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以政策改革推动新药研发

苏长春
2020-05-21 19:22:10
来源: 时代周报

5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在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两手抓的新形势下,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时代周报记者从红杉资本获悉,全国政协委员、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今年将向两会提交5份提案,包括创新药研发和审批体制改革、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传染病多种防治机制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创新、科创发展等重要话题。

作为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唯一的全国政协委员,沈南鹏深谙科技创新、数字化升级和信息化应用对于医疗健康企业和机构的重要意义,他今年有3份提案重点聚焦在这个领域,倡导推动建设“医药强国”。

“政府部门需要不断优化医药创新土壤,为进一步加强新药研发转化提供政策支持,推动建设‘医药强国’;医疗卫生机构需要重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医疗资源投入上要‘软硬兼施’,利用好数字化、信息化,提升中国医疗整体供给能力;对中国感染科系的应急能力建设需要提高到战略高度,实现防疫能力常态化,建设分布式传染病报告数据共享网络。”沈南鹏在提案中建议。

此外,沈南鹏还尤为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连续三年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在今年的两份提案中,他分别建议:第一,开展香港地区跨境数字稳定币,以构建数字技术驱动的中日韩跨境支付结算网络为基础,将香港建设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国际金融中心;第二,通过建设科创枢纽帮助香港重塑转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优化创新推动信息智能化升级

沈南鹏在提案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总体发展良好,新药尤其是“救命药”上市速度明显加快,但在新药研发转化和患者可及性方面,有些问题亟待突破。

他认为,以政策改革推动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入市全程加速,激发药品创新活力,增加创新药可及性,切实解决人民的医疗用药需求,是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向。

“我国医疗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加速,具体表现在:传统医疗资源投入‘重硬轻软’,信息化短板严重制约医疗整体供给能力提升;医疗信息化便民惠民基础较差,‘信息孤岛’阻碍优质医疗的公平可及;医疗AI的审批创新相较市场发展和国际实践仍显不足,数字医疗工具的监管环境仍待优化。”沈南鹏在提案中直言。

提案指出,目前中国在医疗AI领域发展强劲,是加速升级医疗健康智能化、抢占世界领先地位的战略机遇期。

因此建议,推动国家层面的个人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为医学人工智能和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构筑数据基础。深化医疗器械审评改革,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上市。试点部分收费项目、开发医疗AI产品责任险,促进临床应用和普及。支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信息化升级,引入专业机构助力AI医疗审批等。

战略提升感染科系应急能力

沈南鹏在提案中指出,目前国家传染病应急系统亦存在瓶颈,如“以医养防”观念下,感染科人财物缺乏动力保障,硬件投入严重不足,院感防控准备不足,预警干预技术手段偏弱等。

他建议,以战略高度重新定位传染科系在医疗体系的位置,整体提升预防和应急能力;增强院感的技术保障能力,提升院感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在医院智慧服务建设中的评价权重,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院感预防能力,在非接触式临床体征检测、医用防护用品穿脱等场景发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工具使用规范;完备公卫应急物资专项储备制度,建立严谨务实能打硬仗的传染科平战转换机制,科学规划生产能力储备,做到平时国家适度储备、战时快速提高产能,合理调配;法律保障网络直报系统效率,完善人畜共患传染病联防联控的立法、追责,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基于医院和疾控中心的分布式传染病报告数据共享网络。

科创枢纽加速香港未来转型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大湾区战略定位之一。这一方向可资挖掘的一个核心命题是:以科创枢纽建设加速香港未来转型。

沈南鹏在提案中提出,保证香港科创枢纽角色是国际环境下的需求,大湾区需要一个有差异性科创贡献的香港。

他认为,需要进一步开放内地科研课题给香港科研人员,推动央地各级科研经费跨境便利使用;推动知识产权两地互认,统筹跨境科创企业大湾区认定标准,促进香港科研与大湾区产业互动;发挥大湾区科创专责小组的领导作用,统筹协调湾区内跨境科研人员往来等重大关键性问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