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能源企业闯关

杨玲玲
2020-05-19 03:39:30
来源: 时代周报
武汉解除封城已有40天,受伤的城市正加速“回血”。电力、燃气、石油、煤炭等能源供给,是保障各产业正常运行的“后勤部队”。但对能源类上市公司而言,无论是追回被疫情耽误的损失,还是推进司法重整保住上市地位,都难言轻松。

5月17日,武汉市洪山区南湖板块一个产业园内,为园区提供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某国企生产部职工刘书宇(化名),正在进行生产调度安排,保证设备以最大经济方式运行。

“疫情期间,大部分企业处于停工状态,原先24小时运行的发电机组也因用电量大幅缩减,运行时间减少到5‒6个小时。”刘书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4月以后,随着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机组再次忙碌起来。

如其所言,自4月8日武汉解除封城已有40天,受伤的城市正加速“回血”。电力、燃气、石油、煤炭等能源供给,是保障各产业正常运行的“后勤部队”。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湖北能源(000883.SZ)、石化机械(000852.SZ)、*ST凯迪(000939.SZ)、长源电力(000966.SZ)、百川能源(600681.SH)5家注册地为武汉的A股上市公司,一季度的业绩呈现出分化。

其中,湖北能源业绩逆势上扬,实现营收36.98亿元,与上期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4.53亿元,同比增长13.07%。

“业绩增长与我们自身的发电业务有关,机组增加带来了发电量的增长,而非是社会用电量在增加。”5月14日,湖北能源董秘办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石化机械、*ST凯迪、长源电力、百川能源的业绩则呈现出不同幅度的下滑。其中,被称为“生物质发电第一股”的*ST凯迪”甚至已陷入“保壳大战”,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而其他三家企业则在回复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中,表示业绩正在逐步复苏,争取追回部分一季度损失。

随着疫情“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武汉产业复苏迫在眉睫,对于能源类上市公司而言,无论是追回被疫情耽误的损失,还是推进司法重整保住上市地位,都难言轻松。

巨头先行

5月18日,位于湖北省恩施市板桥镇大山顶地区的风电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数天前,湖北省能源局副局长揭建平一行刚刚到此调研。

目前,整个项目已具备并网条件,将争取在7月投产发电,这成为湖北能源抢抓工期的一个缩影。

此前,湖北能源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煤储基地等一大批湖北省重点能源保障项目相继复工复产。

被定位为三峡集团综合能源发展平台的湖北能源,肩负重任。根据其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公司争取到2020年,实现“11123”目标,即资产总额达1000亿元,电力装机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利税达到100亿元,天然气管线达2000公里,年销售收入达300亿元。


与大多数一季度亏损的企业不同,近日,湖北能源公告显示,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98亿元,与上期基本持平;实现归母净利润4.53亿元,同比增长13.07%。

“电力作为公用事业,疫情期间,我们仍坚持生产以做好能源保障供应,而随着疫情逐渐缓和,我们的销量也在慢慢恢复,至于未来的业绩走势,还是要看社会用电量的情况。”湖北能源董秘办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根据湖北能源近日披露的1―4月主要经营指标公告,1―4月公司所属各发电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8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6%。

但除了发电量增长之外,湖北能源的其他业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天然气销售量6.89亿立方米,同比降24.25%。煤炭销售量212万吨,同比降9.91%。蒸汽销售量22万吨,同比降12.93%。

如今,正经受疫情考验的湖北能源,还能否保证2020年全年业绩持续亮眼,“十三五”规划如期完成,都有待时间的检验。

追回损失

与此同时,多家遭受重挫的武汉能源企业,也正快马加鞭恢复产能,欲追回一季度损失。

其中,总部位于武汉光谷的石化机械,属于油气装备及工具的制造、服务行业。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4.72%至12.67亿元,归属净利润同比盈转亏至1422.61万元。

对于如何推动疫后复苏,5月14日,石化机械董秘办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4月,公司提出“百日攻坚创效”来促进降本增收,基本上在上半年就可以看到一些成效。

“目前,产能已恢复到正常状态。”上述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

与石化机械的下滑局面类似,主营业务为电力、热力生产的长源电力,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18亿元,同比下降40.58%;归母净利润3094.38万元,同比下降86.05%。

5月14日,长源电力证券部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疫情期间,社会用电量出现下滑,作为以发电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业绩也受到波及。

“4月份企业复工复产以来,社会用电量逐渐提升,我们的业绩也在恢复当中。”该负责人称。

而从事城市燃气业务的百川能源,一季度营收15.07亿元,同比下降23.24%;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下降40.65%。

“疫情期间,天然气的消费以及新开户,在居民端有一定增长,但是企业端受疫情影响出现缩减,目前还未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5月14日,百川能源证券部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疫情对天然气工程安装业务也有一定影响。

不过,该证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年初定的任务并未做调整,目前正加大业务开拓力度,力求在二三四季度将损失追回来。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血脉。5月17日,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能源供应属于上游,跟终端的消费息息相关。“终端需求起来了,能源企业也能顺势发力。”

优化结构

5月17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疫情刺激下,能源行业的结构将得到一定优化调整,经营能力偏弱的企业或首当其冲被淘汰出局。

湖北省的化石能源匮乏,是一个缺煤、少油、乏气的省份。疫情暴发以来,能源行业力保煤炭、电力、油气等的稳定供应,少数企业也有自己的“烦恼”。例如,被称为“生物质发电第一股”的*ST凯迪,正在退市边缘挣扎。

5月16日,*ST凯迪公告,收到财务总监兼行政总监唐秀丽的书面辞职报告。4天前,唐秀丽刚接到中国证监会对其采取5年市场禁入的决定书,时任董事长陈义龙也受到市场禁入的处罚。

此外,*ST凯迪还身陷“保壳”大战。财报显示,*ST凯迪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且两个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自2019年5月13日起暂停上市。

从*ST凯迪公布的《2019年主要经营业绩》来看,2019年其归属净利润为-19.21亿元。公司股票面临被终止上市交易的风险。

业绩承压与公司高杠杆扩张带来的债务爆雷密不可分。5月9日,根据*ST凯迪发布的新增债务公告,逾期债务已达186.85亿元,而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公司净资产为19.14亿元,逾期债务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976.14%。

*ST凯迪表示,正积极推进司法重整工作,解决债务危机问题并解决员工工资、燃料供应农户欠款等问题。“目前,公司旗下有13家生物质电厂全面恢复生产,此外,3家风电厂持续运营中。”

针对公司债务违约和司法重整的相关详情,记者多方尝试联系*ST凯迪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