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与香港签署创科合作协议 16家实验室摘掉“伙伴”尾巴

2018-10-11 11:52:52
来源: 时代周报
“如今已经实现了‘资金过河’的安排。”在尚海龙看来,香港在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研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有国家的支持,香港积累的科研优势才有更大的发挥。

时代周报记者 程洋 发自广州  

9月20日,国家科技部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强创新科技合作的安排》(下称《合作安排》),涵盖科研、科技合作平台与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和成果转移转化等六个合作领域。

同时,香港的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摘掉了“伙伴”的尾巴,正式更名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更大的自主性。

香港与内地在科技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04年,科技部就与香港原工商及科技局签署合作协议,约定每年召开会议商定年度合作计划。同年9月,粤港双方首次推出了“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鼓励粤港两地的大学、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加强合作,提升大珠三角地区产业的科技水平。仅2017年,该项目就资助了19个内地科研机构,总金额将近3000万美元。

然而,两地的科研合作仍然存在障碍。譬如,此前香港的科研项目并没有纳入国家范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科研潜力的充分发挥。

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在给时代周报记者的书面回复中表示,此后,香港实验室在申请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时,其与内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作为前置条件。同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身份,也可以使其根据自身科技领域和发展规划等,选择与不同的科研机构合作。

香港16家实验室升级

从2005年开始,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科研机构先后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了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涵盖多个科技范畴。“伙伴实验室”的后缀意味着,香港需要与内地科研领域相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进行配对。如2013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成立了“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推动国际“绿色显示”技术研究。

此次正名,去掉“伙伴实验室”的字眼,使得香港的重点实验室具有和内地重点实验室的同等地位,更加独立自主。设立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前是中国农业大学的伙伴实验室。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该实验室主任林汉明表示,近期已陆续收到内地不同省份的科研机构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求合作,并已正式与其中一间开展新项目。

商汤科技香港公司总经理尚海龙分析认为,如今把香港的16所重点实验室挂牌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入国家科研创新体系,将有益于帮助香港的科研项目争取到国家支持。这对提升香港的创科氛围,吸引高质量人才聚集,以及将来在一些重大项目研究中的突破,都将带来积极影响。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国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503个。今年6月,科技部发布文件,提出到2020年,国家重点实验室总量要保持在700个左右。

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次香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挂牌和落地可以解决体制障碍,使香港科研可以得到国家资助,科研成果的转化被纳入体制机制轨道,从而提高研发和转化效益。

前研、中厂、后市

在《合作安排》签署的同一日,国家科技部授予“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作为香港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商汤科技成为继BAT和科大讯飞之后的第五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这家于2014年成立的公司,从创始之初就依托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多媒体实验室,吸引了一批高端人才,已形成人才的集聚效应。商汤科技香港公司总经理尚海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香港的科研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香港5所大学跻身全球100强,拥有43位中国两院院士,院士密度就单个城市或者地区而言,是比较高的,“这代表着香港的基础科研实力,是有自己的先发优势的。”

此外,香港拥有良好的鼓励创科的环境。比如,香港鼓励科研工作者,如果他们通过实验室找到了外部资金的支持,或者得到了企业的帮扶,当外部资金支持超过了50%,相应的科研成果就可以归外部企业所有。尚海龙说:“这属于政府在鼓励科研创新直接进行产业化落地和技术转移。”

但是香港在创科方面也存在短板。“只有高端人才远远不够,要实现整个业务的落地,还需要有中层和基层的配套人才,以及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尚海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商汤科技在内地成立了多个公司。其中,香港公司是研发中心,而内地则能够提供完整的基础设施配套及更加丰富的人才,与香港形成互补。

今年3月,中联办主任王志民曾发表题为《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繁荣》的讲话,他指出,毗邻香港的广东具有全球最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创业者从创意产生到产品推出的速度比硅谷要快5到10倍,而成本不到其1/5,这是香港创科产业发展的丰厚土壤。

尚海龙认为,当前香港与内地在科创领域已经形成了“前研–中厂 –后市”的模式。他解释称,香港的研发能够在广东找到供应链,然后做出产品,这就是“前研”和“中厂”,“后市”就是整个内地市场。“并且现在还有‘一带一路’倡议的正面影响,可以看到后劲儿是非常足的。”

两地科研合作提质加速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复了在港两院院士来信,强调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发挥内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优势。随后,科技部、财政部就召开专门会议,将香港科技创新力量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整体科研布局和支撑香港自身发展两个层面,研究加强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的相关举措。

8月,由韩正副总理出任组长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举行首次全体会议。会议再次明确了中央支持在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粤港澳三地在创新及科技方面的合作。

在政策的推动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亦陆续出台。今年5月14日,科技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鼓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提出,港澳机构与内地单位联合承担的项目,项目经费可分别支付至港澳机构和内地单位。

而此前,香港科学家与内地一同参与的研究,因经费不能过境香港,必须变相到内地进行。而科研仪器设备向内地转移时,无论折旧多少,内地海关仍会按原价收取关税。

“如今已经实现了‘资金过河’的安排。”在尚海龙看来,香港在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研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有国家支持,香港积累的科研优势才有更大的发挥。

“相对来说,香港与珠三角腹地相比,优势在于国际化和科技前沿研发。如果香港的这种优势与珠三角腹地世界级制造业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可能形成创新爆发力。”彭澎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要在与世界其他湾区的竞争和比较中取得成功,必须有赖于科技创新发展。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从豪车专属到国产电车标配,后轮转向真的让转弯更简单了吗?
因3亿欠款,凯撒旅业起诉前大股东海航,青岛国资入主后加速扩张
东北证券去年自营业务收入大增超2倍,沪深交易所首发保荐项目连续两年挂零
三六零2023年报: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提升65.84%,近两年复合增速达136.26%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