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医疗制度防线 提升应对风险能力
推进我国医疗卫生制度防线建设,就是要让“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发挥各自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是对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一次大考。在中央指导下,各地优秀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等疫情重点地区,全国快速推行封闭式管控,落实“人人戴口罩、办理健康码”的防控手段,随着一系列有力举措的执行,我国取得了令世界关注的防控成绩。
但正如之前多位医疗健康专家所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现行医疗体制、应急管理也带来了深刻经验教训,包括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科学决策系统有待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与医疗系统的协同合作也需持续强化、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的投入仍有明显缺口。
加快推动医疗卫生制度防线的各项建设,夯实各类风险的应对能力,成为我国完善公共治理体系、未来打好疫情等硬仗的必要举措。国家近来针对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一系列举措,也宣示着我国在这一关系民众安全保障、社会安宁的重要领域,有望出台更为完善的政策指引和配套举措,从而让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强身固体”,助力我国朝着医疗卫生强国的方向迈进。
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既要立足当下、更要放眼长远。这就要求从现行医疗卫生体系的短板入手,在全科医生培养上加大投入,让更多优秀医疗人才成为全民健康“守门人”,建立一支日常确保公共医疗基础服务、“战”时能应对多种疾病的队伍。
而针对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新病毒,需要我国在相关科研攻关上加速布局、统筹资源,形成多部门、多领域的协作推动。也因此,要完善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重大传染病、生物安全等方面,建立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的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
而夯实风险应对能力,除了“国家队”建设外,也应充分激活市场力量,使其成为公共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充分利用企业的创新性以及资源整合能力,将为探索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提供更为广泛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支持。
此外,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让我们一旦面临重大疫情暴发,就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医疗、生活或其他物资的快速调配,做好高效精准投放,为广大医护人员的救治服务创造有利环境,满足民众的生活及防疫需求,确保全国及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稳定。
推进我国医疗卫生制度防线建设,就是要让“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发挥各自优势。从基层医疗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到重大医疗科研攻关的上层建筑,再到疫情防控预警机制、应急行动指南等制度建设,做到医疗卫生体系硬件和软件并举,抓紧堵漏洞、强弱项,深化综合医改、改善医疗卫生供给、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振兴发展。
通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仅能提高我国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更能持续提升国民各项健康指标,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推向新的高度,也为世界贡献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中国样本。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