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求生:从外卖和直播开始

2020-03-03 02:52:03
来源: 时代周报
“现在每天有20多位顾客,更惨的时候一天就5位顾客。”同日,钟书阁上海芮欧百货店店长原扬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疫情对实体书店的冲击比其他行业更强烈一些。

时代周报记者 李静 发自上海

实体书店在走过一路艰辛之后,还是没能迎来曙光。疫情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而来,不论规模大小,所有的实体书店都被打得措手不及。

2月29日,周六,如果是在疫情之前,钟书阁上海芮欧百货店将迎来2000多人的客流量。但这天的钟书阁只有明晃晃的灯光和几位店员陪伴着无人翻阅的图书,占地850平方米的书店显得尤为寂寥。

“现在每天有20多位顾客,更惨的时候一天就5位顾客。”同日,钟书阁上海芮欧百货店店长原扬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疫情对实体书店的冲击比其他行业更强烈一些。

实际上,这家钟书阁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没有关店的书店。绝大多数书店,在这个特殊时期里,连见到顾客的机会都没有,甚至以后也不会有了。

2月25日,中宣部印刷发行局调研组发布千家实体书店调研报告显示,疫情导致全国九成受调查书店停业,四成书店预测,上半年收入将下降50%以上。

2月29日,乌托邦书店店主小童在单向街书店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结业通告,宣布结业时间为5月1日左右。

3月2日,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疫情是催化剂,会逼退一些本身已经惨淡的书店。疫情缓解之后,活下来的书店会回归到之前的状态,但谈不上复苏。”

据《2019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网店图书零售规模同比增长24.9%,实体书店则继续呈现负增长,同比下降4.24%。

或许正如原扬所说,实体书店的春天不会来了,维持稳定便是最好的结局。

全年损失超五成

钟书阁上海芮欧百货店坐落在市中心,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地标的存在,络绎不绝的客流量是它的象征。

春节期间更是钟书阁营业的旺季,据店长原扬介绍:“以往春节占全年销售比的10%。以前周末客流量在2000—3000人,平时也维持在1000人以上。”

原本,在实体书店式微的队列里,钟书阁并不在其中。但疫情湮灭了一切。

2月29日,当时代周报记者走进钟书阁上海芮欧百货店,虽然还是熟悉的书籍陈列和精美的空间感,但寂静笼罩着整个书店。

零星几人戴着口罩散落在书店的角落翻阅着图书,不一会也静悄悄地离去。

从两三千人的客流量骤减至20多个,几乎等于停业。

“而且,2月和3月有很多活动都没有办法做,影响非常大的。”原扬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预计全年收入同比减少超五成。

疫情对实体书店带来的冲击来自方方面面,并且还将持续。

钟书阁上海芮欧百货店副店长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很多作家的签售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流量型作家一场签售会会给门店带来很客观的销售额。”

“对零售板块打击更大,以往每年的零售能在600万?700万元,但今年有没有500万元还不知道。”

与此同时,租金的压力如影随形。“物业加租金每年有240万元左右。”她透露。

更多的实体书店已“无力前行”。

2月29日,乌托邦书店店主小童宣布结业时间为5月1日左右。

“自2016年至今,乌托邦虽然一路辛酸,但也都算挺过来了。由于此次疫情影响,我们实在无力前行,选择结业。或许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止损’方式吧。”小童在文中写道。

根据书萌发布的两次调查报告显示,对恢复营业后的营业额表示有信心的书店占比大幅下降,选择“和以前一样”的书店有15.57%,选择“比以前更好”的书店仅有3.53%。

绝大多数受调查的实体书店对未来的营业前景不乐观,看不清书店的未来。

美好的设想化作泡影

连锁书店之外,独立书店同样面临危机,就连原本经营状况较好的“网红”书店也不例外。

对于很多音乐爱好者来说,上海元龙音乐书店绝对是“殿堂级”的存在。这间小小书店,是创始人汤元龙携妻子王务荆于1993年开办的,如今走过了27个年头。

2019年10月,元龙音乐书店在上海武康大楼新装迎客,由汤元龙的女儿汤苑青负责经营。

然而仅仅过了3个月,疫情的到来给书店带来的重创,让汤苑青所有美好的蓝图付诸东流。

“武康路原来非常热闹,平时门店的门都是堵着的。因为书店的艺术定位和唯美设计,很多读者专程赶来在店里拍照打卡,开业的前3个月,真的是红红火火,周末常常店里站满了人。但是疫情一来,全部清零。”2月29日,汤苑青向时代周报记者表达了深深的无奈。

汤苑青坦言,就算自己天天在门店,也没有人来,影响几乎是100%。

但元龙音乐书店依然比其他独立书店幸运。

因音乐书店的属性特殊,政府给予了帮扶措施,虽然地处租金高昂的武康路,但政府承担了绝大部分;新店开张所需的设计、整修费用也由政府、企业赞助。

“基本的运营是可以保障的。”汤苑青表示,但她也因此感到惶恐,“我们得到了很大的支持,就更想做出成绩,但现在很多想法无法展开。”

汤苑青介绍:“除了提供精美的书籍和专业的琴谱,我们还想和政府合作项目,把文化产业做下去,包括办公益性质的讲座和沙龙。玻璃橱也会做些文创产品,占比在5%—10%。”

疫情打乱了汤苑青的计划同时,也把实体书店一直以来的经营困境拉到了台前。

《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实体书店数量超7万家,2019年关闭了500多家。

在汤苑青看来,实体书店作为一种高回报的盈利模式是不存在的,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城市文化符号存在。

“书的利润很薄,书店在实体店中是最困难的。”汤苑青说,疫情会淘汰一批实体书店,是小微企业倒闭的催化剂,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实体书店就应当灭亡。

“实体书店不可能被现在科技所取代,任何一个高度发展的城市不可能没有实体书店,这是一所城市需要的文化元素,包括质量和专业性的‘精而美’的书店。”汤苑青认为。

原扬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商业地产的角度来看,也需要文化性作为支撑,带动人流。以前4楼没有什么人,现在人气被钟书阁带起来了。”

实体书店的文化价值不言而喻,但摆在所有实体书店眼前的现实是要先活下去,同时应该思考如何解决商业化问题和增强实体书店抗风险能力。

咬牙坚持和等待

面对严峻的生存现状,实体书店展开了各种方式“自救”。

原扬表示,钟书阁咖啡区在2月24日上线了饿了么外卖,订单也渐渐小幅增长。

“我们还立刻做了微店,因为本身收了很多签名书,所以我们把签名书倒流到线上,4天左右的时间做了3000多元的业绩,虽然这和之前的营业额相比很小,但至少还是有希望的。”原扬说。

值得注意的是,原扬也尝试了“店长直播带货”。

2月4日,原扬化身为“主播”,4个小时后观看人数近9000人,评论超1万条。

“政企采购合作和文化基金的申请还是会继续,冲击会有,但还是不会丧失信心。”原扬表示,这个时候要有耐心,稳扎稳打,咬一咬牙等一等,现阶段做好网上营销。

钟书阁网络直播项目负责人金钟书对有关媒体表示,未来准备将淘宝直播扩展到全国24家门店,让大家在家也能感受到书店的氛围。

汤苑青也将业务重心放在线上。她说:“急也是急不来。疫情之间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服务好线上的顾客,现在我只接待预约顾客,帮忙发快递。”

实际上,这些“自救”手段对营业的弥补都收效甚微,但只要能撑过去,他们都没有放弃。

部分现金流吃紧的书店只能以求助信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渡过艰难时光。

2月24日,单向街书店发布了“求助”信息,希望大众加入其“走出孤岛,保卫书店”的“自救会员计划”众筹项目。据其介绍称,大悦城门店预计2月份收入较往年直线下滑80%之多。

2月25日,曾被誉为“中国最美书店”的先锋书店也发起了众筹,邀请读者以98元的价格购买两本盲选书籍,为书店助力。

疫情同时给实体书店未来的经营带来了思考。

实体书店联盟“书萌”创始人孙谦在公众号中写道,未来的书店,如果要盈利需要由原来的只卖图书、文创和咖啡这些有形产品拓展到课程、知识、服务等无形产品上来。

“实体书店未来的战场,将不再只是线下。未来,产品、服务、空间的全面转向线上,是大家的新课题。”孙谦认为。

一切似乎都在渐渐好起来。3 月 1 日,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恢复营业,先锋书店的8家门店也在2日复业。

但复业,只是实体书店迎接考验的又一轮开始。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