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保大计

陈泽秀
2020-04-21 01:44:07
来源: 时代周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一季度数据表现看,中国经济遭受疫情的冲击比较明显,特别是消费需求有所下滑,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都不高,对经济增速形成较大的拖累。

–6.8%,这是中国经济2020年第一季度的增速,创下1992年公布季度GDP数据以来的最低值。

对于GDP的负增长,市场早有预期,股市的反应颇为平静。4月17日,上证指数报收2838.49点,上涨0.66%。20日,沪深两市双双小幅高开。

经济数据出炉后不到十个小时,新华社播发了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通稿,传递了高层对下一阶段疫情防控的方略,以及对经济的最新判断。 

会议首次提出了“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在“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的同时,会议还明确提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

“宏观对冲政策仍有很大空间并将持续发力。”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严鹏程在发改委的4月20日新闻例会上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政策方向已经非常明确,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把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全面恢复起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尽快弥补回来。下一步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会显著加大,而且主要聚焦在扩大内需方面。

“今年第二季度可能是恢复性的增长,达到很高的水平难度较大。多种政策综合发力,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速可能提高到8%以上,呈现持续较快的底部回升态势。”张立群预计。

首提“六保”,坚持底线思维

“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这是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形势作出的判断。

严鹏程指出,一季度我国经济负增长不具有历史可比性。“今年一季度经济下行并非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而是突发严重事件带来的结果。”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0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同比下降6.8%。其中,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同比均出现两位数的下降。

4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将中国2020年经济增速预测下调至1.2%,和IMF今年1月的预测相比,调降幅度达到4.8个百分点。

不过,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的加快推进,相关数据也在“回暖”,3月多项数据开始拐头向上。譬如,工业生产方面,3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较 1?2月收窄12.4%。消费方面,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5.8%,降幅比1?2月收窄4.7%。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一季度数据表现看,中国经济遭受疫情的冲击比较明显,特别是消费需求有所下滑,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都不高,对经济增速形成较大的拖累。

但这种变化是暂时性的,受疫情的抑制比较大。

在“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后,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了“六保”。 对此,多位经济学者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当前要务在于稳定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正常化,谨防大规模破产和失业,因此要坚持底线思维,突出保民生等六个方面。

“把‘六保’作为目标,并不是说把目标调低了,而是在未来经济受到超级不确定性冲击的条件下,坚持底线思维和底线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表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崔成则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六保”中保基层运转是防止疫情再次暴发的前提和基础;保市场主体是核心,某种程度上就是保居民就业和保基本民生;而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则是保市场主体的必要前提。保粮食能源安全则是保市场主体和保基本民生的必要前提。

任务微调,不设GDP增长目标?

与3月2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相比,4月17日的会议对相关表述进行了微调。例如,将“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调整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国盛证券指出,政治局会议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表述,由“确保实现”改为“紧扣”,反映的应是对“翻番”目标开始淡化。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测算,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应在6%左右。在今年一季度GDP负增长的情况下,全年6%左右的经济增速几乎不可能实现。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删除了“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表述,可能意味着今年将不再设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王静文分析称,当前经济数据已经失锚,制定目标的难度非常高。“定高了,可能会导致政策的过激反应,引发新一轮结构失衡和经济泡沫;定低了,可能会引发企业的悲观预期,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所以莫不如不定。”

张立群也认为,在今年的经济活动已经进行较长一段时间之后,再设立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实际意义不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4月17日回应“今年是否取消具体的GDP增长目标”时表示,每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在全国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今年全国两会推迟,目前还不掌握具体情况。

不过,仍有学者呼吁不应取消GDP增长目标。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研究员张明撰文指出,考虑到体制惯性、就业与增长的高度相关性、疫情冲击的持续性、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因素,2020年仍应制定一个富有弹性的年度增长目标,最终确保“六保”的顺利实现。

崔成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仍然需要一个具体的增长目标,设为3%左右比较合适,主要目的是使各领域的相关政策有一个可把握的方向和力度。但崔成强调,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应该只是个努力方向,且该目标的执行应有更大的灵活性。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尽管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是否设定GDP增长目标”存在分歧,但各方的共识是:不能顺其自然、不考虑经济增长,仍然要尽最大努力抵御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采取更有力的宏调经济政策加以对冲,引导经济重新恢复正常状态。

4月1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了明确的信号—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同时,会议还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具体措施包括,释放消费潜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推进减税降费等。

“当前,中央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战略提出来,说明这不是一个短时期的政策。”张立群分析,从长期看,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主要源自需求不足。今年外需压力较大,最重要的是把扩内需工作抓好抓实。

张立群分析,扩大内需的基本逻辑是从提振投资入手,特别是提振基础设施投资,稳定房地产投资,使得企业订单能够显著增加。企业的生产活动显著恢复后,对就业和居民收入的贡献会显著加强,这样扩大消费才有必要的条件。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也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显示,消费的复苏总体慢于投资。未来经济的主要矛盾将逐步从供给冲击转为需求约束,如何通过一揽子的经济救助政策,精准有效地提振消费,是推动经济全面恢复的关键。

“在促进消费方面,重点是积极稳定汽车、家电等居民传统大宗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同时顺应居民消费升级大趋势和疫情期间涌现出来的新需求,大力培育绿色消费、信息消费、数字消费、智能消费、康养消费等新兴消费增长点,推动线上消费乘势成长,促进线下消费加快回补。”严鹏程在发布会上指出。

对于下一步的经济走势,刘向东认为,随着疫情控制后和复工复产逐步推进,加上积极财政和灵活偏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预计中国经济的底部在一季度。“尽管外围经济有所疲软,但只要内需逐步释放出来,中国经济增速出现V形反弹是可以预期的,但究竟会是强反弹还是弱反弹还有待观察国内外疫情演化情况。”

刘哲则认为,受到海外疫情的影响,预计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标准的V形反弹;经济恢复仍在稳步推进,也不会进入L形的停滞,更大的可能是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推动下,进入缓坡型的经济恢复期。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