左右,客单价很难得到大幅提升,那么规模扩大只能靠订单量的增加。

目前,叮咚买菜会员月均下单频次已经从2021年Q1的6.7次增长至Q2的7.3次。显然,叮咚买菜加速扩大业务规模,其规模效应逐渐凸显,驱动毛利率提升的同时也能摊薄履约成本,进一步释放出盈利空间。

最后是向内部要效益,通过深耕供应链和提升数字化能力,降低货损率。

保质期短、产业链长等特点导致生鲜损耗大,毛利率低,源头极度分散、中间环节低效是传统生鲜供应链的重大弊病。这也是一直以来生鲜在商超被用来引流却难以赚钱的原因之一。叮咚买菜正在试图通过优化供应链和运用数字化手段,降低货损率。

根据叮咚买菜招股书,生鲜全行业货损率大致为30%-50%,若货损率控制在10%-15%算是业内比较低的水平。

目前,叮咚买菜75%以上采用原产地直采,绕开产业中低效的中间环节,缩短交易链条,自己做大仓分选、加工生产、干线运输、全自营前置仓和配送,最大限度减少损耗,降低成本。报告期内,叮咚买菜有540个农业直采基地。

再者,生鲜数字化是生鲜电商的基础设施,也是叮咚买菜一直聚焦的重点课题。叮咚买菜开发的智慧供应链系统,使得供应链更透明、更可控。此外,叮咚买菜也基于算法的销量预测、智能调拨和前端推荐系统,被运用到前置仓选址、选品、采购、物流、销售等多个环节,极大降低了采购成本,提升采销效率。目前,叮咚买菜销量预测整体准确率达到90%以上,热门单品预测准确率达到95%以上,而滞销损耗率只有1%。

该季度,叮咚买菜的产品研发费用继续增长至2.1亿元(3200万美元),比2020年同期同比增速高达234.7%。财报解释称这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所以增加了在供应链系统、农业侧的支出。

整体来看,上述三点及增加高毛利产品、扩大业务规模和降低损耗率是叮咚买菜突破盈利困境的关键。

叮咚买菜的动作与布局已经逐渐清晰明了,或许其突破盈利困局的速度,会比想象中更快。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