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紧缺或延续全年:小米、荣耀高管叫苦, 汽车行业呼吁国产替代

杨玲玲
2021-03-08 18:00:31
来源: 时代周报
车用半导体受产能排挤影响显著

以新能源汽车、5G手机为代表的智能产品芯片需求激增,全球眼下正经历芯片短缺的阵痛。

近日,通用汽车再度宣布延长北美3座工厂停工时间,巴西工厂也将在4月加入停产行列。一个月前,通用汽车刚宣布关闭3座位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工厂。

同时有媒体报道,全球手机芯片龙头高通的全系列物料交期延长至30周以上,蓝牙音讯芯片交付周期已达33周以上。

3月8日,时代周报记者针对订单交付况联系高通公司,但未获回应。

此前的短短半个月内,已有包括realme副总裁徐起、荣耀CEO赵明、小米集团副总裁卢伟冰3名手机厂商高管,公开表示企业面临缺芯局面。

“芯片整体供应不足或将延续全年,但情况在持续改善,市场会逐渐趋于理性。”3月7日,交银国际助理副总裁倪经纬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同日,产经观察家、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芯片供应紧张会持续一年左右时间,还会波及手机、汽车之外的其他领域。

“对于大厂,可以加快产能扩建,争取更多市场份额,也可以考虑收购优质资源补齐短板;对于小厂,要用尽方法保证存活,考虑灵活产品设计或通过与下游客户联动等方式争取产能,等待上游产能逐渐复苏。”倪经纬介绍称。

汽车企业减产延产

全球汽车行业缺芯难关依然难过。调研机构IHS Markit指出,芯片短缺可能导致全球第一季度100万辆汽车延产,大众、通用、福特、丰田等车企相继出现减产延产情况。

VCG211123814544.jpg

这一波关停潮由产业链上游传导而来,创道投资咨询合伙人步日欣撰文指出,进入2020年下半年,半导体行业的关键词就是“缺货”“涨价”“产能不足”“产能预定”。

在全球晶圆代工产能不足的情况下,车用半导体受产能排挤影响显著,例如12英寸晶圆厂生产的车用MCU与CIS;8英寸晶圆厂生产的车用MEMS、Discrete、PMIC与DDI。

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目前车用半导体以12英寸晶圆厂的28nm、45nm与65nm的产线最为紧缺;同时,8英寸晶圆厂在0.18um以上制程的产品亦受到产能排挤。

具体到国内市场,在运用端,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推动汽车芯片数量大幅度提升,车规级芯片本地化拥有规模生产基础。 

然而,目前国产车规级芯片仍然存在整车应用规模小、车规认证周期长、技术附加价值低、上游产业依赖度高等问题。

对于外界呼声甚高的国产替代,通信业观察家项立刚曾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芯片设计和制造需要时间,以往中国汽车芯片主要依靠进口,本土公司发展起来需要3-5年,这个层面上的影响,短时间内难以解除。

手机行业迎缺货潮

汽车之外,手机行业的芯片短缺问题同样受到大众关注。

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半导体研究处表示,面对终端产品对芯片的需求居高不下,在加速生产车用芯片之际,可能间接影响消费电子、工业用等相关芯片的生产与交货时程。

“不仅是处理器芯片,包括电源类和射频类在内的很多小料元器件也都缺货。”3月4日,realme副总裁徐起在发布真我GT系列新品后对媒体表示。

事实上,近半个月来,已有多名手机厂商高管对外吐槽“缺芯”。

2月28日,荣耀CEO赵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在售的5G手机已经超过10款,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21年一季度,甚至到二季度,都是拼命地去拉采购、拉供应链,增加交付、产能的过程。”

“今年芯片太缺了,不是缺,是极缺……”2月24日,小米集团副总裁卢伟冰发布微博称。次日,红米K40系列发售,但该产品长期处于“缺货”状态,需要预约抢购。

与之相对应的,芯片供应厂商也进入订单饱满状态。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高通骁龙888的周转期在9-10个月,这就意味着现在下单也要排队到12月。

眼下,手机市场迎来国产旗舰手机的发布季。3月3日,魅族发布新一代18系列旗舰新机。在谈及魅族18系列的备货量时,魅族科技营销负责人万志强称“高端旗舰产品的首发备货较为充裕”。

不过,也有媒体报道称,魅族拿到的骁龙888的量极为有限,仅为十几万片左右。旗舰芯片缺货与各手机厂商的策略有关。往年的旗舰芯片主要用于各大品牌有限的几个主力旗舰机型,但今年多个厂商将骁龙888用于走量的性价比系列,例如红米、Realme和iQOO。

VCG41N805119394.jpg

强者恒强

“目前,缺芯主要有行业周期和产业结构两方面原因。”倪经纬称。

倪经纬解释,周期性方面,如智能汽车、消费电子、loT等新应用增加;大数据、云服务、数字货币等数据处理能力需求持续增长。但受疫情影响,上述产品订单大幅波动,导致与生产力之间出现错配。

产业结构上,倪经纬认为,主要是细分领域垄断和产能扩张之间的矛盾。

“由于芯片制造高度分化,又紧密联系,高端制成和上游材料壁垒极高,行业存在大量小规模隐形冠军,在产业链具有独特生态位置。疫情影响下,此类小公司本身扩张意愿和速度都不能快速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缺货的恐慌。”倪经纬说道。

3月7日,受访产业链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芯片行业是典型周期成长行业,此次大缺货将进一步导致强者恒强的局面,对行业进行一次大洗牌,产能充足的企业可借此提价,同时扩大市场占有率,产能紧缺企业则可能出现现金流问题,走向倒闭或被收购的结局。

“对于下游厂商,此类强者恒强逻辑可进一步向下传导,未来下游厂商在半导体产业链的布局或将加速。”3月8日,一位芯片行业观察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芯片供应紧张,也使得汽车制造商、手机厂商整体向头部集中,没有规模优势的小厂,将更难获得订单,马太效应逐渐向整个产业链传导。

“对芯片制造企业来说,短期内扩大产能并不现实,但可以进行芯片供应的结构调整,将更多产能向市场更为紧缺的领域集中。从需求端来看,则需要调整产品开发和供应节奏,并在终端价格方面予以调整应对。”丁少将表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时隔三年,天津银行再分红!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利润实现双增
盒马创始人侯毅意难平:十年老兵,梦醒新零售
从500亿缩水到9.2亿,新华基金专户捅了多深的窟窿?
洞察市场趋势、引领产品创新,2024年广州抗衰大会收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