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巨头瓜分奶源 牧场投资热潮再起

黄嘉祥
2020-10-13 02:00:07
来源: 时代周报
在基本瓜分完现有国内优质奶源的同时,各大乳企也掀起了新一轮牧场投资建设热潮。今年以来,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等乳企陆续在内蒙古、黑龙江、甘肃、宁夏、陕西、河北等地投资建设大牧场。这也是时隔近十年来,行业内再度出现如此大规模且较密集投资大型牧场的现象。

时代周报记者  黄嘉祥  发自深圳

经历了上一轮漫长的“奶剩”周期,随着2018年奶价进入上行通道,奶源争夺硝烟再起。

10月5日,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宣布将以5.55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的总价出售其在中国的牧场群,伊利集团(600887.SH)所控制的公司和三元乳业系的公司成为接盘方。

这是伊利自退出辉山乳业重组后,再一次出手收购上游牧场。就在9月27日,伊利股份公告称,拟通过新设立的控股子公司WholesomeHarvestLimited以要约收购的方式收购中地乳业(01492.HK),交易完成后,伊利将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得奶源者得天下。伊利接连出击加快奶源布局,只是乳业巨头奶源争夺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各大乳企对奶源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7月,蒙牛乳业(02319.HK)增持认购中国圣牧(01432.HK),成为后者最大股东;9月,中国飞鹤宣布拟超30亿港元收购原生态牧业(01431.HK);辉山乳业重组再度迎来转机,风行乳业的母公司越秀集团和新希望集团正参与竞购辉山乳业。

在基本瓜分完现有国内优质奶源的同时,各大乳企也掀起了新一轮牧场投资建设热潮。今年以来,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600597.SH)等乳企陆续在内蒙古、黑龙江、甘肃、宁夏、陕西、河北等地投资建设大牧场。这也是时隔近十年来,行业内再度出现如此大规模且较密集投资大型牧场的现象。

瓜分奶源

对奶源的争夺,蒙牛的布局可谓先行一步。2017年以来,蒙牛相继拿下了中国最大奶牛养殖企业现代牧业(01117.HK)和中国最大有机乳品公司中国圣牧。

伊利股份也曾打算入主中国圣牧,但最终未能如愿。在前两年的奶源争夺中,伊利总比蒙牛慢半步,而在当前的这一轮奶源争夺中,其扩张速度明显加快。

2019年8月,伊利股份通过优然牧业以22.78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新三板挂牌上游乳企赛科星(834179.OC)58.36%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2020年2月,优然牧业董事长、伊利集团总裁助理兼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张玉军成为赛科星新任董事长。

在伊利股份的加持下,赛科星今年以来在奶源布局方面动作不断。今年3月,其总投资2亿元的阿荣旗赛科星示范牧场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阿荣旗,该项目建设规模为6000头现代化奶牛养殖示范牧场。

8月2日,伊利股份又宣布,为进一步稳定原料奶供应,其全资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贸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金港控股”)拟以约2.03亿港元的价格,认购中地乳业约4.33亿股。认购完成后,金港控股将持有中地乳业16.6%的股份,位列第二大股东。

在入股中地乳业不到2个月,伊利股份拟进一步对标的公司发起要约收购。本次全面要约的价格为每股1.132港元,总代价为16.597亿港元。伊利股份称,本次交易将有利于提高公司对上游大型牧业资源的参与度和掌控度,有利于巩固公司乳制品行业龙头地位。

此次恒天然出售中国牧场群,其中以5.13亿新西兰元,将中国河北玉田县和山西应县两个奶牛养殖基地出售给优然牧业旗下子公司内蒙古天然乳业有限公司。

10月10日,熟悉恒天然的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恒天然出售牧场是因为其中长期战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把所有的资源、资金、人员,更多聚焦在下游市场原料、餐饮和消费品这三个核心板块。而伊利和三元主要是看中了恒天然的优质牧场,优质奶源成为各个乳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争夺的重中之重,目前基本上已经被这些寡头瓜分完毕。

截至目前,伊利旗下已拥有中地乳业和赛科星,以及恒天然的两个牧场;值得一提的是,优然牧业此前被传将启动赴港上市。根据荷斯坦杂志公布的数据,2019年,优然牧业奶产量突破80万吨,仅次于奶产量139万吨的现代牧业,为中国第二大牧业集团。而蒙牛则拥有现代牧业和中国圣牧,以及自控的富源牧业。

其他乳企也加入“抢牛大战”中。2019年7月,新希望乳业以7.09亿元获得现代牧业9.28%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而眼下,新希望集团和越秀集团正在角逐辉山乳业的重组机会。

10月10日,乳业专家宋亮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双方都是奔着辉山乳业的牧场资源去的,这也是辉山乳业目前最有价值的资产。

大牧场热潮再起

一方面,国内知名大型牧场大多已名花有主,各大乳企对上游奶源的收购争夺渐入尾声;另一方面,各大乳企正加足马力,投身新一轮牧场建设热潮中。

9月29日,河南省兰考县人民政府与蒙牛乳业集团、花花牛乳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同推进河南省20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建设。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蒙牛集团还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宁夏灵武等地投资建设牧场,据不完全统计,蒙牛方面今年参与投资新建牧场的奶牛规划头数已达60万头。

今年9月,中国乳业产业园核心区10万头奶源基地项目在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启动开工。据悉,中国乳业产业园由蒙牛集团总投资逾1000亿元。蒙牛方面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3年内,新建10万头规模化养殖牧场,增加奶量2000吨;总体产能达到日产能6000吨。

伊利也不甘落后。5月1日,兴安盟·伊利集团绿色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暨有机高端乳制品智能示范项目在兴安盟农牧场管理局呼和马场开工。兴安盟与伊利集团达成总投资3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项目一期包含6座万头规模牧场,项目达产达效后,兴安盟可新增优质奶牛存栏36万头,日均收奶量达到4000吨。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伊利还分别在驻马店、宁夏、内蒙古等地投资建设规模化牧场,据不完全统计,伊利参与建设牧场的规划奶牛存栏量已超100万头。

今年6月,光明乳业与宁夏中卫市、宁夏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银川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宁夏优质奶产业千亿级产业集群。今年8月,光明乳业董事长濮韶华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也透露,今年将进一步推动低温产品的市场扩张,目前光明乳业已在安徽北部开始审批投建牧场,更多项目还在持续谋划当中。

此外,时代周报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原生态牧业、中垦乳业等多家乳企也投资建设牧场,大部分规模均超过万头奶牛。而无论是伊利、蒙牛、光明还是其他乳企,大多是采用与当地政府、金融机构和当地牧业公司等合作共建奶源基地的方式。

这一幕与十年前的“万头大牧场”建设热潮相似。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奶牛养殖业散户相继退场,国内各大乳业巨头纷纷布局建设规模化牧场,各路资本亦蜂拥而至。2012年,同时在建的“万头牧场”超过40个,现代牧业、辉山乳业和中国圣牧正是在这股热潮中相继实现上市。

不过,2015年,随着全球原奶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几乎所有牧场企业都陷入亏损。辉山乳业因财务造假深陷债务危机,现代牧业和中国圣牧则在2016―2018年录得“三连亏”。直到2018年原奶价格进入新一轮上升通道之后,叠加蒙牛的“加持”,现代牧业和中国圣牧才得以在2019年扭亏。

根据国家奶牛技术产业体系的统计,2014―2018年,我国荷斯坦奶牛存栏量由857万头下降到504万头,2019年存栏量约470万头。今年疫情影响下,中小牧场持续退出,奶牛存栏进一步下降。国内奶源供给也逐渐从过剩走向紧俏,优质奶源成为了稀缺资源。

不过,这一轮大牧场投资建设热潮会持续多久,仍充满不确定性。

宋亮认为,从长期来看,随着未来国际贸易的形势好转,将对国内奶牛养殖和原奶价格产生较大影响。“以往这种市场的风险都是由养殖企业自己承担,如今更多将由伊利、蒙牛等乳企来承担。”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