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疫情冲击  下一步财政政策应该挑大梁

唐建伟
2020-03-31 01:45:52
来源: 时代周报
笔者认为,首先中国货币政策操作仍是坚持“以我为主”,不会跟随海外搞大幅宽松。

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至2.2%,此前为2.4%。这次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降20个基点标志着货币政策进入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阶段,选择在这个时点降息应是综合考虑了国内复工复产需求以及国际疫情和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等多方面因素后作出的决策。

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此前一天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一季度例会,两次会议都再次强调了当前“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结合此前中国央行并未跟随美联储降息及无限量QE操作的步伐,如何理解疫情防控中货币政策的操作逻辑,下一步中国货币政策到底会如何走?

笔者认为,首先中国货币政策操作仍是坚持“以我为主”,不会跟随海外搞大幅宽松。近期海外特别是欧美央行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将基准利率降到零或负的区间,同时推出无限量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原因一是为了应对疫情全球蔓延可能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冲击;二是为了应对金融市场上因为恐慌性抛售行为造成的流动性危机。

相比而言,一方面中国境内疫情防控已经取得积极进展,20省份超28天无新增本土病例。

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市场大幅动荡的过程中,中国金融市场虽然也受到波及,但不管是资本市场的调整幅度还是汇率相对美元的贬值幅度,都是所有经济体中最小的,体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所以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仍应坚持“以我为主”,没有必要跟随海外央行搞大幅宽松。

另外,中国是目前唯一还保有常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的大型经济体,值得珍惜并审慎释放。在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零之后,欧、美、日等大国都已经实施零利率或负利率,考虑到这些经济体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比较低,意味着其常规货币政策操作基本已经没有了空间。

相较而言,中国目前1年期MLF利率为3.15%,1年期和5年期LPR利率分别为4.05%和4.75%,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12.5%和10.5%,都远高于主要经济体。中国常规性货币政策操作的空间仍然充足,这是非常值得珍惜的,这样的政策操作空间也不应该浪费掉,未来要审慎释放,在支持中国经济稳健可持续发展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疫情形势发展,应对疫情冲击财政政策应该挑大梁。

对于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降低利率或投放流动性这样的货币政策宽松并不能使其直接受益。很多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本身就不是商业银行的客户。而且他们这时候缺少的并不是贷款,而是收入(现金流)。这时候靠央行放松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难以流入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其作用就非常有限。而财政政策的效果将更好,依靠财政直接补贴、转移支付或退税这样的措施,能够起到“输血”作用。在帮助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渡过难关的同时,也为未来疫后经济重建和恢复性增长留下火种,保留希望。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