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深陷转型之困,自救升级“练内功”

石恩泽
2020-05-27 22:39:28
来源: 时代财经
外贸企业转型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开拓跨境电商业务,另一种则是选择出口转内销。然而无论选哪一种,转型之路都是且险且难的。

抗疫进入下半场,国内复工复产率稳中向好,但是外贸企业受国外疫情影响,形势仍不容乐观,不少企业面临着订单量下滑、运输不畅等压力。作为“六稳”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今年两会的焦点之一,稳外贸刻不容缓。

5月2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事关改革开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他指出,外贸外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对我国税收的贡献超过25%,直接间接带动就业超过2亿人,其中8000多万为农民工,还为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此可见,下一步“稳外贸”可谓是重中之重。

外贸.jpeg江苏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来源:新华网)

南北差异大,清关效率慢

2020年已快过半,目前中国的外贸进出口较此前已有所回升。

据海关总署统计的数据显示,4月,中国外贸进出口2.5万亿元,同比微降0.7%。出口同比增长8.2%,由负转正,而进口则由正转负,同比下降10.2%,当月实现贸易顺差3181.5亿元。不少券商报告分析称,出口数据走过V型底,将开始反弹性增长。

对此,小笨鸟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经理刘贝贝在5月26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4月份出口数据的好转,并不代表外贸行业好转,而是前期积压着的订单在4月份发货。“国际需求疲软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订单下滑量过半。”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宁波新东方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秋城亦在26日向时代财经指出,目前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虽然欧洲已开始解封,但是俗话称‘下雪不冷化雪冷’,今后中国出口数据还将有所波动。”

世界贸易组织20日发布最新一期《货物贸易晴雨表》报告指出,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延续大幅下滑趋势。反映二季度行情的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值为87.6,低于上一季度发布的95.5,是该指数自2016年7月推出以来的最低值。

此外,德意志银行更预计,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将萎缩13.6%,2021年仅将恢复7.5%。这一降幅将远高于金融危机期间的水平。

外部环境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并可能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国内复工复产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

“从国内整体来看,南方如广州、深圳、福建等地的恢复情况比较好,但是北方就恢复得相对差一点了,”在刘贝贝看来,造成这一局面的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南方产业偏向电子消费类,属于时代发展的大方向,而北方偏轻工业,例如服装纺织等,相对而言属于低端制造业;二则是南方工厂的灵活性更高、转型更快。

除了前景不乐观以及南北差异大之外,报关手续繁琐也是一大挑战,位于江苏的四海商舟电子商务公司就面临着这一难题。“我们属于家居用品类公司,在需求方面波动不大,但是由于通关的检验检疫手续复杂,使得商品很容易断货,这会导致商品品类推荐排名靠后,从而影响下一季度的销量。”该公司市场部主管骆芸还向时代财经指出,另一方面,通关效率的下降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即便国内清关速度在加快,但是国外客户的回复效率却无法保障。“现在美国和欧洲的客户基本都在家办公,回复得比较慢,本来要下的订单也延后推迟了。”一名江苏省外贸上市公司的业务经理无奈地向时代财经表示。

令不少企业感到欣慰的,是来自国家政策对社保、房租的减免与缓缴等。但是政府的救助手段,依旧无法完全缓解外贸企业的焦虑。“政府在融资便利和市场拓展渠道方面,给予了不少援助,但是订单萎缩的主要原因来自外部,政策性援助只能算助力的手段,短期会有所帮助,然而长期来看却难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刘贝贝坦言。

外贸企业转型之困

重重压力之下,不少“扛不住”的企业都纷纷走上了转型之路。外贸企业转型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开拓跨境电商业务,另一种则是选择出口转内销。然而无论选哪一种,转型之路都是且险且难的。

以广交会为例,近日,有着63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由线下搬到了线上。在朱秋城看来,广交会转向线上无疑是一个风向标,这意味着未来3到5年内跨境电商的线上贸易将会成为主流模式。

但朱秋城却认为,此时入局电商,已不具备竞争优势。“无论是B端还是C端的电商已经不是蓝海市场了,而且这种转型不是马上就可以立竿见影的,物流会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那么出口转内销之路是否会比较平顺呢?

据国内最大的内贸批发平台阿里巴巴1688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转内贸的企业有30多万家,每个月新增的工厂数量大概在2万左右,并计划年内帮助50万家外贸企业实现2000亿元内贸线上批发交易。

政府在此方面也不遗余力地加大扶持力度。近日,厦门海关成立加贸保税帮扶小分队,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实行延长加贸保税业务办理期限、减免非必要保税担保、取消内销征税审批作业环节、暂免征收内销缓税利息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但即便有政府的帮助,刘贝贝还是认为转内销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他看来,这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专门对外定制生产的产品是否适合国内;二是供应链中的物流能否匹配产品;三是经销商是否有分发渠道。

而近期大火的直播带货又是否可以解决平台分发问题呢?对此,刘贝贝表示,虽然直播带货可以绕过渠道问题并压缩成本,但就目前来看效果其实不太理想。

此外,国内市场目前尚无法完全消化国外市场的订单。

“因为我国很多产品生产比重占世界总量的70%至90%,怎么可能全都靠内部解决呢?但在全球经济都萎缩的情况下,中国有国内市场的支持,萎缩的比例较少,有利于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内的‘江湖地位’上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26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在经济全面复苏后,中国将在全球市场占据更有利的地位。2009年金融危机之时就是如此,中国在2010年首次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贸出口国。

升级产业,修炼“内功”

等不及、转不动,外贸企业左右为难。

“现在规模稍微好一点的公司,更多的精力是用于修炼‘内功’。比如说优化自己的供应链结构、加紧加盖海外仓储等。”刘贝贝说。

不只是大企业,在刘贝贝看来,再小的企业也能优化自身的供应链成本,而且小企业在这方面是有可能弯道超车的。“因为大企业体量大不具备转型优势,一次或许仅能够提升3%到5%的效率,但小企业兴许可以提升10%。”

但是他认为,“练内功”最重要还是要看产品,供应链和仓储体系总体来讲还只能算是辅助,产品的设计升级和技术革新才是最主要的。

经历过疫情期间“宅”在家的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逻辑发生了转变,“宅经济”成为市场热点。多个企业负责人都对时代财经表示,此次疫情期间,家居品类销售情况最好。另据商务部大数据监测,家居用品、厨具、健身器材等受到消费者青睐,同比增长超过40%。笔记本电脑、打印机、键盘等居家办公商品销量也呈10%以上的增长。

朱秋城称,“宅经济”的逻辑分两点,第一点是“居家令”促使户外消费转变为户内;第二点则是线下转线上。

而如何吸引用户在线上下单,是下一步每个企业都要考虑的关键点。除此之外,产业升级防转移也是需要重点攻克的难关。

在朱秋城看来,即便没有新冠疫情的暴发,低端产业未来也将逐渐转移到劳动力更低廉的市场,如东南亚。“以宁波为例,当地劳动力成本大约是每月人均5000到6000元人民币,但是我一年半前去越南考察时发现,当地工人月均工资仅要不到1000元人民币。”

“劳动力成本削减1/5是好事,但许多企业却仍不敢贸然行动,原因主要在于越南的政局并不稳定。而针织服装类等行业,肯定接下来可能会有部分企业的产业链往缅甸等地迁移。那么留下来的会是优质的制造业,这是大势所趋,”朱秋城说。

对于产品升级,他建议,首先是要发展品牌化,这是未来中小企业的核心;第二则是科技赋能,科技含量越高的企业,未来市场依存度还会越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跨界白酒后又卖零食,“烤鸭第一股”全聚德结束三年连亏,等来的却是跌停
股价应声跌停,归母净利润下滑超90%!昔日PE大佬九鼎投资,正被房地产拖累
聚焦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首批70家龙头和专精特企业聚集雄安中关村园区
“吉利公子”入主ST澄星首份完整年报出炉 业绩亏损逾六千万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