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传奇:GDP占深圳1/5 五年后誓破万亿

刘文杰
2021-01-26 01:29:56
来源: 时代周报
万亿元市辖区是什么概念?按照南山辖区面积187平方公里计算,每平方公里的土地将产出53.5亿元的GDP,堪称“寸土寸金”。

时代周报记者  刘文杰  发自广州

万亿俱乐部的下一次扩容,会不会有市辖区的身影?

深圳市南山区为自己定下五年造“万亿城区”的目标。1月12日,南山区七届五次党代会审议《中共南山区委关于制定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到2025年,南山GDP年复合增速9.4%,力争达到1万亿元。

万亿元市辖区是什么概念?按照南山辖区面积187平方公里计算,每平方公里的土地将产出53.5亿元的GDP,堪称“寸土寸金”。

南山面前就有学习的万亿元市辖区标杆—上海浦东新区,2018年GDP突破万亿元,成为国内首个GDP万亿元市辖区,创造的GDP总量约占上海的1/3。

根据2019年全国县(区)GDP排名,前五的是上海浦东新区、北京海淀区、北京朝阳区、深圳南山区和广州天河区。

驾车一小时就能横穿的南山,一直在创造奇迹。2019年南山GDP已达到6103亿元,人均GDP达40.16万元,直接把长春、哈尔滨、南昌、南宁等14个省会城市甩在身后。

对标上海浦东新区,南山区有冲击万亿元市辖区的影子:第二、三产业占比分别在30%、70%左右。相较之下,北京海淀区第三产业占比达到90%。“这是南山区的独特优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样的产业占比说明南山有更完整的产业链,服务产业上升空间还很大。

“南山是在完全空白的情况下,经过企业、政府的努力,逐渐培育形成高新技术的火苗。”深圳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谭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随后在政府的资源配置下,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形成了高新园区,再向外扩展形成齐全的产业链,对其他企业产生强大吸引力。

开放土壤

南山向来有创造奇迹的热忱。

1978年6月,时任交通部外事局局长的袁庚被部长叶飞叫到跟前:“愿不愿意到交通部所属的香港招商局打开局面?”袁庚在香港待了两个月,“香港仅一水之隔的深圳能否也通过开放港口,引入外资,利用香港的经验办一个对外开放的港口?”

成为招商局的“掌门人”后,袁庚回到北京向领导汇报:想在深圳要一块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用铅笔在地图上一圈:“就给你这个半岛吧!”笔下就是深圳南头半岛。

当时,招商局家底不过一亿多元,要开发半个岛恐怕风险太大。袁庚只要走了南头半岛南端的蛇口,面积达2.14平方公里。

既然要学习香港经验,少不了对外开放。1979年7月,蛇口炸出了改革开放“开山炮”,从1979—1984年间陆续创造24项全国第一:引入第一个中外合资项目、率先实行超产奖励制度、第一次对外招商引资、最早实行工程招标等。

开放的氛围吸引创业者慕名而来。1984年年初,在蛇口的企业多达74家。企业聚集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让这些企业成长起来才是关键,增加科研资源是蛇口的下一步。

1985年,深圳跟中国科学院在南山区共同建立了深圳科技工业园,这是中国内地第一个科技园区。

科技园建成后,中科院及其他部委下属的数十家科学院将成熟的科研成果带进南山,与科技园合资办厂,加快产业转化。就这样,优质的科研资源逐步输入南山,高新技术成为南山区的代名词。

在深圳明确提出“以高新技术产业立市”的目标后,南山毫无疑问地成为排头兵,率先建起南山高新技术产业园,为有科研需求的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空间。

彼时,总部位于深圳罗湖的中兴通讯,因开发出2500门数字局用交换机而闻名全国,由此对研发产生更高需求。恰逢南山高新技术产业园能为其提供成本更低的土地空间以及沉淀的科研成果,1996年,中兴通讯将总部搬进南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始了新的科研生产基地的筹备和建设工作。

有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进驻,南山高新技术产业园有了更多成果转化的渠道,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等逐渐在南山形成闭环。深圳为南山提供了政策、资金等要素配置,如1999年,南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建立深圳虚拟大学园,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在内的53所国内外知名院校、42家研究院、113家研发机构聚集于此,辅助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南山被誉为“创新雨林”。2000年左右,华为、创维、TCL、联想、长城等一批高速成长的企业陆续入驻园区,南山渐渐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聚集地。

南山为企业提供成长的土壤,成长为行业领军的企业也回馈南山。截至2020年11月,南山已有171家上市企业,占深圳上市公司数量的40.9%。

“南山现象”

科技企业集群加上一流高校,成为“南山现象”。

2002年,深圳大学城落户南山区。此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等高校与研发机构陆续入驻大学城。

据不完全统计,南山区拥有深圳最多的高校,达到11所(含高校研究院)。还有9家诺奖实验室。要想想,深圳总共就有11家诺奖实验室,9家就在南山。

这些高校与科研机构持续为企业输送养分。如深圳大学城各院先后与华为、中兴、富士康、清华同方、创维(深圳)、海王、深圳方正等400多个企事业单位、深圳市各区政府建立新型产学研结合机制。

产业聚集加上科研资源聚集,催生中国“最牛街道”—粤海街道,拥有上市公司112家,总市值高达4.85万亿元。放眼整个南山区,上市公司已达到171家,其中不乏500强企业总部(包括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

这些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互联网、医疗器械、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电子信息领域以华为、中兴通讯领衔。中兴通讯、神州数码(深圳)的经济贡献产值(营收)在100亿元以上。

在新能源领域,南山也结出硕果。深圳市比亚迪供应链管理公司的经济贡献产值(营收),也在100亿元以上。

互联网领域由腾讯打头阵。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经济贡献产值(营收)都在100亿元以上。同时,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对南山区的纳税金额超过了10亿元。

从2018年数据来看,南山区经济增长贡献百强企业合计增加值2670亿元,占GDP比重高达53.2 %;纳税百强企业合计贡献税收668亿元,占全区税收的44.6 %。

 南山仍在继续孵化巨头企业。《2019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显示,来自深圳的20家独角兽企业中,有14家总部落在南山区。

“大规模上市公司聚集是南山冲击万亿的独特优势。”郭万达认为。

数据能佐证。深圳市南山区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南山GDP为5018亿元,2019年GDP达到6103亿元,并且连续7年稳居广东区(县)第一。强劲的科创基因,南山以深圳1/10左右的人口和土地,产出了超过全市1/5的GDP。


压力不小

但是,南山要冲击万亿元GDP,尚需几年时间努力。

据官方披露,2020年南山预计增速达到5%左右,若将其视为名义增速来计算,2020年南山GDP有望达到6409亿元。到2025年要实现破万亿元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5年南山GDP要跨上3600亿元的台阶,平均每年增长720亿元。

深圳市南山区统计局数据显示,南山GDP增速曾连续多年保持在9%高速状态,但2018年陡然下降至4.5%,在2019年回升至7.5%,可谓心惊胆战。

 具体来看,2018年南山规上工业增加值罕见呈现3.2%的负增长,尽管第三产业实现了9.1%的增长,部分弥补了工业制造方面的下滑,但片区经济整体发展速度仍然有所下降。

“增速下降可能与企业外迁有关。”郭万达认为,近年因南山土地资源有限,营商成本上升,导致新增投资变少,原来的企业向外搬迁,有的是市内搬迁,迁到平山、光明、龙岗等。

南山是深圳的缩影,从深圳的企业外溢情况可窥见一二。据《深圳市2018年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深圳有91家规上工业企业出现外迁情况,约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1%,累计在深工业总产值599.7亿元,占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95%。

 2019年南山区GDP增速回升至7.5%,但喜悦中带点苦涩。

2020年南山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时提到,“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经营困难增多。”2019年,南山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屡被波及。以华为为例,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6%,相比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5.1%明显下降。“国际环境复杂对南山企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企业出口、技术供给、关税等。”郭万达认为。

与此同时,南山在科研方面略显后劲不足。

深圳科研长期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研究为主,为深圳带来强大的优势,即“6个90%”(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但也为南山留下基础研究匮乏的后遗症。“基础研发不能放在企业里。”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基础科研应该放在高校。

现实是,南山是深圳高校数量最多的辖区,但就整体而已,深圳高校稀缺是基本面。作为GDP常年稳居全国前四的城市,深圳仅有大学11所(不含研究院),北京有大学92所、上海有63所、广州有82所。

“制造”空间

南山要再造奇迹,有迹可循。 

目前唯一破万亿元的上海浦东新区与南山区有相似的产业结构特征,都在第二产业占比30%左右,第三产业占比70%左右。相比北京海淀区、广州天河区,第三产业占比都在90%以上,南山产业结构相对平衡,优势更为明显。

“完全走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容易出现产业空心化。”谭刚说,这可能是当初从香港学习的经验,但还得因应实际来改变。

南山也很清醒。南山区2020年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南山区委书记曾湃强调,工业这一“立区之本”“看家本领”不能丢,要守住工业底线,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努力确保第二、第三产业结构高质量优化。

南山以每平方公里GDP高达32.63亿元,拔得中国县(区)GDP密度头筹,但产业发展空间有限的焦虑溢出屏幕。

近年,南山探索发展“飞地经济”,为产业发展“制造”空间。此前,南山区与深汕合作区签订《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南山)高新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截至2020年11月已共建产业园项目拿地工作正有序开展,已于10月底完成土地出让合同签订,未来可为南山提供制造业发展空间。

“‘腾龙换鸟’或许是解决办法。”谭刚与白明都提到,深圳因土地资源有限,更应该把土地精准提供给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形成区内产业链。

目前,南山逐步探索“总部+基地”模式,部分企业将生产环节移出南山。如华为在东莞建立终端总部,中兴通讯在河源建立生产研发基地等。

“南山还要补基础科研的短板。”谭刚认为,跟北京和上海相比,南山乃至深圳的基础科研能力差很多。在他看来,深圳可以继续保持自身优势,把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优势凸显出来。“另一方面就是补短板,针对过去大学在基础研究部署、应用技术研究上的不足,逐步改善。”

近些年,深圳在布局大学方面动作频频。比如南方科技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暨南大学旅游学院等等,如今还在重点打造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圳引进的11个诺奖实验室和46个全职院士,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南山。未来,深圳还将增加至少9所大学,尽管未知会否落在南山,但至少能惠及南山。

“突破万亿元确实难,但如果有新的增长点,也不是不能实现。”白明认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