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医生回归临床 让科研回归求真

时代周报
2020-09-22 01:32:36
来源: 时代周报
学术造假从开始到现在被科技部通报,其中有相当漫长的过程,其间往往会伴随网络曝光和发酵。那么,在被科技部发现乃至处理之前,涉事人所在的单位是否完全一无所知?

科技部近日发布《关于论文造假等违规案件查处结果的通报》,披露了9起涉及购买论文、违反论文署名规范、套取财政科研资金的违规案件处理结果。相关责任人分别被处以终止承担的国家项目、追回项目资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资格、终止或撤销相关荣誉称号、追回科研奖励资金等处罚。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通报中有6起论文违规发生在医院。

不仅公开通报,而且作出了包括终止承担的国家项目、追回项目资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资格、终止或撤销相关荣誉称号、追回科研奖励资金等一系列惩罚,类似措施堪称史无前例。

“对学术造假零容忍。”这次,科技部的强力处理足以证明这句话绝不是说说而已。

作为主管部门,科技部对学术造假的态度是真正硬起来了。

但这里有一个疑问:学术造假从开始到现在被科技部通报,其中有相当漫长的过程,其间往往会伴随网络曝光和发酵。那么,在被科技部发现乃至处理之前,涉事人所在的单位是否完全一无所知?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在此之前,这些对治理学术造假同样负有责任的单位有过什么像样的处理?

显然,治理学术造假仅仅依靠主管部门一家,无疑是独木难支。

这次通报还暴露了一个大问题:9起违规,6起发生在医院及其附属院校领域。舆论普遍担心医学论文似乎已成学术造假重灾区。

这种担心并非多余。

此前即有媒体透露,近年来医疗界论文造假丑闻屡见不鲜。

2017年,107篇中国医学论文被国际期刊《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回,涉及504名全国名校名院医生,这一事件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科技部对媒体表示,该事件严重损害了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尊严。

医院及其附属院校领域频陷学术不端丑闻,证明涉事人员为追求功利,放弃了基本学术操守,理应受到舆论讨伐和处罚。

但当一个领域出现大量违规的时候,外界在谴责的同时也应该思考“指挥棒”是否出现了一定偏差。

在最近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据我了解,现在医师职称评定没有论文是过不了关的,这是一个“硬杠杠”。

这显然是对我国医学教育“重论文、轻临床”现状的批评。

职称评审中论文高于一切,被这个“指挥棒”所驱使,有条件的要追求刊物等级和发表数量,没条件的千方百计也要让自己露个脸,如此一来,医学论文高产在情理之中。但在这种表面的繁荣背后,论文质量如何,学术水平有无进步,还有多少人过问?

更重要的是,医学是一门非常讲求实践性的科学,但偏偏在这个圈子里,论文最具含金量,还会有多少人把主要精力用到临床上?

这样一种机制,在医学论文成学术造假重灾区的现象里,是否起到了近似于助纣为虐的作用?

职称评审的唯论文倾向让很多人才折腰,年轻医生把过多精力用在发表论文上,不但影响其临床业务,还有人甚至为了发表文章,写假文章或买文章,被发现后还可能前途尽毁。

这其实是整个社会的损失。

最近这次国常会上,总理要求开展以能力为导向的考试评价改革,推进突出临床实践的职称评定。这样的改革越快越好。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