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荒横扫全球 车企巨头陷减产风波

侯明钰
2021-01-18 12:16:53
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侯明钰

2021年,全球疫情虽未见起色,但消费者需求反弹,汽车行业也在试水复苏。然而,对正在准备迎接开门大吉的汽车行业来说,芯片危机成了新年的“当头一棒”。

据路透社1月15日报道,全球各地多家汽车公司的生产线因为芯片供应短缺而停产。

此前,福特汽车、丰田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和日产汽车均表示,由于芯片短缺,决定不同程度削减汽车产量。

如今大多数汽车都至少应用了40多种芯片,而高端车型更是多达150种,只要零部件短缺,就会影响生产。

分析师称,汽车业芯片短缺可能会持续6个月之久。

缺“芯”少“辆”

“缺芯”的问题早在去年年末就初现端倪。

当时,大众汽车发表声明,正式承认了电子元件短缺的问题,宣布将减少在中国、北美和欧洲的产量。在德国,大众主力车型“高尔夫”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中旬期间停产。同时,从属于大众汽车旗下的西班牙汽车制造商西特也将从1月底至4月实施减产。

由于芯片短缺,福特汽车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汽车生产线被迫提前一周停产,该生产线主要负责福特Escape和林肯Corsair SUVs两款汽车的生产与组装。该公司在1月5日的一份声明中称,福特与芯片供应商的合作依然密切,并将“关键车型生产线”列为优先生产项目。

菲亚特克莱斯勒表示,在墨西哥托卢卡生产吉普车指南针的工厂按计划停产后,将推迟恢复生产。该公司还将计划暂时关闭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工厂,该工厂生产克莱斯勒300、道奇Charger和道奇挑战者。菲亚特克莱斯勒同样发表声明,称该项举措“将尽量减少目前芯片短缺的影响,同时确保其他北美工厂的正常生产” 。

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和日产证实,他们也面临芯片供应问题。日本商业刊物《日经新闻》上周报道称,本田汽车将在本月首先缩减产量约4000辆,受影响的车型以日本三重县铃鹿市工厂生产的Fit小型车为主。报道称,本田汽车今年下半年的减产情况可能会更为严峻。

1月份,日产汽车公司将Note产量从最初计划的15000辆削减至5000辆,2月份有可能维持减产。

通用、戴姆勒和宝马虽然尚未削减生产计划,但也在密切关注芯片供应问题。戴姆勒首席执行官奥拉·卡列纽斯表示:“很高兴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仰仗于戴姆勒灵活的生产系统,竭尽所能降低芯片供应短缺造成的不良影响。”

芯片的供应不足同样影响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生产。2020年12月,全球第一、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大陆集团都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范围的芯片供应,加之市场的需求不断上升,半导体芯片延迟供货,芯片供应短缺或将持续到2021年。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如果芯片短缺问题得不到解决,自今年2月起,汽车行业每周产量可能会减少10%―20%,直至危机缓解。

芯片去了哪里?

在半导体市场中,汽车芯片一向以供应稳定、利润丰厚闻名,为何会出现由于供应短缺而导致汽车行业如此大规模的停产限产的状况?炙手可热的芯片又流向了何处?

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当前的问题。

一方面,2020年的疫情使汽车行业遭受重创,以致芯片厂商对于2021年汽车芯片需求量的预判依旧悲观; “汽车芯片短缺源于去年年初对需求的过度保守估计,当时汽车工厂受疫情影响纷纷关闭。工厂复工后,政府出台经济刺激计划、通勤者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后,汽车销量的反弹比预期更为强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Aptiv Plc首席技术官格伦德沃斯(Glen De Vos)表示。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汽车行业一度陷入停产、停售的困境,汽车市场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销售低谷。芯片厂商对于2021年汽车芯片需求量作出了较低的预判,甚至关闭部分生产线以节省成本。

另一方面,汽车行业在半导体供应商的影响力远不及苹果、惠普为代表的电子通信行业,当两者只能取其一时,汽车行业成为“弃子”。

一年来,新冠疫情阴翳未散,居家办公成为主流,市场对智能手机和电脑所使用芯片的需求增加,不少厂商纷纷将生产重心转向了消费电子产品领域。

分析认为,汽车行业芯片短缺的情况不太可能迅速改善。

美国大陆航空发言人表示,一般而言,下订单后,半导体行业的交货期为6―9个月。在智能手机、游戏机和电脑等商家已经超额预定的情况下,半导体行业无法腾出产能给“意外”恢复的汽车行业。就算汽车行业现在立刻下订单,芯片供应跟上至少也是半年后的事了。

汽车电子芯片已经逐渐成为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重要一环。如果芯片短缺持续下去,可以预见,将有越来越多的车企陷入减产风波。

对消费者而言,半导体的涨价和车企的减产很可能导致新的一年成品车销售市场“又贵又缺货”。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