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物资告急  国家储备体系临考

2020-02-11 03:36:37
来源: 时代周报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曾表示,自1月23日接到武汉物资需求清单后,截至1月25日中午,已经通过中央医药储备向武汉紧急调用了防护服1.4万件、医用手套11万双。

时代周报记者  陈泽秀  发自北京

作为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秘书长,陈红彦春节期间没有休假,一直在帮忙联系上下游企业恢复生产。

“按照惯例,不少厂家会在春节假期前,把货卖给代理商,以减少库存。随着疫情暴发,代理商拿到厂家的货后,快速卖给了终端用户,加上医院本身的库存不能应对大规模的疫情,导致口罩等物资供应不上。”陈红彦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疫情发生后,从普通市民到众多医院都面临医用物资短缺的情况。与此同时,国家医药储备体系——这个并不为人所熟知的体系,也在疫情期间经受考验。

“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提出,要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提升储备效能,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

此前,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曾表示,自1月23日接到武汉物资需求清单后,截至1月25日中午,已经通过中央医药储备向武汉紧急调用了防护服1.4万件、医用手套11万双。

但随着疫情的蔓延,各地医用物资仍存在着很大的缺口。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丛虎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医用应急物资的储备至少要保证两个月的使用时间。此次疫情从大规模爆发到现在,不到一个月,相关的医用物资告急,从这一点上看,我国在应急物资储备方面显然不够的”。

医用物资“紧平衡”

“从目前看,重要的一些物资、口罩和防护服还是比较紧缺。”2月5日,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在国家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道。

据工信部统计,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年产量占全球约50%。即便如此,在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突袭后,从医院到民间,口罩都异常紧俏。

陈红彦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部分医用物资短缺,与疫情期间需求猛增,一些人过度防护、医院日常储备不足、生产企业春节停工等因素有关。

“春节假期前,很多工人已经放假回老家,疫情暴发后,一时难以回工厂上班。部分厂家又存在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陈红彦说。

从需求端看,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疫情期间,普通人要进行合理的自我保护,例如口罩人人都要用,需求量大增。此外,一些人抢购N95口罩,存在过度防护的情况,占用了宝贵的医疗资源。

由于医用物资匮乏,广东、四川、河南、安徽、湖南、上海、重庆等省市的多家医院纷纷进行自救,公开接受社会捐赠。

为了保证重要物资的供应,当前工信部正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扩产增能,对医用防护服、医用护目镜及相关药品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拨。

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到2月3日,最主要紧缺物资复工率在60%?70%之间,产能已经开始逐步显现,从刚开始的应急状态已经进入到了“紧平衡”状况。

陈红彦估计,春节假期结束后,随着相关企业的产能提高,以及人们趋于冷静,部分医用物资的需求关系会趋于平衡。

提高储备效能

在部分医用物资供需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国家医药储备制度发挥的作用如何?

为适应战备、救灾、防疫等需要,早在1997年中国就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医药储备制度。

但目前,官方并未公布国家医药储备的具体情况。

陈红彦此前曾担任过医药公司的负责人,在与医院打交道的过程中,她发现,医院在储备医用物资时,通常就是日常的使用量。“比如平常防护服的使用量很小,一般医院的感染科、传染科才会用,并不是所有人都要穿。而且,一些医用产品具有保质期,不能无限度的储备。”

陈红彦认为,医院的储备量少与人们的危机意识薄弱有关。

“从2003年非典至今,17年间虽然发生了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疫情等,但影响范围都不大,人们已经松懈了。去年家人生病,我在医院陪护了大半年,看到戴口罩的医生并不多。”陈红彦回忆道。

“有关部门重事后处置、轻事前准备,应急物资储备品种、数量、结构不合理、快速调运配送效率不高等,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还不相适应。”北京市炜衡火灾爆炸与应急管理法律专委会主任曹刚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曹刚分析,一些地方不重视医药储备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疫情防治不容易出成果;二是,医药储备会消耗一大笔钱。有些医药物资具备保质期,过期后要进行替换,相关的物资还要占用仓库,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三是,当前对于医药储备的数量并没有具体要求,在管理方面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曹刚说。

曹刚建议,制定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标准,明确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物资储备的品种、规格、数量、时间、更新等,建立考核检查制度。

优化生产能力布局

当前,口罩、防护服等相关医用物资企业正在开足马力进行生产。但有企业担心疫情过后产能过剩。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曾多次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企业不必担心,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

王丛虎认为,各级政府在进行应急物资储备时,要根据历史的经验,包括历年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测算出潜在需求,以及应该储备物资的数量和品种。“一方面要有基本的实物储备,存放在储备库中。另一方面,也可以与企业签订合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保在应急情况下,企业可以提供出足够的物资”。

“物资储备既包括物资实物储备,也包括生产能力储备。”曹刚建议,建立健全应急物资政府采购和定点生产制度,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物资储备和生产,推动专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保证应急生产供应能力。同时,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在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广的地区,政府投资建设或者签约大型仓储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管理,实行仓储资源、应急物资的整合、共建共享和快捷调运。

“此次疫情,一些不生产口罩的工厂开始生产口罩,另外一些口罩工厂扩大了产能,这会加剧行业竞争。”陈红彦指出,当前国内很多口罩企业为全球代工,产品偏向中低端,竞争有利于促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树立品牌意识,促进整个行业的升级。

王丛虎总结道,中国现有应急医疗物资储备的制度体系基本完备,关键是如何落实:“一方面,在日常中应该树立危机意识和应急意识,并且加强应急预案的落实。把应急事件放在预防层面,而不是等事件发生之后,再去做准备。另一方面,也应该建立起严格的医药物资储备的监督检查体系,以确保医药物资储备的充足。”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