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不设GDP增速目标科学合理

谢江珊
2020-05-23 13:07:36
来源: 时代周报

5月22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当天中午,《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解读报告时表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历时间之长,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很少见”。

黄守宏说,以往政府工作报告用一半篇幅总结过往成绩,但今年总结成绩只有4000多字,大量的篇幅用于阐述面临新形势要采取的新措施。“报告提出的措施是基于当前形势、基于初步对国内外疫情走势判断基础上做出的,一旦发生超出预期的而变化,政策会相应完善。我们应对危机的子弹没有打光,留着充分的余地和后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总结分析认为,首先,要正确理解每年设定经济增速具体目标的目的,全年经济增速目标是一个预期性指标,不是约束性指标。

此外,今年没有设定目标,但实际上甚于设定具体目标:“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都有一个目标。刨掉一季度-6.8%的GDP增速,二三四季度的表现应该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从二季度开始就没有任何托词了。大家反而更加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勤奋向上。从这个角度而言,没有目标反而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没有目标胜似有目标。”张燕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2万亿需直达基层地方政府

时代周报:特殊之年,可否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此次政府工作报告?

张燕生:关键词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强调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抓紧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关键词二,千方百计精准施策,做好“六稳”和“六保”工作;关键词三,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明确拟安排3.6%以上的赤字率、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以及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各项措施托住“六稳”和“六保”,能够使今年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向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时代周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的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如此大幅度突破3%的赤字红线,意味着什么?

张燕生:首先,3%的赤字红线是欧盟的财政纪律,不是中国的,中国从来没有承诺过3%的赤字率的财政纪律;第二,欧盟某些成员国或经济体的财政赤字率在10%以上,欧盟会明确表示,这是非常时期非常之举。中国本身就没有3%的财政纪律约束,而且中央政府的财政状况非常好。

此外,中国本身是一个高储蓄率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把赤字率定在3.6%以上,比起世界各个大国来讲还是最低的。这一方面表明了我们的信心,中国是抗疫最早趋于稳定、经济最早开始恢复的国家;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几千年文明延续的国家,这样的风浪、风险和冲击,我们经历过不少。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国家做好国家防范风险的准备,地方做好地方防范风险的准备,企业乃至每一个家庭都会做好自己的准备。

原本我们预测的财政赤字率是3.5-4%,国家取了一个相对比较谨慎的靠近3.5%的指标,但加了一个“以上”的表述,较为科学合理,保证了后续的政策空间。

时代周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财政赤字规模增加的1万亿元和抗疫特别国债的1万亿元,将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六保”,决不允许截留挪用。如何才能保证这2万亿有效落地?

张燕生:既然是特殊转移支付,我个人认为,会为这2万亿建立特别通道、采取特别安排,减少行政层级对资金下达所产生的某些阻碍,从而直达最需要资金的基层地方政府。从中国的财政体制和状况来讲,越往基层,财政状况就越困难,越往基层,财政的脆弱性就越明显,越需要救助和帮助。所以,这2万亿需要用在刀刃上,必须直达基层地方政府。

时代周报:财政赤字率定在3.6%以上,如何防范化解随之而来的财政风险?

张燕生:中国的财政状况在全世界大国中是最好的,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也是最高的,而且中国的赤字率,即便在这次的新冠疫情冲击下,仍然是最低的。

一般讲财政负担,有代际负担的说法,相当于这一笔财政花下去的钱,以新基建为例,无论是信息还是创新,带来的好处一定是我们这代人包括子孙后代都可以享用的。当这笔债成为负担时,仅仅是我们这代人负担吗?按道理来讲,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各自负担一部分,如此才合理,才权责对称。长期资产跟长期负债相匹配,负担就减小了。从这个角度而言,无非是改革的问题,建立一个代际之间合理分摊的税收、负债和长期收益管理的制度,保证几代人的财政状态不发生问题。

保民生保就业的核心是保市场主体

时代周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如何实现稳就业目标?

张燕生:在大规模新冠疫情暴发以及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大风大浪面前,实现“六保”就是大树不倒。

保民生保就业,核心问题还是要保市场主体,做好产业保全工作。企业不倒,就业就不会倒。就业不倒,民生就不会倒。保市场主体,首先要保外资、国资、民资以及混合所有制等各种企业,帮他们解决困难;其次,要保头部企业和大企业,尤其是受这次受影响比较大的行业,比如航空、电子、汽车、化工和机械等。因为龙头企业往往是上下游、大中小、产供销和内外贸一体化链条中的排头兵。

怎么保?一是扩大消费、投资和进口等措施要到位,让这些企业有订单;二要做到保市场主体,商流、物流、人流要畅通,如果人财物的流通是非常高效和便利的,整个企业的经营就会正常化;三要稳定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这些措施全部到位,市场主体保住了,就业和民生就保住了,进而保住产业链供应链,整个经济的大局基本盘就稳了。

时代周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此外,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在今年疫情特殊时期,这一措施实施的难度不小?

张燕生:中国政府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就必须要做到。

难是一方面,2.5万亿的减税降费确实难度特别大,因为收入在大幅度下降,刚性支出则在大幅度上升。但是中国的基本盘,从来不是把我们每一个人的福祉都紧紧拴在政府这一棵树上:中央政府担一部分,地方政府担一部分,企业和经济主体各担一部分,每一个家庭担一部分。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同舟共济应对冲击。另外,作为一个高储蓄率国家,各级政府的信用有保障,发债的空间很大。

时代周报:一方面减税降费,一方面财政支出力度不减。除了提高财政赤字率,货币政策应如何协同配合?

张燕生:现在争论最多的是财政赤字货币化问题。我个人觉得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走到这一步,现在还是要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中国目前的问题是,一方面钱确实很紧,另一方面很多地方的钱花得太过分了。首要之举是改革,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优化公共财政结构框架,优化中国资产负债状况结构。用改革的方式渡过现在的难关,不要走到财政赤字货币化那一步,还没到那个时候。

三大指标支撑2020中国经济

时代周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扩大内需的关键在哪里?

张燕生:今年,外需基本上指望不上。欧美一些国家目前还没有从疫情中走出来,俄罗斯、巴西、秘鲁、墨西哥、印度、沙特和伊朗等国家的疫情又有上来的势头。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还是欧美发达国家,过去我们依赖的外需,都不得不转而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所以不妨趁此将国内需求做起来。

如何扩内需?

第一,很多政策要做调整,综合施策、精准施策,促进消费、投资和进口,将内需的基本盘稳住。过去都是过穷日子过来的,要先发展生产再消费,相当于人们的享受都处于爬坡阶段。现在则需要把国内统一市场做起来,将国内消费、投资和进口的发展放在战略位置上;

第二,发展生活性、生产性和公共性服务业,要从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上来考虑这一方面的改善。例如发展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和公共养老,这对人们更好地消费和生活都很重要。生产性服务可以提高产业链水平,提高产业的基础能力,像研发服务、技术服务、设计服务、咨询服务以及人才服务等专业服务,毫无疑问,都能够使老百姓更加有能力消费,拥有更高的幸福感。

时代周报:按照目前形势,你认为支撑2020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张燕生:我个人认为支撑2020年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是三大指标:新旧动能转换、新旧结构转换和新旧模式转换。

2020年这种特殊情况,实际上是考验一个国家战略定力的最好时机。危和机同生并存,是一天到晚喊危,但无所作为?还是想方设法把危转化成机?如果能做好新旧动能、新旧结构和新旧模式的转换,中国经济不但在2020年能够渡过这场危机,而且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经过疫情的冲击和磨难,大家开始意识到以前的不足,开始重新思考到底需要什么,进而探索发展新模式,整个中国在未来会产生新的发展轨迹和路径。IMF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2%,2021年中国经济将增长9.2%,世界对中国经济的潜力和动能是非常看好的。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