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疫情长期持续引发全球粮食危机

陶短房
2020-03-31 01:56:46
来源: 时代周报
如今各国间“壁垒森严”,对“洋临时工”的正常流动构成巨大障碍,如果这种障碍耽误农时,影响播种和收获季节,对全球粮食生产、供应的影响可想而知。

3月2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托雷罗(Maximo Torero)再次就“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粮食危机”发出警告。

这并非危言耸听:3月20日,俄罗斯冻结荞麦和其他谷物出口10天;3月27日,越南宣布自28日起暂停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约;同日,世界第九大小麦出口国哈萨克斯坦宣布禁止出口小麦及其制品、胡萝卜、糖和马铃薯;3月28日,非洲农业大国埃及宣布,自即日起停止出口各种豆类产品3个月……对此托雷罗等警告称,如果世界各主要粮食生产国相继以“疫情影响”为由起而效尤,后果将十分严重。

所幸的是,迄今为止,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等绝大多数粮油生产、出口大国并未表示“跟进”。但不能据此掉以轻心,如果疫情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接二连三“爆发”,弥漫的恐慌情绪可能导致其中一些粮食出口大国出现恐慌性反应,并因此“不必要地切断粮食出口渠道”,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

由于疫情的不断迅速蔓延,各国纷纷采取“封国”“封关”等紧急应对措施,虽然强调“对人不对货”,但许多粮食生产大国,如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等,其季节性农业工人占比相当高,农忙时需仰赖这些外来“临时工”抢收、抢种。

如今各国间“壁垒森严”,对“洋临时工”的正常流动构成巨大障碍,如果这种障碍耽误农时,影响播种和收获季节,对全球粮食生产、供应的影响可想而知。

值得一提的事,“防疫性农产品危机”并非仅仅“杀伤”买家:印度总理莫迪宣布自3月24日起,印度进入为期3周的“禁足期”,正处于收获和热销季的蔬菜、水果遭到灭顶之灾,有业内人士预计,印度自身及全球各国所采取的各种防疫“禁足”应对措施,将令印度水果、蔬菜本季出口同比减少三四成。蔬菜、水果、茶叶、鲜花等一些时令农产品,一旦产业链因疫情变得不通畅,就会导致巨大“冷库成本”和大量“保鲜损耗”,这对于位于产业链终端的农户而言,几乎是致命的,甚至可能危及整条全球产业链。

同时一些国家已开始对入港的货运船只船员实行14天检疫隔离措施,一旦这种措施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铺开,业已出现凝滞的全球货运网络势必进一步梗阻,这同样会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因为即便出口商和进口商“愿买愿卖”,但储运环节的重重关卡、步步难关,也会让全球粮食流通望洋兴叹,欲速不能。

那么,面对可能的“疫情农产品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办?

笔者认为,首先,应响应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呼吁,采取一切措施打消不必要的“疫情粮食恐慌”,通过G20等多边国际机构,积极协调各国防疫对策和粮食安全政策,确保“全球食物链”不受大的波及。

其次,各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寻求“防疫安全”和“食物安全”,“自然瘟疫”和“社会瘟疫”间的最佳平衡点,尽量将因防疫而造成的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出口的损害降到最低。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