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摩天大楼降温要在土地要素市场化上发力

匡贤明
2020-05-12 02:26:40
来源: 时代周报
摩天大楼一方面客观上节约了土地使用,为城市发展拓展了可利用空间,也使有限的土地的单位产出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摩天大楼客观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其中《通知》提出,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各地因特殊情况确需建设的,应进行消防、抗震、节能等专项论证和严格审查,审查通过的还需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复核,未通过论证、审查或复核的不得建设。

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地方把拥有摩天大楼的数量作为城市形象、城市实力的一个象征,甚至把摩天大楼作为地方经济竞争的一个重要方式。由此,国内摩天大楼数量不断增多。数据显示,包括在建、已经建成和有规划的超高层,国内300米以上的超高层有464座,占比超过全球的三分之一。

应当承认,摩天大楼一方面客观上节约了土地使用,为城市发展拓展了可利用空间,也使有限的土地的单位产出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摩天大楼客观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仅从消防角度看,目前全球最高的消防云梯只有100多米,而摩天大楼动辄300米、500米以上,无疑对消防救援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外,超高层建筑建设周期长、成本高、拆建改造困难等挑战也带来不少问题。

正是基于后者这个角度,政府有关部门叫停了摩天大楼建设,收紧了超高层建筑的立项,应当说是回归现实、回归实用的表现。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摩天大楼的存在和风行,不仅仅是形象工程这么简单,而是有着客观因素在内,包括土地资源要素的流转有比较大的关系。

较长时期以来,我国土地资源配置,在工商业之间倾斜比较严重。2017年,全国土地资源构成中,城镇建设用地只有3.17万公顷,仅占国土面积的0.33%。相比之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占比为3.35%,是城镇建设用地的10倍。有限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及其管制,使得可用的商业用地面积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在价格上,我国长期以来工业用地与商业用地价格差距比较大。《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工业地均价为806元/平方米,商业用地均价为7251元/平方米,两者相差9倍。因此,有限的土地供给、偏高的地价,使得城市建设进程中,越高越好成为一个成本收益趋优的选择,这形成了摩天大楼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要控制摩天大楼野蛮生长,需要调整政策,更需要改变现有的土地供给格局。依照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加快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打通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使城镇发展的“土地紧箍咒”得到有效破解。

具体而言,城镇土地供给,尤其是建设用地供给,要与城市化进程相关,要按着常住人口的规模合理确定土地供给总量。主要以指标管理土地要素的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加快形成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基本格局。核心是尽快落实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有效扩大土地供应。由此真正为摩天大楼竞争降温。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