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出圈:隐秘的角落要做广东的副中心城市

刘文杰
2020-07-21 02:33:33
来源: 时代周报
事实上,这座被定位为广东省域副中心的城市,去年GDP达3064亿元,尽管不是尖子生,但手握巴斯夫、中科炼化、宝钢三大重工业项目,坐稳粤西龙头地位。

若不是《隐秘的角落》弹幕提示“不能错过片尾曲”,湛江未必能“出圈”。

当剧迷还沉浸在片尾曲《小白船》,字幕揭开了拍摄地的彩蛋:广东湛江。百度搜索指数显示,6月27日“湛江”搜索量达到近半年的小高峰值。这天,是《隐秘的角落》大结局播出后第一个周末。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携程数据显示,7月1―10日湛江搜索量环比增长30%以上。“自从剧播出后,每天营业额增长50%以上。”取景地之一的榕树湾美食坊陈老板感受到这番火热。

事实上,这座被定位为广东省域副中心的城市,去年GDP达3064亿元,尽管不是尖子生,但手握巴斯夫、中科炼化、宝钢三大重工业项目,坐稳粤西龙头地位。

在搜索引擎输入“广东 湛江”,出现的是“湛江是穷是富”“为什么广东要发展湛江”“湛江是几线城市”等问题。曾有网友评选“中国三十个失落的城市”,湛江就位列其中。

湛江,这次真的要“出圈”了吗?

起点颇高:北有青岛,南有湛江

湛江,其实有过高光时刻。

1960年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到湛江视察,看过霞山与赤坎的城区和郊区风光后,他称赞:“湛江真好,卫生好、绿化好、风光好,完全可以和青岛媲美,真是‘北有青岛,南有湛江’啊!”

“北有青岛,南有湛江”的美誉,成为这两座港口城市的高光时刻。

7月17日,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宁凌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这句话包含对湛江成为重要南方港口城市的期许。“当时来看,至少青岛和湛江在起跑线上差得不远。”

湛江的起点颇高。

位于粤桂琼三省交汇处的湛江,是西南通往国外的主要出海口。海岸线长达2043公里,为中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之一。

坐拥独特的地理位置,湛江自然是有发展先机的。汉代时期,湛江徐闻曾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为海陆大宗商货的集散地。大量中国丝绸经由这里出口至各国,国外奇异珍宝也从这里进入中国。 “欲拔贫,诣徐闻”是当年真实的写照。

湛江还被赋予重要的战略定位。“抗战时期,中国其他通关口岸被封闭,要跟外部取得联系就得借助湛江口岸。”7月17日,湛江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陈红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时很多战略物资就是通过湛江运输。

彼时的湛江,算得上是中国与世界建立联系的重要通道。

国内首个自行设计建设的现代化深水良港因此落在这里。因其港域阔、航道深、屏障优、腹地宽广,湛江港肩负起粤西与西南各省出口货物的重任,成为我国大陆通往欧洲、非洲、大洋洲和东南亚各国航程最短的港口。

“湛江是当时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凌说,新中国成立后,对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互联互通有迫切需求。湛江打通港口修通铁路之后,成为中国出海大通道,“湛江早期的定位是很高的。”

于是,湛江迎来第一次腾飞,有了港口城市该有的样子。公园、学校、博物馆等建筑物出现,市民还可以打电话联通广州、海口,这足以让其他地市羡慕,毕竟他们要打上一通长途电话,还得等到20世纪80年代。

“母校广东医科大学也是那会建起来的。”湛江人王研(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学校是1958年创建的,那时叫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

同年创办的还有华南农学院湛江分院(停办后原址建为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湛江专区教师进修学校(后更名为湛江教育学院)。加上此前建好的广东省立雷州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岭南师范学院),彼时湛江就有4所高校。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湛江高校数量在省内仅次于广州。

1984年,全国首批14个沿海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公布,湛江、青岛同时入选,站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当年的沿海开放城市意在扩大开放,列入的城市政府权限扩大,前来投资的外商可享受诸多优惠。在关税、进口工商统一税、企业所得税、上缴利润等方面均有扶植政策。

“选湛江做第一批(开放城市),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湛江的飞速发展有密切关系。”宁凌认为,同比国内其他城市,当时湛江发展还算快速,成为首批开发城市是对其第一轮建设的认可,因此得到第二轮发展机会,也就是改革开放。

定位之困:昔日追兵赶上,格局大不同

再次站在同一起跑线,湛江和青岛在其后30年,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被列入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后,青岛制定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兴办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工业为主体,兼营旅游、商业、服务业和农牧业。

反观南方的这座城市,在拥抱开放之时选择“两水一牧”,将资金和精力重点投放在水产、水果和畜牧业为代表的农业。

这本是湛江天然的优势。湛江是中国唯一的热带、亚热带半岛海湾城市,适宜的气候、天然的深水港带来农业、水产资源。

盛誉之下,大港在前,湛江埋头选择传统的资源经济导向。

“按照资源禀赋来说,湛江从这个角度去做特色农业是可以理解的,但关键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开发资源。” 陈红文认为,当时湛江并未通过开放、引进外资,借助外部力量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也没有开拓市场,仅是停留在传统农业。

在宁凌看来,这是一个没有考虑到位的决定。他认为,改革开放的本质是要改革现有机制,吸引更多高级生产要素来推动经济发展。“湛江并没有抓住改革开放的原始动力,反而把战略重点放在资源导向型农业。”

尽管当时湛江有高压电器厂、电视机厂,甚至出现了半球电器、三星汽车等打入国际市场的明星企业,但依然未能推动湛江实现本土工业化。

那个年代,没有适宜工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企业难以支撑发展。

曾轰动一时的三星汽车突然陨落,在20世纪90年代末黯然退出历史舞台。斑驳的厂房里,停泊着布满灰尘的汽车,车上的铁锈,成为企业辉煌与匆忙离去的见证。

“这恰是说明在改革开放中吸引的优质生存要素不够,包括人才、资源、管理、技术要素,尽管企业有一定实力,但没有将其转化为要素。”宁凌认为,若城市能汇集更多人才、资本,这些企业肯定能发展起来。

陈红文连用三个痛心表达自己的心情。“在那个大家都骑单车的年代,连摩托车都很少见,更别说小汽车,三星曾经拥有多么好的前景。”在她看来,湛江没有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国企改制不够彻底,没能让这些企业迸发新的生机。”

数字不会说谎。

1990年,也就是湛江入选首批开放城市后的第四年,湛江GDP为96.6亿元,经济增速为11.6%。第一产业生产总值达到40.29亿元,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是24.66亿元和30.68亿元。

那一年,青岛GDP达到168.2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达到82.60亿元,是湛江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三倍之多,第三产业达到46.38亿元。

这一时期,同处粤地的珠三角城市千方百计吸引外资,抓住政策红利发展工业,湛江依然埋头养虾养猪种水稻。

当湛江抬起头,广东格局已大有不同。

1990年,广东21市GDP排名前五分别是广州、深圳、佛山、汕头、湛江。排在第四位的汕头就以111.43亿元与湛江拉开了差距。1999年,湛江GDP跌出前十,东莞、惠州、茂名等昔日追兵早已跑在前方。

近10年来,湛江GDP虽保持较高增长,但始终徘徊在省内八九名。

卷土重来:打好工业牌、交通牌

走过弯路,沉寂多时的湛江下决心要补上“工业化”这一课。

交通就是第一课。

“20世纪50年代从湛江去广州要坐船。”王研记得奶奶曾跟她讲过,那个年代去趟广州,得经水路转陆路再转水路。若是遇上暴雨,车开在泥沙路也难行,走走停停就得花上四五天。到了70年代,湛江石门大桥通车后,经过4个渡口,便可抵达广州,告别了水路,行程也缩短为二三十小时。

然而,20年过去,湛江至珠三角的交通变化依然不大。

“90年代我到广州上大学,从湛江出发,路上要花一天,开车也要六七个小时。”回忆以前的情景,陈红文印象深刻。直到2018年动车开通,这才有所改善。

开放水平不高,是港口城市的致命伤,后续的运输成本变高、效率变低等连串问题,都是企业考虑是否途经此港口的必要性,甚至是否值得投资的前提。

反之,邻居们都没闲着。广西蓄全区之力打造北部湾港(由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组成),力争将其打造为西南出海口主通道。珠三角城市更是港口兴旺,货如轮转。

在交通的捆绑与其他港口的分流中,湛江日渐沉寂。

直到2002年,湛江再次确定“工业立市、以港兴市”的战略发展目标,下重本完善港口配套设施,培育港口业务。

湛江倾注心血于大港,大港终以丰厚礼赠回馈。

2018年,湛江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港口吞吐量位居广东港口第2位,还将升级为华南地区唯一通航40万吨级船舶的世界级深水港口和码头。

在系列政策红利和地利的推动下,昔日的粤西龙头逆风翻盘。

《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湛江要发挥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带头作用,打造粤西特色的区域创新极。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出,要把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

深茂高铁、广湛高铁、合湛高铁、海湛高铁、张海客专陆续动工。其中,广湛高铁有望在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湛江至广州行程将缩短至1.5小时。“五龙入湛江”,湛江交通网将从此接上全国,为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是以省域为单位的行政体制机制实现资源配置,湛江受大湾区的影响还是会很大的。”宁凌对广湛高铁的开通充满期待,这意味着湛江也能承接大湾区汇集的优质资源。

路通了,工业化脚步也迈得开了。

巴斯夫广东新型一体化基地项目的首批装置在5月底开建,总投资额达100亿美元的项目在湛江步入土建阶段。这是继宝钢、中科炼化后第三个落地湛江的大型重工业项目。

“目前湛江是朝着重化工业的精尖端领域发展。”陈红文说,三大巨头项目都是先进、绿色项目,由此减少对湛江生态环境的破坏。 


何以腾飞:还需聚人气、聚财气

然而,让湛江再次高调登上头条的,是一部网剧,这可能出乎湛江人的意料。

7月10日中午1点,烈日当空。被高温烘烤的湛江,此时街道上行人鲜少。 “就在这附近,你下车找找。”从高铁站驶回市区的路上,出租车司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最近从高铁站接了不少游客。

还没到暑假旅游旺季,这样的人流量着实让司机们欣喜。他还发现,这些游客都有明确的目的地,比如榕树湾美食坊。

榕树湾美食坊是《隐秘的角落》“老井油条”的取景点,几位主角频繁在此出现。就在时代周报记者观察的半小时内,至少有5位游客慕名而来,打卡网剧同款的豆浆油条。

“现在工作日的生意就跟平时周末一样旺。”美食坊陈老板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小店多年都是以食物味道取胜,靠的也是口口相传的实力。

人气随着网剧高涨,美食坊已有实力腾飞。“开分店?或许过几年吧,暂时还不考虑。”如今晋升为“网红打卡地”的美食坊,老板依然低调。

同样满怀实力的湛江,要想高调腾飞还是差了那么一口气。

“财力有限,人才也缺乏。”陈红文说,相较于其他城市,湛江财力有限,要通过市场力量筹措资金发展基础设施,湛江这块比较薄弱。要做好省域副中心城市,这还需要大量人才参与建设、推动。

随网剧而来的人不少,图个新鲜之后,愿意留在湛江的人又有多少?

蹭着热点重新“出圈”,或是湛江聚人气聚财气的捷径之一。

邻居海南凭借自贸区政策强势崛起,一海之隔的湛江以期借势推动自身发展。

7月18日,湛江出台《关于加强与海南相向而行的意见》,加速推进与海南的交通、产业、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紧密合作。

“无论是高铁发展还是海南自贸区,只是给湛江提供了基础条件。一个地方发展的关键还是生产力要素的汇集,以及与之配套的体制机制。”宁凌的想法很理性,他认为湛江和海南是产业互补的,应该在政策上互联互通、相向而行。他透露,目前广东和海南正进行相关布局对接。

企业总是先嗅到商机。2018年10月,湛江与华侨城集团签约,用500亿元打造五个项目,在景区改造提升、旅游项目打造、旅游配套设施开发、三旧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此前,碧桂园、恒大等已进驻湛江。

“湛江是潜力股,我相信它会越来越好,我也希望能留在这里。”广西小伙赖炎(化名)三年前来到湛江,在通信公司数据中心工作。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湛江基站建设在今年突破千台,这意味着湛江的信息化水平在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越来越好,有了大城市的样子,“至少房价也涨起来了,后悔没早点拿下一套。”

《隐秘的角落》大火,湛江再次进入了全国人们的视野。聚光灯之下,湛江竭尽全力再出发。

7月18日,湛江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召开,聚焦补齐交通短板、做强产业支撑、厚植开放优势,进一步打牢湛江振兴发展的基础。

这次,湛江希望这把火能烧得再旺一点,烧得再久一点。

(实习生戴睿敏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