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中的普洱茶:“故事会”里的陷阱

郑方圆
2017-09-21 16:17:16
来源: 时代财经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传统遭到了方舟子的质疑,而这正是普洱茶投资的基本逻辑所在。对于整个业界而言,方舟子的介入或许正当时,新一轮的洗牌将加速到来。

近期,沉寂多时的方舟子在网络上挑起了一场“普洱茶是否致癌”的舆论风暴,引发业界大震,无数网友跟进热议,众多媒体纷纷从各个角度就此话题进行采访报道。

7月初,方舟子在《科学世界》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的文章,指出“如果茶叶制作或储存方式不当,也有致癌风险”,文中以普洱茶为例,提到在普洱茶的陈化(生普)或发酵(熟普)过程中,容易污染黄曲霉素这种致癌物质。

尽管已在媒体上消声数年,但曾经的科普作家方舟子在社交平台上依然受到关注,再加上话题涉及大众的日常生活,一时间从普通网友到科普人士,从普洱茶协会到中科院院士,各色人等都被卷入了这一话题。

一场关于普洱茶的讨论

9月9日,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公开表示将起诉方舟子,要求其对不当言论作出公开道歉,同时索赔600万元名誉损失费。

9月12日,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撰写长文回应方舟子的质疑,称普洱茶并非黄曲霉菌的适生基质,而且从抽查检测结果来看中,我国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很低且浓度不高。

但此文一出,方舟子随即在13日做客微访谈时对文中内容提出质疑。

作为普洱茶主产地,云南省政府也介入到话题讨论中。该省卫计委在14日发布通报称,已经连续5年将普洱茶列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围,2013-2017年在全省各地采集119个普洱茶样品,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B1,其它指标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关于普洱茶的话题持续发酵。

WechatIMG166.jpeg

时代财经留意道,在方舟子活跃的国外社交平台上,他仍在与网友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

就普洱茶中的黄曲霉素问题,时代财经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李江华,她分析道:“茶叶中的黄曲霉素问题,有可能是个别的现象。因为我们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全世界都一样,就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但是这里面并没有规定茶叶要限制黄曲霉素限量。”

而云南省茶业协会会长邹家驹也向时代财经表示,即便是在全球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最高的欧盟,614个检测项目中也没有黄曲霉素这一项。邹家驹同时称,茶叶并不是黄曲霉素的食物源。

据邹家驹介绍,在潮湿的环境中,黄曲霉素最容易在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蛋白质丰富的物质中生长繁衍,发霉是其表现形式之一,“但是茶叶并不是以蛋白质为主的,不是黄曲霉素的食物源,所以不会在茶叶中大量发展。”

针对方舟子提到的一些抽查检测试验中检验出了黄曲霉素,邹家驹认为,黄曲霉素的孢子是无处不在的,但是量小对人体危害不大,而且目前国家关于茶叶中的黄曲霉毒还没有明确标准。

“如今的普洱茶市场就像个故事会”

公众关于普洱茶的广泛讨论,让这个颇为小众的、甚至多少有些神秘的行业一时间广受关注。不过有从业者认为,这次事件也揭开了普洱茶界长期存在的顽疾。

就像高档的法国葡萄酒或者上乘的古巴雪茄一样,工艺精良的普洱茶的质量和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提升,而这正是其投资收藏的基本逻辑所在。

在2005年“炒茶如炒股”的风潮中,普洱茶声名鹊起,甚至出现“一克普洱一克金”的疯狂投资热行为。在云南经营着一家中小型普洱茶厂的商人周辉这样向时代财经描述:“很多人接触到普洱茶就是听说越放越值钱,当年市场火热的时候,连普通的工薪阶层都把积蓄换成了压制的普洱茶饼,包装都不能拆,以免破了品相。这可是以后可以拿来换钱的。”

但两年后这场泡沫就破灭了。2007年的暴跌,让大多数人血本无归。

对这段曾引发社会关注的普洱茶往事,来自东莞的资深茶人、车里古茶的创始人韦柱正告诉时代财经,“只有少部分精明的商人,有针对性地去接盘,挣了大钱。当时大益茶厂的孔雀系列,3000元/件,如今卖到了30万/件,涨了100倍。”

韦柱正是位膝下已有4个孙子的老茶人,十年前开始做普洱茶生意,更早之前,他就已是普洱茶爱好者,“每天都喝,已经二十年了,2004年收的那些茶才2000元/件,但当时并没有太多的经验,收得茶也不是很好的茶”,韦柱正称,如果茶的品质一般,保存又不当的话,则根本没有投资价值。

如今,距离2007年的大崩盘已经过去十年了,但在韦柱正看来,这个市场“每天都在崩盘。”

不过他也承认相比之前盲目追风的虚假繁荣,如今做普洱茶投资的人数已经锐减了很多,“这几年普洱茶投资市场并没有很火热,产能过剩,茶商几乎把所有的利润一次性拿得淋漓尽致,留下的投资空间不大了。”

ancient_tea_horse_road_yunnan_china_mountain.jpg

名山古树是故事的主要剧本

至于茶商如何透支普洱茶的价值,邹家驹坦言,普洱茶界的“讲故事”之风太甚,而名山古树便是这些故事里永恒不变的经典话题。

“今天炒这个山头,明天炒那棵树,消费者一不小心就被忽悠进去了。如今买茶不是凭自己的味蕾、认知,和体感去判断,而是听别人讲故事,把普洱茶市场搞成一个故事会,天天讲故事。”在邹家驹看来,目前投资收藏的比重太大了,对于这方面的过分宣传,让普洱茶脱离了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品味,反而成了热闹的“故事会”。

事实上,喝茶人常常提起的老班章、冰岛、薄荷塘、昔归这些名山名寨名茶,伴随的就是这些地方的茶价水涨船高。但在成名之前,这些山头寨子的普洱茶和其它地方无甚差别,不过当地人自家喝的私家茶。

关于“讲故事”这一点,韦柱正有着直观感受,“对一些茶商而言,他们根本不在乎有没有终端消费者,只在乎有没有经销者(看中普洱茶的金融投资属性)。这些厂商经常去东莞等地组织一些跟茶叶完全没有关系的人士,去漂亮的山庄旅游,举行豪华宴会进行招待,忽悠他们买茶叶,都是成千甚至上万一饼。”

为这些“故事”买单的人中,妻离子散的并不罕见。

据韦柱正讲述,他的一位商人朋友,在四年前做了某古茶坊的经销商之后生活每况愈下,之前开的宝马豪车,现在已经换成了廉价二手车,每天在街头挨个商铺进行推销。韦柱正记得有一次在街头碰到这位朋友时,对方刚走完了一整条街,“卖出去了60克茶叶,价值140元。”

许多幻想着能捞一笔的经销商或许正经受着进退两难的煎熬,继续经营意味着要承受巨大经营压力和不可预知的市场风险,而退出则意味着前期所有投资打水漂。

事实上,不止是经销商,连一些普通公众也会栽倒在普洱茶的各种传言中。

作为一名设计师,广州的周先生已经有20年的普洱茶饮用历史,如今茶不离手的他算得上是一名精明的茶客——每年2万元左右的“口粮茶”消费完全可以靠投资收益平衡。周先生告诉时代财经,他接触到的消费者中,有90%以上很难识别普洱茶的优劣,往往以虚高的价格买回去价值不高的茶,“买茶的价位、茶叶本身的品质,以及储藏环境都不可缺少,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中低端茶,这部分茶的利润是最高的,对于投资而言,也是最没有价值的。”

价值需要回归理性

尽管在特定圈子里普洱茶依然受到追逐,但这种投资远非主流。

“说实话我不懂什么生普、熟普,也不太爱喝茶饼,味道太重了。其实喝茶吧,不是为了解渴,就是一种氛围。”27岁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品牌负责人Julian在产茶大省福建工作,对于普洱茶,她的了解并不多,仅限于在四川读研究生期间经常去茶室“混”得到的一点基础知识。

“当然要用茶具,我是对生活有要求的人。我喜欢喝红茶,普洱茶也喝一点,南方普洱茶花样多。”

4fd8aa5cd087cadbcffc0424c9825b01.jpg

为适应大众消费市场,普洱茶调饮也越来越多,例如菊花普洱、玫瑰普洱等

对于方舟子提出的普洱茶致癌说法,她并不以为意,一方面是因为不经常喝,此外,她还有很多其他选择。

但消费者这样的心态,却会引起茶商周辉的担忧。在以绿茶为主体的中国茶叶市场中,普洱茶原本就属于“少数派”,只占据5%左右的市场份额,真正流向终端消费者的少之又少,大约为1-2%左右。方舟子掀起的话题风暴,有可能让部分消费者的目光转向其它类型的茶叶。在传统普洱茶的基础上推出新产品,已经成为部分茶商的抗风险策略。

韦柱正认为,一直以来普洱茶市场的产能过剩现象非常严重,从2010年开始就呈每年1万吨的递增趋势。“小青柑的出现,对于产能过程有很大的帮助,熟普的过剩产能已经被消耗殆尽,甚至有些供不应求。”

2015年小青柑的走红曾一度引爆了大众普洱茶消费市场。公开资料显示,小青柑的产地江门新会2015年生产的柑普茶为2000吨,企业共有30多家,但2016年的茶产量就翻了一倍达到4000多吨,企业数量更是飙升到80多家。而这样的涨势仍在继续,业内人士估计当地茶企将达到约200家,产量8000吨。

这让周辉所在的茶厂受益颇多,目前,他们的大部分产品都能被这一市场消化。2011-2016年间,他所在的茶厂销售量增长了70%左右。

周辉称其产品以80—150元/饼的普洱茶居多,“长期而言,我们对消费市场充满信心,很直观的感受就是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以前南方,尤其是广东、福建一带喝普洱茶比较多,近几年北方市场也成长起来了。可能夏天的时候普洱茶的汤色会让人觉得太热,但在冬天,选择普洱茶的人就很多了。”

相比于商家对消费市场的谨慎乐观,邹家驹对于整个行业的现状要更加忧虑,“不去研究普洱茶的品质好不好,有没有农残,有没有假茶,原料是否纯正,反而去研究包装纸到底是哪个朝代的,现在香港所有的包装纸都有人买,买了去做假茶。”

不过他也指出,消费者与市场是互相教育的,消费者品鉴能力的提高,会让普洱茶更加回归理性价值,“等消费者水平提高之后,会越来越理性,毕竟茶是用来喝的,不要总想着在里面发大财。”

主要做生普生意的韦柱正日常接触到的“小白”消费者并不多,但在他看来,越来越多的人饮用普洱茶,而不是过多地去关心投资、收藏,就是这种茶价值的回归。“在信息高度发达和透明,消费的人群越来越趋于年轻和理性的情况之下,普洱茶早晚面临洗牌,方舟子事件会加速洗牌。”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北京车展首日:车企大佬互相“串门”,雷军人气爆棚
浙商证券入主之际,国都证券逾4亿股股权挂牌出售!此前多位股东清仓式转让股权
丁世忠力挺,安踏在上海试水新店态,不赚钱也要开
常青产品数量占比过半,腾讯游戏被低估了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