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曾: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为广东提供了发展新动力

2019-09-03 03:36:15
来源: 时代周报
一方面,以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它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传统经济。另一方面,新经济能够带来经济增长。

时代周报记者 胡天祥

9月3日,由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主办,时代财经及时代周报承办的第四届“时代财经·诺奖经济学家论坛”在广州四季酒店拉开帷幕。

本届论坛以“全球化背景下的新经济与新未来—企业多领域潜能与价值平衡”为主题,旨在聚焦中国经济领域,解读当前时事政策,共同探索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让智慧持续发声。

活动前夕,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仁曾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专访。谈及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时,王仁曾表示,2018年至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态势。“稳”表现在各项指标都保持在合理区间,“进”则表现在中国的5G技术、移动支付等“新经济”,均走在世界前列。

而针对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王仁曾表示,此次贷款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的改革,推动LPR与MLF(中期借贷便利)挂钩,主要目的是推动政策利率和贷款市场利率的联动,建立“政策利率MLF—LPR—贷款实际利率”传导机制,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王仁曾_030745.jpg

(Q:时代周报  A:王仁曾)

新经济带来经济增长

Q: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为机,办好自己的事。怎么看待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怎么理解中央提到的“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为机”?

A:从2018─2019年前七个月的经济数据来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态势。“稳”表现在各项指标都保持在合理区间,“进”则表现在中国的5G技术、移动支付等“新经济”,均走在世界前列。所以说“稳中有进”不是一句空话,是确确实实有内容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国际上有很多国家之间都发生了贸易摩擦,继而带动国际经济运行规则不断调整。调整过程中,我们就有一个忧患,就是不要被人家孤立,这是一种挑战,我们要主动融入。同时,中国还面临企业融资利率定价机制不够合理、失业率上升、收入分配不合理等风险挑战。

那如何化危为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后,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那就是新经济(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

一方面,以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它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传统经济。

另一方面,新经济能够带来经济增长。而且未来会加速度地带来经济的增长,这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此外,我们还需进一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成果,增强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水平;疏通金融物流循环。把这些主要矛盾都抓住,并逐一解决的话,那就完全可以化危为机。

Q: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怎么看待央行这一举措?

A:此次贷款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的改革,推动LPR与MLF(中期借贷便利)挂钩,主要目的是推动政策利率和贷款市场利率的联动,建立“政策利率MLF—LPR—贷款实际利率”传导机制,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以房地产为例,以前利率形成机制对房地产贷款利率的影响,灵活性和前瞻性不够。而现在新的形成机制,实际是给各个城市提供了“一城一策”的力度空间,最终形成国家或银行提供一个基本利率,然后各个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在基本利率的基础上,制定不同的贷款利率。现阶段进行LPR形成机制改革,更多是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安排下,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动贷款利率向市场利率靠拢。

广东发展新动力

Q: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定位传递出哪些重要信号?对中国经济有哪些积极意义?

A: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广东一直是中国的第一经济大省。改革开放走到今天,我们需要为广东经济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和新的途径。

包括刚才讲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好,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好,扩大改革开放也好,这些事情,在广东要有一个新的具体实现形式,而粤港澳大湾区是能够把这些东西落实在里面的一个形式。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香港和澳门因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所以它们的税收及法律和广东是不一样的。所以,广东应尽快研究新的措施,扩大各个领域的开放程度,包括融资渠道的探索、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等。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是这种制度上的突破,建立新的机制,扩大改革开放的程度。

Q: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意见指出,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怎么看待这一定位,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积极意义?

A:数字货币,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绝对不能错过。所以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探索,对于未来中国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的发展,包括外汇体制的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Q: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怎么看待这一规划的出台及对金融科技领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A:本次规划的出台,对引导和推动金融科技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从2013年鼓励和倡导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让拥有电商营业执照的公司可以做P2P和网贷,这是为了解决金融业发展中长期以来存在问题的一种非常包容的政策。

但是在这期间,互联网金融出了一些问题,这几年我们发现金融科技,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这些新的IT技术在金融里面的应用,实际是对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的一个替代。

一开始从大的信息技术公司,比如阿里巴巴、腾讯,他们率先进军到金融科技领域。后来传统银行业也转变了态度,积极参与到了金融科技的发展中来。但是,当很多企业都参与进来的时候,金融科技的监管就变得尤为重要,我们不能再重蹈过去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覆辙,更不能放任金融科技所带来的新型金融风险的集聚。

人民银行作为监管的龙头部门,他们主动地参与,包括牵头研发数字货币。正是央行的积极参与,才能有效解决一些利用金融科技搞监管套利,搞国际炒作这些不良风气。

Q: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发展有无积极作用?

A: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非常大,因为它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公开,越来越透明,金融消费者会越来越容易地就触及资金。举例来讲,大家在现实生活当中用到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就是金融科技在消费环节的具体应用形式,带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在过去没有支付宝和微信的时候,很多人在贷款或者支付方面,会有一些不够普及的地方。特别是小微企业,还有小的商业从业人员,他们有短期的资金需求,现在手机上贷款非常方便。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