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在欧洲销量暴涨13倍,这次能否站稳脚跟?

刘洋
2021-03-23 00:07:24
来源: 时代周报

最新销量数据显示,2021年2月,欧洲新能源市场继续保持了高进态势。2月,德国新能源车注册量超4万辆,法国超1.7万辆,挪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79.1%。

自欧洲202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以来,得益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布局,中国品牌的电动车也迎来布局欧洲市场的红利期。

德国汽车研究公司施密特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电动乘用车制造商品牌在欧洲18个主要汽车市场总销量达2.4万辆,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超过13倍。

销量高涨的背后,中国品牌在欧洲会是昙花一现,还是站稳脚跟? 

“中国品牌汽车出口欧美等成熟市场,本土化运营、满足当地的法规标准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所以目前主要是以小批量的出口进行试水,相比燃油车,电动车出口的确是一个机遇,暂时中国在产品这方面是先行一步了,但长远来看,要想大规模扩张,与本土巨头竞争,前景仍不好说”,3月21日,有熟悉中国品牌汽车出海业务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欧洲新能源市场迎“红利期”

近年来,随着政策端和市场端的发力,欧洲电动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去年更是凭借136万辆的体量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

从市场渗透率的维度来看,在欧洲几大主要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挪威以近80%的数据保持领先,瑞典位列第二,为34.8%,德国渗透率为20.7%,法国、英国渗透率都在13%左右。

上述表现与政策的大力推动不无相关。2019年12月,欧盟提出“欧洲绿色协议”,该协议预计,到2050年欧洲将成为全球首个碳中和地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据悉今年年内,欧盟或将制定更严格的排放法规(欧洲第七阶段汽车排放标准),可以遇见的是,欧洲电动车市场的发展将进一步加速。

因此,不少国内车企开始布局新能源车出口业务。目前,包括小鹏、爱驰、名爵、比亚迪、宇通、上汽大通等乘用车、商用车企业均开始了在欧洲市场的发力。 

“从产品层面看,中国品牌汽车近几年提升巨大,在国内市场已经具备与跨国品牌掰一掰手腕的实力,因此具备了前往发达国家开拓市场的基础”,近日,行业分析师任万付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其中,挪威因自身优势成为不少中国品牌试水欧洲的首选市场。首先,当地对于电动车进口采取了免关税的政策,并且,在充电等新能源基础设施上的布局完善。同时,在政策引导下,当地电动车的用车成本相比起燃油车有大幅的优势,因此市场消费者对于电动车产品的认可度也较高。

“挪威电动车渗透率欧洲最高,而且市场较小,无本土工业,适合中国品牌试水”,一名了解欧洲汽车市场出口的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除了乘用车,近期,宇通、比亚迪、上汽大通等新能源商用车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不乏好消息。对此,有熟悉商用车海外业务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新能源商用车在欧洲出口主要还是通过直销或者是经销商的形式,相较乘用车销售模式更加简单。另外,不只是挪威,北欧国家(芬兰、丹麦、冰岛)等北欧对环保的要求均较高,因此也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法规与本土化是最大挑战

不过,看似热闹的出海欧洲背后,中国品牌仍面临不少挑战。

当地法规是第一关。

比如在碰撞、安全配置、禁用物质等法规上,欧盟相比中国市场有着更严苛的要求。因此,对于中国品牌而言,虽然小批量出口的方式能够更便捷的获得出口许可,但要满足欧盟当地的法规,仍需投入大量产品开发的成本。

“出口欧洲,满足当地高标准的碰撞安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部分车企达不到或者没有做Euro NCAP的碰撞测试,要么需要投入很大的开发成本,所以目前中国车企主要是以小批量和亏损在欧美市场销售”。近日,一名熟悉中国品牌海外业务的人士表示。 

本土化运营是另一阻碍。

特别是在目前汽车市场已非常成熟的欧洲,本土已有大众、戴姆勒、雷诺、Stellantis、沃尔沃等强大对手,再如日系丰田、本田、日产、以及现代、福特等品牌也已在该市场深耕多年,市场已形成基本的格局和消费者认知。如何构建自身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在私人市场认可度,对于新入局者的中国车企无疑也是一大挑战。

“目前大部分自主品牌海外本土化运营的能力依然较弱,市场和渠道方面基本上交给了当地的经销商等合作伙伴,厂商如何做好市场管理以及品牌渗透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另外,产品本土化开发以符合当地的用车习惯和法规是另一个技术课题”,上述人士表示。

本土巨头也在加速转型。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数据显示,占据了2月欧洲市场25%销量份额的大众集团,近期正全力进行电动化及软件化转型,无论是近期引发股价暴涨的“电池日”,还是2021年销售100万辆电动车的目标,都在宣告这家巨头已将目光聚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

另外,特斯拉在柏林的超级工厂也已进入最后的投产冲刺阶段,在欧洲实现本土化生产后,特斯拉会否重现在中国市场的狂飙神话?

因此,随着大众、宝马、雷诺欧洲本土汽车巨头的发力以及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加码,留给中国电动车进入欧洲市场的红利窗口正在加速关闭。而从目前来看,品牌认知、本土化运营、法规,仍是横亘在中国品牌与大规模开拓欧洲市场之间的一道不小的障碍。

对于中国品牌的出海前景,“自主品牌国际化还是要打好协同和集群效应,只有齐心协力才有机会抓住目前难得的窗口期”,一位了解出海业务的人士表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